
文 / 大熊
图 / 源于网络
创作中的洛佩斯
洛佩斯,1936年出生于西班牙的小镇雷亚尔城,受叔父安东尼奥·洛佩斯·托雷斯启蒙,年仅13岁,便前往马德里学习绘画,并在之后考入圣费尔南多高等美术学院(现称马德里美术学院)。1964—1969年在母校任教,后为职业艺术家,潜心于绘画、雕塑,被公认为世界艺坛具象界的一位杰出代表。用他自己的话说,选择具象道路是命运,“要向大自然学习”更是命中注定。
《Josefina》 纸本铅笔 40.6×35.6cm 13岁时的作品 1950
《Carmencita in Her First Communion Dress》 板面油画 99×81.2cm 1960
洛佩斯的绘画内容主要以日常生活为主,包括身边的家人,居住房间,生活用品和城市风景。每个主题在他的描绘下都饱含着情感,且十分动人。他的作品触动人的不仅仅来自于不同于超现实主义、写实主义的表现技法,还来源于画面呈现的高度个人的风格特点——以一种修行般的状态去呈现平易近人主题中的哲思。正如他自己说的:“我的画不仅呈现现实,还要在其中注入某种特别的意义——某种因所绘物象而生的内在感觉。”隐含在洛佩兹画作中,决定其具当代性的重要特点,是画面中的永恒性。
《Home of Antonio López Torres》 纸本素描 82×68cm 1972-1975
创作现场
通过一幅幅作品的阅读,我们会发现其不同时期风格的转变,也能大致勾勒出他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早期的“具象表现”,到维持于1960年左右的“魔幻超现实”,再到始于1970年左右的返璞归真“现实”。但很难真实的了解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内在本质,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敏锐感知与理解。
《Carmencita Playing》 布面油画 107×150cm 1959-1960
《The Window》 板面油画 162×122cm 1966
《Studio with Three Doors》 98×113cm 1969-1970
《卫生间和窗户》 143×93.5cm 1968-1971
《The Table》 板面油画 89×101cm 1971-1980
1992年由西班牙导演Victor Erice拍摄的作品《温勃树阳光》(又名《光之梦》),它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纪录片,而是专注于记录画家花费数月时间,在自家后院画一棵结满果实的榅桲树。这个过程中穿插了画家日常与朋友、妻子、拜访者,以及他家施工现场的一些工人的互动,就似于截取了画家的日常生活。
《温勃树》 布面油画 105×119.5cm 1992
未完,下文待续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