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了四月踏青时节,但全球还处在疫情防控工作的紧张情势中。许多展览、活动延期,美术馆暂时关闭,本文集合了长征艺术家的近期展览动态,并附上各大美术馆、展览的线上阅览链接,供读者充分了解艺术家近期活动与展览开放时间。
01 北京
陈天灼《入迷》
TRANCE trailer, "City" version
长按二维码传送

艺术家陈天灼个展“入迷”于去年10月在木木美术馆798馆呈现。展览以超长时间同名表演项目《入迷》及其衍生作品为核心,全面呈现了陈天灼自2014年以来创作的最具代表性的几十件不同媒介的作品以及他在艺术家身份之外的诸多实践。现发布超长12小时表演作品《入迷》的精彩预告之一。
02 深圳
共时
2019.12.1–2020.3.15(展览延期)
坪山美术馆,深圳
参展艺术家:邱志杰、汪建伟、徐文恺等
展览“共时”由策展人李振华担纲策划,长征空间艺术家汪建伟受邀参展。展览主题“共时”源于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于1920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共时性”(英文:Synchronicity,又译“同时性、同步性”),其内涵包括了“有意义的巧合”,用于表示在没有因果关系的情况下出现的事件之间的意义连接。展览择选每个艺术家在特殊转型期、或是特殊历史事件下的创作,在彼此创作交错的共性和特性之间,继续延展并深化当代艺术史进程中新的现实和新的问题的讨论,并以并行关系结构加以呈现。

汪建伟,《生活在别处》,1997–1999
数码Betacam转DVD,单频
彩色有声,140分钟
汪建伟影像作品《生活在别处》参加此展览。作品是一个研究中国“流动人口”及劳动者的录像项目,为4:3格式录像,全长140分钟,展出版本为40分钟。在邻近四川成都一个已荒废又未完成的豪华别墅,一班失去土地的农民鹊巢鸠占,汪建伟花了数个月时间把他们的生活拍摄下来。主角直接面对摄影机说他们的故事。这些口述历史成为历史构成的元素。汪建伟揭露在城市和农村之间、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和复杂性,而这些矛盾和复杂性亦是我们认知的所谓新模式﹣它涉及政治、历史、经济、社会,汪建伟亦将这现象解读为“模糊空间”。通过纪录片的方式,朴素的采访。艺术家已经在考虑传播(电视频道)和艺术时间性(durational)之间,单视频和空间观看的变化。《生活在别处》的命题是汪建伟从吉尔·德勒兹 (Gilles Deleuze)那里得到的启发。德勒兹将现代性比喻为建筑场地 - 人们并不住在这里,我们生活在别处。
03 上海
Move on China 2019 美丽新世界
2019.12.12–2020.3.15 (展览延期)
昊美术馆,上海
参展艺术家:冯梦波、汪建伟、张培力
长按二维码传送

“美丽新世界 (Move on China 2019)”是“www和中国新媒体艺术三十年”三年计划的首次展览,该展为艺术家汪建伟、张培力、冯梦波的三人联展,三位艺术家在他们各自的实践中均为新形式的媒介赋予了来自艺术家自身的内在理由,也铭记着社会转型和时代变迁。
汪建伟采访视频
由昊美术馆提供
在中国当代艺术开始被认知的过程中,汪建伟的工作具有鲜明的探索性和突出的前瞻性。通过一系列的影像和剧场表演以及装置和雕塑,汪建伟将中心和语意的漂移、主体性的颠覆和再造以超链接的方式带给观者,艺术家以哲学式的质询,实践一种交叉学科的观看世界方式,并赋予这些实践以形式,在视觉、观念、形式等当代艺术方法论的问题领域做出了脚踏实地的探索。汪建伟《膨胀》《一个》《用赝品等待》等作品参展。

汪建伟,《膨胀》,2019
不锈钢、木材、喷漆
252cm×125cm×135cm
“美丽新世界”展览现场,2019,上海
图片由昊美术馆提供

汪建伟,《欢迎来到真实的沙漠》,2010
高清录像
彩色,立体声
04 芝加哥
物之魅力:当代中国材质艺术
2020.2.7–2020.5.3(展览延期)
芝加哥大学斯马特美术馆与莱特伍德659空间,芝加哥
参展艺术家:蔡国强、刘韡、展望、张洹等
长按二维码传送

展览“物之魅力:当代中国材质艺术”在芝加哥大学斯马特美术馆和莱特伍德659展览空间两个场地共展出了45件具有历史重要性、代表性的作品,这些作品创作于20世纪 80年代至近期,包括了各种形式、材质及视觉效果的二维、三维及新媒体作品。展览梳理了过去四十年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其中材质的选择已成为艺术家表达创作理念的一种形式。展望的作品《假山石4#》、《点石成金》、录像《跨越12海里——公海浮石漂流》,刘韡的作品《异域 No. 15》、《异域 No. 21》和《仅仅是个错误II No. 7》在展览中展出。

展望,《假山石4#》,1996
“物之魅力:当代中国材质艺术”展览现场
莱特伍德659展览空间,2020
图片由莱特伍德659展览空间提供

刘韡,《仅仅是个错误II No. 7》,2013
“物之魅力:当代中国材质艺术”展览现场
莱特伍德659展览空间,2020
图片由莱特伍德659展览空间提供
05 纽约
郭凤怡:遥视
2020.2.20–2020.5.10(展览延期)
绘画中心,纽约
长按二维码传送

艺术家郭凤怡(1942–2010)在美国的首个美术馆个展“遥视”正在纽约绘画中心(The Drawing Center)展出。此展览呈现了三十多件艺术家整体创作历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为了加深理解郭凤怡兼有神秘、天然感悟与高度系统化的图像语言,并同时提供创作语境的参考——展览不仅仅囊括艺术家在创作生涯各个时期、多种媒材、不同尺幅的绘画作品,还将特别展出郭凤怡在进行绘画创作初期时使用的日记本。展览“遥视”占据纽约绘画中心上下两层的展厅空间,梳理郭凤怡高度集中又包罗万象的创作生涯,以更加多义和开放的可能性挖掘艺术家由中医、中国古宇宙观和个人精神性等主题延伸出来的艺术语言。


“郭凤怡:遥视”展览现场,纽约绘画中心,2020
摄影:Zoe Diao
06 悉尼
而今:白兔收藏的第二个十年
2020.3.11–2020.8.2
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悉尼
长按二维码传送

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3月11日起举办展览“而今”(AND NOW: The Second Decade of The White Rabbit Collection),长征空间艺术家赵刚、喻红作品参展。“而今”展出的是朱蒂丝•尼尔森(Judith Neilson)“白兔收藏”的第二个十年的作品。参展艺术家们代表着全球当代艺术的先锋,他们的作品不仅仅反映中国的变化,而是反映了整个世界的变化。

喻红,《昏睡百年》,2011
“而今”展览现场,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2020
图片由白兔美术馆提供

赵刚,《糖尿病患者》,2011
“而今”展览现场,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2020
图片由白兔美术馆提供
07 伦敦
张月薇《制图者的赋格曲》
温布利,伦敦
长按二维码传送

艺术家张月薇受到英国当代艺术联盟(Contemporary Art Society)委任,进行了全新大型绘画的创作。作品命名为《制图者的赋格曲》(Cartographer’s Fugue),展示于伦敦温布利区一座新建多功能大厦,位于地标建筑温布利体育馆(Wembley Arena)对面。作品反映了温布利的多样化:人物与文化的多元、设施场所的多样,聚集交汇的际遇、以及此地区日新月异的面貌。“赋格”的一词双关:一方面是赋格曲中乐句的重叠与变化(表现为作品中张月薇的冈布茨图形的重复使用),另一方面则表达了一种记忆丧失的心理状态及因此对新身份建立的冲动。

张月薇,《制图者的赋格曲》,2019
图片由当代艺术联盟提供,摄影:Chris Winter
08 台北
赵刚21st : 色表 / 支架作为历史人类志
2020.5.1–2020.8.23
关渡美术馆,台北
长按二维码传送

赵刚的首个台湾美术馆个展“赵刚 21st:色表 / 支架作为历史人类志”将于5月1日关渡美术馆开幕。这次展览由关渡美术馆馆长黄建宏担任策展人,透过人类志与历史交错检视地域、身份、文化。赵刚以色表和粗线侵占历史图像与影像的描绘方式,令他发展出中国人类志的描绘系列,无论是针对人,作品、地景、静物或场所,“重新描绘”同时成为置入个人观点与欲望投射的讽喻或诠释。

赵刚,《二月》,2020
布面油画,130 x 170 cm

赵刚,《美国苹果》,2020
布面油画,130 x 170 cm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