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邂逅(4) | 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 + 埃迪·皮克Eddie Peake: 外部批判与内观自省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Damien Hirst, Me for You Forever (detail), 2014 © Damien Hirst © White Cube (Prudence Cuming Associates Ltd)


正在白立方香港空间进行的展示项目“邂逅”旨在构建一个新的艺术场域,让白立方艺术家的创作激发出新的对话。两位成长于不同世代青年文化潮流中的英国艺术家在此相遇: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与埃迪·皮克(Eddie Peake),我们特地请构思了这组“艺术邂逅”的同事深入介绍她的见解与构想。


Q:对于“邂逅”这个主题,你是如何理解的?
A:“邂逅”在我看来意味着“不期而遇”。这种微妙感觉如同在图书馆里翻阅褪去了书衣的画册,面对陌生的图片和艺术家名字,整个阅读过程就像是连续不断的“邂逅”。


Q:是这种“不期而遇”的期待促使你选择将皮克与赫斯特的作品置于一处吗?
A:有这个原因。这两位英国艺术家成长于相同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却分属不同的代际——赫斯特生于1965年,皮克生于1981年。当这两位艺术家的作品“邂逅”,可以很明显看到每一代先锋艺术家不同的创作形式和观念,这种既有承续性、又有突破性的艺术互动是非常令人兴奋的。

Q:你选择在“邂逅”中展出的作品是?在你看来,理解赫斯特和皮克这两件作品的关键之处分别是什么?
A:在“邂逅”中展出的分别是达明安·赫斯特2014年的蝴蝶画作品《我永远属于你》(Me For You Forever)以及埃迪·皮克2018年的镜面画《真实感受》(Real Feelings)。

Eddie Peake, Real Feelings2018, Acrylic on polished stainless steel, 130 x 252.5 x5 cm (framed) © Eddie Peake © White Cube (Ollie Hammick)


Damien Hirst, Me for You Forever, 2014, Butterflies and household gloss on canvas, 237 x 256 x 15.5 cm (framed) © the artist. Photo © White Cube (Kitmin Lee)


赫斯特擅长使用“轻”以及虚幻的符号,应对生命的沉重命题。《我永远属于你》来自他著名的蝴蝶单色画系列,在巨大的爱心形状,视觉效果强烈的大片红色中,赫斯特利用了蝴蝶纤薄的翅膀、绚丽的色彩,在抽离现实、虚无的背景里呈现轻盈悦目的观感。蝴蝶是大众普遍熟悉的“美”的象征,容易引起观众的通感,似乎在邀请观众投入正面回应。然而艺术家刻意把标本平整地黏贴于格外生硬的单色涂料表面,仿佛刚刚油漆光洁的墙面或家具忽然黏上令人不快的飞虫,这令人抗拒的突兀感觉又似一种对抗,在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中透露艺术家对美、死亡和存在的反思。赫斯特经常用与爱情有关的词句为他的蝴蝶单色画命名,就比如这幅《我永远属于你》,本身便是一句爱的告白,其爱心形状和正红色背景又进一步地构成暗示,更深化了整件作品对于生命与死亡,爱与厌憎之间矛盾关系的探讨。

皮克在创作中所用到的词句对观众亦颇具挑衅、对抗性。在他的镜面喷绘画作中,皮克经常使用看来直白易懂的词句,就比如这一句《真实感受》,但“真实感受”意味着什么呢?是关于什么的真实感受?这些只言片语在抽离语境后让人无从诠释其真正意义,就像伦敦街头的涂鸦标语,没有含义,只有态度或赤裸裸的情感宣泄。而文字之间的空影与作品本身厚重的金属材质形成强烈对比,那露出的镜面映照出观者的身影,仿佛观者与艺术家在找寻自身认同的过程中相互重叠。


Eddie Peake在表演现场。© White Cube (Ollie Hammick)


Q:当赫斯特的蝴蝶单色画和皮克的镜面画同处一个空间,在你看来产生了什么新的对话/元素?
A:很奇妙的是,皮克作品的镜面部分从某个角度会映照出赫斯特的作品,在视觉上有一种彼此融合的错觉,但又分别保留了两者独特的艺术语言。

此外,两位艺术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红色——感官刺激最为强烈的颜色——作为作品的基调。红色让皮克的词句更为铿锵,让赫斯特的蝴蝶标本热血满盈,两者皆有强烈的视觉张力,而红色之中那暧昧的“留白”部分,则促使观者细思更深层次的价值。《我永远属于你》中美好的“红心”与标语般的”真实感受“在一起,更巧合般地暗示了今日社会的种种矛盾冲突。

在我看来,赫斯特的作品凸显了艺术的普世性,它作为一种对外部世界批判的途径,因此动物尸体、蝴蝶标本等等都成为他们投射情感、价值观的载体或中介物;而皮克这一代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中则可见到更多由他自身构成的部分,更趋内向性,通过镜面画的凝视与被凝视,他想要讨论的是身体、欲望、情感宣泄,以及由此延伸出的性别/性向政治、身份认知与自我意识。


Eddie Peake的镜面画作品One Man Army在2019年上海ART021博览会现场

Q:赫斯特和皮克的创作是怎样体现他们所处的代际特点和文化现状的?
A:达明安·赫斯特也许是YBA(Young British Artists)当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位了。整个YBA群体的出现象征着英国青年文化的崛起,他们在1980年代接受教育时正处于英国漫长的经济滑坡时期,而文化艺术领域的活力也受到撒切尔政府保守主义政策的打击。但相较之下,YBA的艺术家们从一出道就有着出位的反叛风格和极强的表现力,他们用前卫的创作方式率先打破传统艺术媒介、学科之间的界限,每位艺术家都个性十足。

赫斯特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也是最具挑衅性的——从动物尸体,到带有隐喻性的药品柜,再到人体解剖模型,一方面是用以讽刺资本主导的艺术体制和社会体制,一方面试图以骇人听闻的媒介与形式重构后现代主义时期新的美学标准。但他的作品系列里也有看起来无害且令人赏心悦目的一面,比如他持续了三十多年的斑点画(Spot Painting)系列,以及成为他标志性风格的那些炫目的蝴蝶画,这两条线索代表着赫斯特创作的一体两面。


Damien Hirst, Me for You Forever (detail), 2014 © Damien Hirst © White Cube (Prudence Cuming Associates Ltd)

而对于皮克来说,与90年代的赫斯特一样,作为80后的他本身就是当下英国青年潮流文化的一部分。他来自于伦敦北部多族裔聚居的社区,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就一直被这里多样的街头和地下文化所吸引:足球、涂鸦艺术、地下音乐和前卫舞蹈,都是他重要的灵感来源和作品中的核心视觉元素。与赫斯特相似的是,皮克善于运用多种媒介,他经常用表演、绘画、录像、装置和雕塑将展览现场打造成一个特定场域,他自己也经常作为表演的一个环节而出现。


Q:作为前辈艺术家,赫斯特是否对皮克产生过影响?
A:在一次访问中,皮克曾提到赫斯特等YBA前辈,他认为YBA一代人“迫使大众正视他们”的强烈意图对他的影响尤为深远,胜过任何一件具体的艺术作品。

虽然赫斯特与皮克的创作关注点并无特别关联,但在很多作品中,他们以艺术手法挑战观众所处现实、固有想法的取态颇为相近。


Eddie Peake, Triple Selfie, 2016, Screen print and oil on canvas with spray painted aluminium tray frame, 200 x 120 cm. © Eddie Peake. Photo © White Cube (George Darrell)



 相关阅读

【白立方香港】邂逅(Encounter)

埃迪·皮克在2019上海Art021
埃迪·皮克在意大利火山艺术展

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曼荼罗

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在2019首届约克郡国际雕塑节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