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美术博览》丛书 | 百年一粟 —— 刘海粟的艺术之路(上篇)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文 / 王欣

图 / 源于网络




刘海栗先生黄山写生像



刘海粟,1896年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原名槃,字季芳。“海粟”二字是他自己撷取于苏轼《前赤壁斌》中的一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意为与广阔的天地和浩瀚的沧海相比,个体自我是多么微不足道,但即便如此我也愿意贡献出个体,倾尽微薄力量纵身投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奔腾前行。这也许是20世纪初处于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时期,雄心勃勃的中国青年人面对中国现代社会开启之时所常有的看似谦卑实则充满“野心”的人生态度。就是这个自名为“海粟”的青年在日后的中国现代艺术发展进程中,横冲直撞,风光无限,命运跌宕,影响深远。官方和学界对他的历史评价最终定格为一句话,两个身份:中国新美术运动的拓荒者,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但对于包含了100年生命容量,拥有旺盛精力和过人才能的刘海粟而言,他的人生拥有着多个面向,不仅仅作为艺术家、教育家,同时还作为社会活动家和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群体中的一员等,这些都是我们认识和研究这位复杂的、长寿的、杰出的历史人物的路径。


刘海粟的百年艺术人生与20世纪中国社会政治命运紧紧晈合。他的前半生与上海美专休戚相关,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圏中的活跃一员,展开了外向型的社交人生。他的后半生历经政治运动的磨难,常年处于孤独封闭的谷底,黝黯中转向深沉的自我艺术的修炼。直到晚岁得以正名,重新焕发光彩。当然这一切都始于他对绘画的热爱。


刘海粟出生于清末常州的一个富绅家庭,幼时在家族里接受了传统的经学教育和书画熏陶,从记载来看在绘画方面他是以勾描本乡名家恽南田的花卉开蒙。书法学习,则以临柳、颜法帖开始。14岁时,经人介绍到上海周湘创办的背景画传习所学画半年。当时的西画学习还是以临摹为途径。除了以临摹老师的范本之外,刘海粟还常常去当时著名的洋书店“别发”和“普鲁华”购买西洋画册,用以临摹。尽管在周湘的背景画传习所学习的是粗浅的西洋绘画,但学习的唯一途径和方法却是传统的中国绘画的传承模式——摹写。即使在1912年刘海粟与乌始光等友人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即后来的上海美专)时,他自己也还没有搞清楚西洋绘画的理念与正确的教授方法。


最初的几年,学校极不稳定,应付周湘的声讨,经费上捉襟见肘,校舍搬迁,刘海粟本人也于此时与张韵士结婚。一个未满20岁的年轻人要面对事业和家庭的双重责任,的确很难有时间在绘画上耐心研习。直到1917年,学校似乎才渐渐稳定。这一年毕业于日本东京美术学校的江新被聘为学监。江新的到来对完善学校课程设置和改进教学方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所就学的东京美术学校是当时日本最著名的现代美术学校,它的形态结构成为了中国现代美术学校学习的蓝本。



刘海粟 《楼台烟雨》 国画 125.6 x 65.6cm 1932



从这一年开始,学校开始了野外写生,并使之成为了一项重要课程。全校每周分两批到龙华或沪西一带写生。此时已是校长的刘海粟不顾校务繁忙,依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野外写生。1917年4月15日下午,教育部监事沈彭年到校视察情况,“院长刘海粟适赴龙华野外写生,未及接待,由教务长丁悚、函授主任刘庸熙招待参观各级教室及标本模型室等。”( 《年谱》 )可见刘海粟对写生教学的重视。另一方面,带领学生的户外写生课程也是刘海粟作为艺术家的重要创作时间。紧接着近郊的野外写生,学校又开辟了旅行写生,最常去的地方就是杭州。杭州西湖也是刘海粟早期绘画中的重要场景。目前记载最早的刘海粟油画即1918年5月带学生去杭州西湖写生时所创作的《西湖烟霞》。刘海粟的油画学习随着上海美专旅行写生的开展,慢慢推进。



刘海粟 《西泠斜阳》 油画 48 x 63.2cm 1919



与此同时,刘海粟已经开始了西洋画绘画技法的理论整理与论述。在1918年的校刊《美术》杂志第一期中,他就撰写了谈绘画入门技法的《西画钩玄》、《石膏模型画法》、《写生画之实测与比例》,当然这些理论知识不仅是自己实践的积累,也一定有借鉴日本或西方绘画技法理论的成分,但无论如何在绘画的创作实践和理论阐述两方面同时起步是要有足够的自信和才智的。


舒展开阔的杭州西湖是刘海粟早期写生的主要地点和对象,这是一种横向平展的地理风景,这与刘海粟后半生专注于黄山写生十分不同,黄山是一种陡峭的、纵向生长的地理景观。遗憾的是早期的杭州西湖写生所留下的作品并不多。从文字记载看,西湖的著名景点三潭印月、平湖秋月、孤山等都曾被他收入画中。



刘海粟 《西湖丁家山麓》 油画 51 x 65.5cm 1936



目前可知留存最早的关于西湖的油画是保存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创作于1919年的《西泠斜阳》。1919年刘海粟率领上海美专师生三次赴杭州旅行写生,这想必是创作于其中一次杭州之行。这幅作品强调自然光影,从左上角投射下来的阳光以对角线的走向将画面均分为明部和暗部。阳光照射下的檐廊投下了深深的阴影,庭院里的树影婆娑,这显然已经受到了欧洲印象派的影响,着意表现自然光线中景物的色彩变化。但此作品中的色彩表现相对简单,在呈现出清晰地素描明暗关系的同时,色彩的微妙变化还没有充分地呈现出来,从中可以看出刘海粟早期室外写生的水平。



刘海粟 《西湖高庄》 国画 22 x 69cm 1949



刘海粟 《杭州灵隐》 国画 58.5 x 41.1cm 1954



1919年9月至10月的日本之行是刘海粟第一次出国,在东京他参观了日本的各种美术展览会,拜会了著名洋画家藤岛武二等,这些都促进了刘海粟对洋画,对法国18、19世纪近代绘画的认识。




未完,下篇待续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