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渡边博史,《中将,内藤家》,明胶银盐冲印相纸,2004年。图片来源于艺术家。
渡边博史,《内藤家的能面》,明胶银盐冲印相纸,2004年。PSA“客人的到来”展览现场。
“虽然这个世界处于不断的变化之流,但至少对我而言,周遭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值得被保存的。”
——渡边博史
“能面”是日本传统艺术形式“能乐”(Noh)中使用的面具,其基本种类约有60种。能面的种类丰富多样,乍一看来会觉得面目冷淡凝结,鲜有情绪波动,固定的鹅蛋脸形,标准化而没有个性。但其实只要仔细打量便会发现,面具以细腻的手法区别了不同人物性别、年龄与性格的特征。
渡边博史拍摄的这一组能面是“内藤家的能面”系列,原面具大约制作于16世纪,现保存于日本九州延冈市的内藤纪念馆(The Naito Memorial Hall),那里也是内藤家封地延冈城城堡的旧址。这些由桧木雕刻而成的面具就是当年的能乐演员们表演使用的道具了,表演中通常只有主角才戴能面。解开了400多年的封印,通过渡边博史冷静而细腻的构图和光影捕捉,我们重新看到了这些栩栩如生的面具。
因为这些面具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出于保护目的,如今自然已无任何人可以戴上它们在舞台演出。在“客人的到来:上海当代博物馆馆藏展”中展出的系列作品涉及三种角色:增女、童子、中将。“增女”是能乐中“女面”之一,意味着气质高贵神圣的女性形象。“童子”是所谓的美少年的面孔,在一些特定的角色上大放光彩。“中将”面具就是照着平安时期的原业平的相貌制作的。原业平是平安时代初期的歌人,他位至右近卫权中将,本身也是能乐中的一个有代表性的角色。
如果具备一些能面和日本传统艺能的认识,也许会大大增加欣赏这个系列摄影作品的趣味。能面本身是日本精深的古典文化之标志。自2003年起,渡边博史开始创作脸部(FACES)系列,他聚焦于那些具备性格、特点和情感的各种人的面孔,他十分喜爱这些面部表情的细节。
摄影的过程,往往也是一个三维到二维的转换过程。一般情况下拍摄的能面,摄影师会把它们安置在一个平面上,比如悬挂在墙上,将能面当做单纯物质对象的创作结果相当二维,也消杀了能面蕴含的灵动性。让面孔投射到平面上,一切就都结束了。而渡边博史在创作时,十分明确地以每种拍摄对象都具有人格作为前提,于是乎能面也被当做具有个性和情绪的人类面孔来处理。他着迷于这些拍摄对象的面部表情所散发的微妙意趣。他在拍摄能面时,想象它们是活着的人的脸。他把它们戴在一个头上蒙着黑布的人体模型上,因此这些拍摄下的面孔是三维的。仔细观察他所拍摄的能面,确实不只是一片脸孔,背后有的是一种更深的黑色,黑到几乎湮灭于背景色中。
*本条是“客人的到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藏展”—“读图”系列的最后一篇推送。





































客人的到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藏展
The Return of Guests: Selections from the PSA Collection
时间:2019年9月20日 - 2020年5月17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2楼
主办: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特别支持:爱普生(中国)、上海拓影、城集设计
票价:免费
2019年9月20日至2020年5月17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隆重推出第一个馆藏作品展——“客人的到来”(The Return of Guests: Selections from the PSA Collection)。展览展出PSA所收藏的近40位/组国内外艺术家的总计60余件作品,涵盖影像、摄影、绘画、雕塑、装置、文献等多种形式。展览容纳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价值的艺术家作品,极具潜力和能量的青年艺术家作品,兼顾历届上海双年展部分展品以及在PSA标志性电厂建筑空间中委任创作的作品。
本次展览参展艺术家为:雷姆·阿尔卡迪(Rheim Alkadhi)、aaajiao(徐文恺)、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蔡国强、陈界仁、陈劭雄、仇大雄(Franklin Chow)、致颖(Musquiqui Chihying)、勒力斯·塞池尼(Loris Cecchini)、大同大张、丁乙、维云娜·菲德(Verina Gfader)、黄永砅、郝敬班、胡晓媛、胡介鸣、胡为一、李山、林科、马海蛟、娜布其、纳利尼·马拉尼(Nalini Malani)、罗曼·辛格那(Roman Signer)、Superflex、沈远 、石至莹、无关委员会、佩·怀特(Pae White)、渡边博史(Hiroshi Watanabe)、帕斯卡尔·塔由(Pascale Tayou)、王功新、王劲松、余友涵、杨福东、杨振中、张小船等。随展期推进将持续更新艺术家及作品名单。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