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似这般
姹紫嫣红开遍
汤显祖四百年风华梦
由白先勇主持制作、汇聚两岸三地文化戏曲精英合作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自2004年首演以来,足迹已遍布国内20余座城市和港澳台地区,受邀远赴美国、英国、希腊、新加坡等多个国家演出,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烈反响和好评。
360多场演出,观众高达80万人次,使昆曲观众的年龄下降30岁……青春版《牡丹亭》走过十六载,这园林春色如许,看过的人都表示“宁愿醉在其中不要醒来”。其实,少有人关注的《牡丹亭》幕后,亦有一片光景,今个儿不妨走近瞧瞧。
一生昆曲情,一世牡丹缘
自称是“昆曲义工”的白先勇不止一次提及,或许冥冥之中确实是命运引导他走向《牡丹亭》。

白先勇与《牡丹亭》
10岁那年,年幼不懂戏的白先勇随家人去看梅兰芳和俞振飞主演的《游园惊梦》,从此【皂罗袍】那婉转绵远的曲调在他心头久久萦绕。那时候的白先勇,大概也不会想到,日后自己会牵头制作青春版《牡丹亭》。
早在青春版《牡丹亭》之前,白先勇的昆曲情怀就在话剧《游园惊梦》里有所表露,这部话剧改编自他的短篇小说,剧中演唱了《牡丹亭》数折。白先勇后来回忆说,“这么伟大的一个东西,话剧只讲了两句,还是言犹未尽的感觉,所以我想应该做一个全本。”

青春版《牡丹亭》剧照
青春版《牡丹亭》制作的契机,还得从2002年底白先勇在香港的昆曲讲座说起。为了吸引千余名学生把目光从手机转移到讲座上来,白先勇定的演讲主题是“昆曲中的男欢女爱”,并请台湾学者古兆申找几位年轻俊男美女做示范演出。
因缘际会,选中的是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小兰花”班的青年演员,《游园惊梦》《思凡》《下山》等几折戏瞬间把现场听众吸引住了,学生们欣赏得很起劲。

青春版《牡丹亭》剧照
俞玖林走进白先勇的视野也正是这个时候。初次登场,他的扮相、气质都叫人印象深刻,“很像柳梦梅,最重要的是他有一个好嗓子”,白先勇说,“传统戏曲找个生角难得很,但是俞玖林统统符合。”
之后,白先勇去了一趟苏州,确定了杜丽娘的合适人选——有着一双水灵灵眼睛、“眼角暗香钩”的沈丰英。和苏昆剧院院长蔡少华交流后,他们决定以“小兰花”为班底,做一出戏来培养年轻演员。于是,青春版《牡丹亭》的制作筹备也开始了。
魔鬼式训练,严师琢“璞玉”
在白先勇的促成下,两位昆曲大师——“巾生魁首”汪世瑜和“昆曲皇后”张继青答应跨团合作,“小兰花”们分别拜汪世瑜和张继青为师傅,白先勇还为他们举办了一场特殊的拜师仪式,按戏曲界“三叩九拜”的传统习俗行拜师礼,由此两位老师口传心授,手把手、一对一教出来。

青春版《牡丹亭》剧照
按白先勇的话说,年轻演员都是“璞玉”,需要磨,从2003年开始他们磨了一年,“难怪会叫‘水磨调’,这个艺术确实是要磨死人的,看了他们排演以后我对昆曲增加了十二分的敬意,真的是非常严谨,每一举每一动都是非常规范的,一点马虎不得。难怪这门艺术有这样高的境界。”
头三个月是基本功的封闭训练,堪称“魔鬼式训练”。从早上7点到晚上10点,一天也不停歇。汪世瑜和张继青,还有总导演助理兼舞蹈设计马佩玲以及负责上早功课的刘福祥,几位老师轮番上阵,“小兰花”们上午练功、下午学水袖、台步、唱腔等,晚上还要做强化练习。

截图来自:苏州电视台
《奋斗·亲历者说丨俞玖林:在最好的时代吟唱》
培训强度之大,用俞玖林的话形容,感觉“肌肉在燃烧,骨骼在撕裂”。血迹斑斑的戏服更能看出演员们的不易,俞玖林回忆说,有很多动作需要在地上跪来跪去,膝盖破了未察觉,回头一看发现白色的裤子上全是血。
陪着演员磨的制作人白先勇,也感受到了昆曲老前辈们的倾囊相授,“我看过张继青训练我们的女主角,很严格。她平时都很和蔼的,教起戏来把我们女演员经常骂哭,一个水袖动作三十多次,到什么高度甩什么长度,笛音到什么位置,一板一眼……我们这戏真的是血、泪、汗磨了一年才磨出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青春版《牡丹亭》获媒体及观众一致好评。(图片来自:俞玖林工作室)

青春版《牡丹亭》海外巡演盛况,场场爆满!
(图片来自:江苏省苏州昆剧院)
募集几千万,服装舞美都用最好的
摆在青春版《牡丹亭》制作团队面前的不单单是演员和培训的事情,制作资金、剧本改编、舞台设计等等都是难题。
“经费问题是我在推广昆曲的过程中,遇到的最难的问题。”为了在舞台上呈现出昆曲精致典雅的古典美,文人白先勇不惜“托钵化缘”,募集到了3000多万资金,全部投入青春版《牡丹亭》的制作,主创团队对细节很讲究,服装舞美等都用最好的。

青春版《牡丹亭》剧照
白先勇介绍,青春版《牡丹亭》的服装是一大亮点。台湾电影导演、美术指导王童担纲该剧的美术总监及服装设计,他为《牡丹亭》设计了两百套戏服,整体色调淡雅,具有浓郁的中国山水画风格。
而且,全部服装均是手工苏绣,“手绣和车绣是不一样的,手绣那些花有层次的,一朵梅花有好几层,看起来是立体的,车绣是平的。我们有十几个花神,每一个花神身上的花都不一样,都是绣出来的。”



将现代剧场技术运用在昆曲舞台上,是青春版《牡丹亭》的另一特点,也是舞台设计部分面临的最大挑战。
制作过程中,白先勇团队始终坚守一个原则:尊重古典而不因循守旧,利用而不滥用现代。
所以,在古典的基础上他们谨慎地把现代元素巧妙地融合进去,最终呈现既有古典意境又具现代审美的舞台场景,保证演员的表演空间,同时也符合观众的欣赏需求。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描写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体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生活的追求。
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私出游园,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一病不起,怀春而死。杜宝升官离任,在女儿的墓地建造了梅花观。柳生进京赴试,借宿观中。他在园内拾得杜丽娘殉葬的自画像,情有所钟,和画中人的阴灵幽会。柳生依暗示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成夫妇,同往临安。柳生在临安应试后,恰逢金兵南侵,延迟放榜。柳生受杜丽娘嘱托,送家信传报还魂的喜讯,反被囚禁。金兵退却后,柳生高中状元。杜宝升任,强迫女儿离异。最终闹到金銮殿之上才得以解决,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精华版)
2020年12月@广东艺术剧院
至情之美,敬请期待!
具体演出信息为最终开票为准
更多资讯请关注剧院公众号推送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参考资料:
1. 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青春昆曲十年路(作者:白先勇);
2.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这些年背后的故事(《光明日报》2016年09月15日 05版,记者苏雁);
3. 苏州电视台:奋斗·亲历者说丨俞玖林:在最好的时代吟唱(苏州新闻综合频道2018年10月28日节目);
4. 白先勇:与昆曲纠缠一生(作者:中国文化报高级记者 赵凤兰)。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