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名画cosplay2.0:如何用身边3件物品,模仿一幅世界名画?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最后的晚餐》


受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

漫长的宅家隔离期

大家都是怎么度过的呢?


居家运动会、云音乐会、

花式厨艺大赛......

为了打发无聊,满足精神需求,

人们大开脑洞,各显其能。


虽然暂时去不了博物馆,

但对艺术品的欣赏却不能被空间所限制。

一位荷兰网友率先在Instagram上发起一项挑战:


Tussen Kunst En Quarantaine

在艺术与隔离之间

要求用家里能找到的3件物品
模仿一幅世界名画。


没想到这项挑战迅速走红,
荷兰国立博物馆、美国盖蒂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等馆方都纷纷加入,
成为一场火遍全球的世界名画cosplay大赛。

网友们各式各样的奇思妙想,

共同创造了这场盛大的艺术狂欢。

...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在模仿方式上,

各有各的想法和创意。

一些网友精心准备了服装道具

甚至布置了场景,

力图对名画达到最大程度的还原。



《凡高自画像》


这些细节控们

不但完美再现了

瑰丽精致的场景色调,


穆夏《鹅毛笔》


连原作脸上的彩色笔触

也被细致绘出。




还有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

迷离的眼神,悲怆的神情......

从造型到神韵都做到了近乎完美。

这样的cos照片本身就像是艺术品。



《戴帽穿皮草的女人》



窦加《苦艾酒 》



如果你觉得

只是对名画进行复制有点无趣,

可别忘了这场游戏的规则是

利用家里能找到的物品
来作为模仿道具。


这样的规则是为了适应居家隔离的环境,

但无形中也加大了模仿的难度,

不过这么一点小小的障碍可难不倒

聪明机智的网友们。



餐具、衣服、食物、宠物甚至是孩子
都成为了网友cosplay的神助力。
人们极尽创意地利用各种生活用品
完成了艺术品再创作挑战。


叮铃铃~
这是为您定制的专属狗粮。

《吻》

虽然没有钢叉,
但是我有分叉的扫帚。

《美国哥特式》

妈妈说,
拍照的时候要看镜头。


只要表情够严肃,

就没人发现我顶着个筒。



一人分饰六角,
感觉自己有点厉害。


《布林公会的理事》


在这其中最常出镜以及
最最最好用的道具
莫过于卫生纸了。


疫情期间卫生纸被大量抢购,
谁家还没有一堆呢
就这样方便又常见的卫生纸
被网友们玩出了“花”。


绑在一起,
可以做成假发。

《杜巴利伯爵夫人画像》

绕脖子一圈,
就成了欧洲中世纪的拉夫领。


随意的缠绕几圈,
还可以做成帽子。


不得不说,
卫生纸的可塑性真的太强了,
说不定这样的服装元素
就会成为下一次的潮流风向。



还有一些网友更是独辟蹊径,

玩起了“意识流”

低成本硬核cos

这创意你能get不?





除了以上这些趣味cos,
还有一些网友配合当下形势,
在模仿中加入了疫情专属元素。
比如现在几乎人手必备的
疫情生存四件套

《记忆的永恒》

每天记得,
勤洗手,多消毒。




与人交往时,
可不要忘记戴口罩。

《在城市跳舞》


消毒水在手,

病毒马上就赶走。


《马克·维利尔斯画像》


这些防疫小知识,

你都牢记在心了吗?

别因为事态好转就放松警惕啊。


《哭泣的女人》


本次名画cosplay活动,

还有许多中国小朋友也参与了

他们的绝佳表现力

一点都不输外国网友。


《弹吉他的梅兹坦》



《呐喊》



《抱银鼠的女子》


...

名画cosplay的方式虽然很多样,

但最终目的都是希望

因疫情居家隔离的人们,

仍可以享受到博物馆艺术带来的快乐。


世界因疫情蒙上了一层阴郁,

但人们的心仍要努力保持乐观积极,

相信暖阳可期,胜利在望。



彩 蛋

精彩投稿实在太多啦

大放送请大家观赏
















滑动查看


相关阅读:老外在家都憋疯了!竟想出这样的艺术玩法……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管傅恒叫一声“富察侍卫”,你会收获……

他凭一首诗爆红一千多年

足不出户,在家看遍全国100个博物馆

当世界名画里的女人们试图减肥……

辛追夫人过的是怎样的生活?

30+部高分文博纪录片(内附观看地址)

中国在援助物资上写了什么?



多棱镜游学:长按识别左图二维码关注,收获最全面的文化游学信息与最有趣的历史、文化知识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后台回复关键词“投稿”

可查看约稿函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微信群: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人已满员,小编正在开拓新号,

若好友申请未通过请过几天再尝试)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