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Little Chance Encounter
不期而会曰遇,遇暗示着偶然。“偶然”作为一个哲学命题,已反复被东西方的思想家和哲学家阐述论证,或作为一个抽象的叙述对象,不断被作家和诗人书写。英国作家毛姆曾写“我们就是由偶然凑在一起的反复无常构成的”。本次展览所呈现的“不期而遇”,既是作品与作品之“遇”,将不同艺术家创作的具有相同主体或形式的作品、以及具有日常经验逻辑的作品并置;亦鼓励观者穿梭在由作品组成的不同场域中,在获悉种种生活经验皆可被艺术家转化为艺术创作后,每个人都可能在这种不期而会的观看体验中,将艺术审美与自我的日常经验相连接。
本次展览展出由龙美术馆提供的私人收藏作品30余件,由“生灵”、“四季”、“重奏”和“我们”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生灵”,并置展示了不同艺术家笔下的充满神秘色彩的生命体、具有原始图腾象征意味的“鱼”、以及具有人形特征的对象等。

王玉平,《鱼系列——红鱼》,布面油彩,70×130cm,2001,龙美术馆

李山,《生命系列3号》,布面油彩,64.2×109.5cm,1995,龙美术馆
第二部分“四季”,不以春夏秋冬自然变化的季节为序,而是呈现四季的交叠,以及对四季之景的感受或思考。

刘冰,《不期而遇(2联)》,布面油彩,200×150cm×2,2015,龙美术馆
黄宇兴,《河流》,布面油彩,150×230cm,2013,龙美术馆
第三部分“重奏”,以造景的方式,为观者创造一个“午后音乐会”的情境,意在呈现维特根斯坦所言的音乐的结构和情感,即“各种情感伴随着我们对一首曲子的理解,类似于伴随着我们生活中发生的事件”。

冯国栋,《听乐者》,布面油彩,114.5×119cm,1979,龙美术馆
曹力,《琴声如诉》,布面油彩,180×140cm,龙美术馆
第四部分“我们”,有艺术家对符号化的前辈艺术家的再诠释,也有普通人在平凡生活中的交会。当两个以上的人有了交集,他们之间所产生的故事,便成为了“我们”的故事。

赵半狄,《H·金》,布面油彩,270×168.5cm,1990,龙美术馆

刘野,《中午的蒙德里安》,布面油彩,90×90cm,2000,龙美术馆

臧坤坤,《巴内特·纽曼在社会主义(IV)》,亚麻布、丙烯、水,100×73×4cm,2019,龙美术馆
当全球都笼罩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阴霾之下,保持“社交距离”暂时隔离了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但“不期而遇”可能带来的温暖和希望应当时时存留于心。博尔赫斯在《小径分岔的花园》中写道“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并不存在;在某些时间,有你而没有我;在另一些时间,有我而没有你;再有一些时间,你我都存在”。我们当给予偶然的时刻以机会,以便在偶然的事件中遇到彼此。

展 览 现 场
“不期而遇”展览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2020,摄影:洪晓乐
龙美术馆(西岸馆)参观Tips
参观门票:110元/人(全馆六展通票),须凭预约成功信息在美术馆服务台现场购票

预约参观请长按识别以上二维码
当前热展 & 看展指南
请长按前往小程序码查看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