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4年金立德教授在湘西张家界写生
2019年9月13日和9月18日,刘海粟美术馆人物专访工作人员先后陪同新民晚报与雅昌艺术网记者一起前往金立德教授家中进行采访。1949年,金立德老师考入了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国美术学院)学习绘画,1954年毕业后分配至南京师范学院任教,1958年回到上海后,在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任教。如今,88岁高龄的他仍潜心创作,一生桃李满天下。


雅昌艺术网记者采访金立德教授


“艺术来源于生活”
令我们印象最深的,是金老对于生活的热爱,他讲究生活,强调生活。他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是创造不出艺术的。我们生活的每个地方都各有各的特点,艺术需要尊重地方特色,这样创作出来的画作才不会是千篇一律的”,他要求自己的学生上课必须带一本速写本,随时发现身边的美好,记录身边的美好,不断地观察生活,用速写本记录下来。他还强调不能使用相机,因为他认为“对生活的观察与用照相机观察是截然不同的”,他希望学生的作品第一讲究“真”,第二再讲究“美”。

金立德教授速写本手写内容

“我最大的一笔财富就是学生,
而且这笔财富是用不光的”
金老师受许多学生的喜欢与崇拜,他也有自有一套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但不限制学生。他平时上课也风趣幽默,主要是受他的老师颜文樑先生教学影响很深,希望通过更通俗、更生动的方式来培养学生。除此以外,他在南京师范学院任教时,也深受傅抱石老先生的影响,两人志同道合,一个是刚毕业的青年教师,一个是任教多年有着精湛画艺及威望的老教师,两人亦师亦友,有着相同的学生培养目标:“师范学院除了培养师资外,还应该培养艺术家。老师和学生都要有自己的个性,要能让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老师应该传授知识给学生,但不能限制学生,教育应当适度,既要培养学生又要控制他们,给学生最大程度的自由。”
他们这一代的老艺术家还在世的所剩无几,剩下的只有传承老艺术家精神的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他时常觉得自己孤单,因为自己的好友们一个个地离开了,大家也都走不动道了不能常联系了。但他又觉得自己不孤单,因为自己的学生还在不同的地方发着光,他的许多学生也会每年来看他,这次画展也是在学生们的强烈要求下才举办的,他是个淡泊名利的人,不在乎这些画展,在他的速写本上写了许多“怡静 内守”这样的文字。在他心里,自己最珍惜的财富不是别的,就是他的学生们,他说:“我最大的一笔财富就是学生,而且这笔财富是用不光的。”
以前,我们只在新闻报道中或是画册中了解他,可当我们真的近距离采访到老先生时,才真真切切感受到他的为人谦和、他的认真态度、他的心系学生。他的座右铭是:不教一日闲过。我们切身感受到这样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人一生都在恪守着这句格言,在他的生命中只有两件事,画画和教学生画画。如今他已是88岁的高龄,但仍笔耕不辍,水彩、油画、国画塞满屋子,他为我们展示了他去年一共画的150余张作品,这样的毅力除了他也鲜有人了,他用毕生去践行一个教师的职责,去实践、去创作。
他也遗憾自己越来越老了,遗憾自己一辈子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绘画了。曾有人问他,你都那么大岁数了为什么还每天不间断地画画,他说:“我是一名老师,我不能比我的学生懒惰。”
文字/图片丨倪潇悦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