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展览回顾】丨“我最大的一笔财富就是学生,而且这笔财富是用不光的”—— 金立德教授人物专访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渐悟 自然——刘海粟美术馆馆藏金立德作品研究展于2019年10月15日至10月31在刘海粟美术馆展出,本期小编将带大家走进艺术家金立德,更深切地去感受金立德教授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尊敬。


1984年金立德教授在湘西张家界写生


2019年9月13日和9月18日,刘海粟美术馆人物专访工作人员先后陪同新民晚报与雅昌艺术网记者一起前往金立德教授家中进行采访。1949年,金立德老师考入了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国美术学院)学习绘画,1954年毕业后分配至南京师范学院任教,1958年回到上海后,在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任教。如今,88岁高龄的他仍潜心创作,一生桃李满天下。


“艺术应该是为广大群众服务的”


在采访时,金老回忆了当年在国立杭州艺专学画的经历,他说当时的师资力量非常雄厚,有中国著名的画家如林风眠、潘天寿、刘开渠等,莫朴、关良等知名画家也都为其上过课。他们那一代学生用的教材多为前苏联的教科书,基本功都非常扎实,也都很能吃苦。五十年代,孕育了一大批中国知名画家,他们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更是新中国成立的见证者。


雅昌艺术网记者采访金立德教授



那时,学校的培养目标不是培养专家,而是培养普及美术工作者,没有培养艺术家的说法,只有“为人民服务”,老师告诫他们,“不画抽象的画,要画给老百姓看,要画老百姓看得懂的画”。在画《武松打虎》时,老师要求他将武松的脸朝向观众,因为“艺术是要尊重群众的”,这句话对金老师的艺术生涯影响非常深刻,他相信:“艺术不能脱离群众,艺术是为广大群众服务的”,他始终坚信这一点并以此来教育他的学生们。
他说:“这个时代发展很快,新的技法、新的材料都是日新月异的,但是都需要被群众所接受,艺术应该表达自我,但不能过度表现自我,不仅要让专家认可作品,也需要让群众认可作品,这才是有生命的创作。就好比音乐,《梁山伯祝英台》、《瞎子阿炳》两者都兼顾到了,所以才是好作品。”



金立德教授现场作画


“艺术来源于生活”



令我们印象最深的,是金老对于生活的热爱,他讲究生活,强调生活。他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是创造不出艺术的。我们生活的每个地方都各有各的特点,艺术需要尊重地方特色,这样创作出来的画作才不会是千篇一律的”,他要求自己的学生上课必须带一本速写本,随时发现身边的美好,记录身边的美好,不断地观察生活,用速写本记录下来。他还强调不能使用相机,因为他认为“对生活的观察与用照相机观察是截然不同的”,他希望学生的作品第一讲究“真”,第二再讲究“美”。


金立德教授速写本手写内容


“我最大的一笔财富就是学生,

而且这笔财富是用不光的”


金老师受许多学生的喜欢与崇拜,他也有自有一套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但不限制学生。他平时上课也风趣幽默,主要是受他的老师颜文樑先生教学影响很深,希望通过更通俗、更生动的方式来培养学生。除此以外,他在南京师范学院任教时,也深受傅抱石老先生的影响,两人志同道合,一个是刚毕业的青年教师,一个是任教多年有着精湛画艺及威望的老教师,两人亦师亦友,有着相同的学生培养目标:“师范学院除了培养师资外,还应该培养艺术家。老师和学生都要有自己的个性,要能让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老师应该传授知识给学生,但不能限制学生,教育应当适度,既要培养学生又要控制他们,给学生最大程度的自由。”

他们这一代的老艺术家还在世的所剩无几,剩下的只有传承老艺术家精神的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他时常觉得自己孤单,因为自己的好友们一个个地离开了,大家也都走不动道了不能常联系了。但他又觉得自己不孤单,因为自己的学生还在不同的地方发着光,他的许多学生也会每年来看他,这次画展也是在学生们的强烈要求下才举办的,他是个淡泊名利的人,不在乎这些画展,在他的速写本上写了许多“怡静 内守”这样的文字。在他心里,自己最珍惜的财富不是别的,就是他的学生们,他说:“我最大的一笔财富就是学生,而且这笔财富是用不光的。”


1982年5月金教授带81级学生于镇江写生合影


1985年暑假金教授带学生于哈尔滨太阳岛写生合影




以前,我们只在新闻报道中或是画册中了解他,可当我们真的近距离采访到老先生时,才真真切切感受到他的为人谦和、他的认真态度、他的心系学生。他的座右铭是:不教一日闲过。我们切身感受到这样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人一生都在恪守着这句格言,在他的生命中只有两件事,画画和教学生画画。如今他已是88岁的高龄,但仍笔耕不辍,水彩、油画、国画塞满屋子,他为我们展示了他去年一共画的150余张作品,这样的毅力除了他也鲜有人了,他用毕生去践行一个教师的职责,去实践、去创作。

他也遗憾自己越来越老了,遗憾自己一辈子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绘画了。曾有人问他,你都那么大岁数了为什么还每天不间断地画画,他说:“我是一名老师,我不能比我的学生懒惰。”




文字/图片丨倪潇悦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