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ndex}}/{{bigImglist.length}}
“昔我师黄山,今作黄山友。黄山磅礴三千里,九度登临值重九。”1982年9月刘海粟写下了这首的《黄山颂》今天在刘海粟美术馆展厅内以吴音弹词的方式唱出。轻清柔缓、弦琶琮铮。
在“十上黄山绝顶人——馆藏刘海粟黄山精品研究展”闭幕之际,美术馆展厅内举行了一场评弹演出直播,上海评弹团的演员将刘海粟的诗词谱上曲调。缘何以这种方式闭展?
刘海粟美术馆馆长阮竣对现场来采访的记者说:“刘海粟先生是江苏人,评弹也是江苏非常有代表的一种戏曲的形式。以评弹唱出海老的黄山诗词,并赏析展厅中的作品,既是跨界,也是在回复过去诗画唱和的传统。但不同的是如今是‘线上’直播,观众无法亲赴现场,虽有无奈,但也是一种尝试。”
在展览闭幕之日,刘海粟美术馆与上海评弹团跨界合作,从刘海粟诗词中选出了三首,谱调成曲,将画境、诗境又有弹唱。
以曲唱画,是跨界合作,也是文人传统
“昔我师黄山,今作黄山友。黄山磅礴三千里,九度登临值重九。”1982年9月刘海粟在写下了这首的《黄山颂》在展厅内以吴音弹词的方式唱出。轻清柔缓、弦琶琮铮。这一年刘海粟“九上黄山”,作画近两个月。
“万顷碧嶂波涛连,千仞紫宵龙蛇走。松石海泉成四绝,湖溪潭瀑叹无偶。”黄山的险峻,柔于委婉的评弹中,刘海粟《散花坞云海奇观》 、《雷瀑奔腾图》的画境在诗境中重现。
刘海粟 《散花坞云海奇观》 1982 年 布面油画 刘海粟美术馆藏
刘海粟 《雷瀑奔腾图》1982年 纸本墨笔 刘海粟美术馆藏
除了云海奇观,松树也是黄山的标志之一,展览中有一件1935年刘海粟第三次登黄山所绘的《古松图》,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刘海粟关于黄山作品。题跋上,刘海粟记录下了1935年11月,游黄山时在文殊院遇雨,加衣、烤火依旧不能寐,便以“不堪书画之纸笔”写生院前奇古松树中的一棵。画面左下有蔡元培的题跋,赞美刘海粟画黄山松的笔力。
上海评弹团演员周彬弹唱的《长松歌》写于1970年前后,“十天画一水,五天画一石。天天复天天,水满石成迭。……回顾长松蟠如故,未尝一跃化龙去。松兮龙兮不求解,写来但得云中趣。”
上海评弹团演员周彬弹唱《长松歌》
刘海粟 《黄海一线天奇观》 1976 年 纸本设色 刘海粟美术馆藏
徐一峰朗诵《刘海粟九上黄山题七言律诗一首》
{{flexible[0].tex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