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国家美术·达人丨李继开:记忆边境的微光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记忆边境的微光

文 / 郭光宇

看李继开近来的画作,总觉得有种复合的立即感。那些蒸腾的线条、浮动的色块、速写般的笔触,仿佛灵感一来,水到渠成,哗啦啦啦冲出来,一件作品就完成了。另一方面是那种涂鸦般的自由度,媒材不限,手边有什么就用什么,不再计较技法,也不图标新立异,只有一种放射性的意志,从发想直抵观者的视网膜,传输几乎零时差,很有点以心传心的意味。这些画从直觉出来,你也只能以直觉接过去,所以也不用想太多,想多了反而诠释过度,只需要眼见为凭。这样的作品特别能感觉到某种初心。


▲李继开《戴蓝帽子的小孩》50x40cm 布面丙烯 2020  


大多数人认识李继开,都是因为那个小男孩。


小小男孩刚出现的时候,世界还是单纯的,背景悠悠一色,小人儿在那里展演各种日常活动,统觉机能良好,却总是闭著眼睛,像梦游,又像冥想。有时候,小男孩会变成魔鬼,眼眶像两个被挖掉的黑洞,流出可疑的液体,大魔鬼头上还蹲著小魔鬼;有时候又像植物系精灵,从花蕊中探出一颗头来,初生婴儿似的,静好而梦幻;有时候又缩得很小很小,小到像乐高玩偶那么小,在地球上踽踽独行,或在桌子平台上我行我素,突然晴空一道霹雳,仿佛一切的操弄都来自於这道外来的光。


▲李继开《背包》60x60cm 布面丙烯 2020 

小男孩尽管貌似天真,神情却老了,甚至还有些失魂落魄,恍神恍神的。说他们孤独,忧郁,多愁善感,乃至于不满现实,也是,都是,这其实是一批老灵魂,来这里观察,也被观察。然而地球上的身体毕竟太沉重了,使不上力,挣扎也没用,只好随波逐流,任由摆弄。眼睛既然看不出去,干脆就往内看,忽然一记重击,前世的、来世的、平行世的记忆瞬间涌入,所有的东西都在那里了! 


▲李继开《背包的人》50x60cm 布面丙烯 2020  

那些场景似乎源自于某种童年的空白,写完作业或玩累了那样的空白,一个人坐在那里发呆,看云,拔草,玩甲虫,不必与人互动,连句话都不用讲。这应该是画家的心灵原乡了,随时都要回到这里来,休息充电一下。看李继开的访谈,像被拷问似的,讲得很累,但也不好辜负人家的盛情,只好挤出一些句子来,笑一笑,很不好意思。那种男孩子的纤细敏感,很真,很动人。也许大人只是造作出来的东西,不管什么年纪,人总归是个小孩。


▲李继开《看书》50x60cm 布面丙烯 2020  

后来画中男孩长大了,甚至当起爸爸了,四肢抽得更长,更肥大,更加拖不动了。闭著的眼睛打开了,惊诧看着这个世界,张皇失措;背景也跟著着杂了起来,外在环境急剧变化,他看到的不是高科技的天空线,而是散乱的日常,堆满垃圾的废墟,醒不过来的梦魇。一群人在暗夜中默默前进,补钉的毛装,补钉的行头,像一代人的农村经验,满载着吾土吾民的困惑。又譬如襁褓中的人形,裹得紧紧的,似乎只有如此贴身厚实的防护,才能抵御外界的入侵;明明灭灭之中,交握的双手有如晚祷,像在进行某种仪式,期待著某种不确定的救赎。


▲李继开《口罩》60x50cm 布面丙烯 2020 

然而另一股不受拘束的原欲也越来越明目张胆,喷薄而出,简直要打破画面和框框的限制。大男孩的面目日渐模糊,身形也不断滑移、抖动,周边的景物像眼角瞥见的异次元幻象,稍纵即逝。这个撩乱的异世界也进驻了更多奇妙的物种:少年背着鬼脸大鱼,神话似地立在汹涌的波涛上;人头鸟高栖枯枝,好奇地看着下方的一切,造型还有点像匹诺曹;圆头格鲁特破土而出,自己反倒被自己吓一跳;大鬼身上黏附著一群小鬼,月光光,心慌慌,如百鬼夜行般。 


▲李继开《口罩》60x60cm 布面丙烯 2020 


这些志怪的景象,与其说是梦境,不如说是灵界或星光界的日常。艺术本来就是一种通灵,创作者总是得进入出神的状态,把这边的现实虚化了,把那边的虚幻实化了,才能把那边的东西带过来,让我们看到另一个世界,又另一个世界。对现实界而言,这不是批判,而是松动;不是质疑,而是拓展;不是吉光片羽,而是不可知的全面启动。还有什么比创作更能解释:你所深信的一切不过是幻象?


▲李继开《土豆》60x60cm 布面丙烯 2020  

李继开的画,只要沾上了人烟,就必然是憋屈的,幽冥的。然而他还有大自然这眼活水。一旦画起自然景物,童画般的山峦与田园,奔放交缠的植物,流光溢彩的花,简直一个生机勃勃,明亮得不得了。尽管还是狂乱的笔触,还是不成形的风景,但那种欢快是小孩子的欢快,在路上看到了有趣的什么,回家一定要赶快画下来,好拿给那个谁谁谁看。


▲李继开《远行者》60x50cm 布面丙烯 2020

他的世界是由人界、灵界和自然界组成的三位一体,日子就在其中轮回。不过创生之力也是劫毁之力,本质上都是宇宙的玩兴,或许也没必要分得那么仔细。所以他也写诗,诗人总是暧昧的。


▲李继开《在有云的天空下No.3》50x50cm 布面铅笔 2020   


他的文字也有两种倾向,一方面是大自然的简单和神秘,一草一木都像雨洗过的,宁静有声,到处都有微妙的光。另一方面,字里行间不时露出伤逝之感,不论什么都会被时间消融殆尽,过去的景物不见了,自在也不见了,记忆也不再可靠,忽然什么都不确定了,连自己也无法确定自己,彷徨得吓人。


▲李继开《在有云的天空下》55x45cm 布面铅笔 2020  

然而也正因为伤逝,所以只好常住当下,努力描绘那些影像、气味、感觉、情绪的片断,不见得是要留下什么,而是在做之中找回存在感,不断制造记忆,更多的记忆。他要的不是大彻大悟,宁可小彻小悟,安分当个注视一切、注视自己的人。


▲李继开创作手稿

他说创作最好的状态,“就是像以前说的上帝握着你的手”,这里没有过多的自谦和自慢,只是把自己当成了管道,连带自己也成了上帝。这倒也不是谬赞,一旦回归到了自己的本源,那个不移不动的芯,每个人都接得到内在的神性。


他现在的作品就是这样的内爆,这批烟火还有更多可能的灿烂。




李继开
1975 生于四川成都
2004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
现工作生活于湖北武汉


 往期精彩回顾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