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李泊岩谈策展 | 艺术界随时都在竞赛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这是《挑战与发现:策展时代的策展人》发出的第六篇访问:


关于对话人


李泊岩,生于1984年,独立策展人。2006年,他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12年创办非营利艺术机构再生空间计划。他曾担任2017年三星堆戏剧节公共展演单元策展人,2018年第二届深圳当代戏剧双年展公共空间表演单元策展人,2018年第7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实验展单元策展人。2019年入选台北关渡美术馆驻馆策展人项目。


段少锋,自由撰稿人,策展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艺术管理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从事展览策划以及自由撰稿工作,迄今策划60余场各类型展览,同时也组织论坛与沙龙工作。2011年开始发起新青年艺术沙龙,2015-2016期间发起艺术家纪录片项目,2016年同时发起策划花家地单元房实验艺术项目,策展同时同时从事出版等相关工作。


问:段少锋

答:李泊岩


问:我不知道在哪个媒体看到过你讲述做的第一个展览,是在天津美院读书的时候,那个展览好像是一个挺调侃的展览,是一个不存在的展览,讲讲那个事情吧。


答:特别无中生有的“展览”,当时没有当作展览。那是2003年,“非典”肆虐,学校停课,学生无所事事,学校里没有展览了。我虚构了一个叫《天津美术学院第一届当代艺术展》的海报而已。参展艺术家是百度“中国常见人名”得来的,好像是前十个。展览地点是主楼五楼。我把这个海报贴在公告栏,然后我等着看别人的反应。有人爬到上去看,过了好久他下来,很生气地把海报撕了。因为主楼没有五层,只有四层。


“一场雪”现场(图片由李泊岩提供)


“三高”前言(图片李泊岩提供)


问: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以策展人身份出现的展览是哪个?第一次完整的参与的这个展览现在回头看有什么感想?


答:我通常会把《一场雪》作为我个人策展实践的开端,那个展览很短,观众只有我一个。当时北方在下大雪,我让朋友通过手机拍一下外面的雪景,我把这些图片打印出来,放在雪地上,用手指在雪地上写了展览题目。20多分钟后,展览就被大雪覆盖了。我现在的感想和当时的感想一样,就是认为展览可以没有观众,也可以没有艺术家到场,但一定有预谋。比较认真去做的且公开的展览,应该是2015年的《三高》,我申请的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0号展厅的实验项目。那个展览展出了高岩、高宇、高露迪的为展览特制的作品;这个展览还是有很大成分有我虚构的地方。


问:照理说中国画专业是一个传统的专业,你是如何对于当代艺术产生兴趣的,并且投入到其中的工作的?


答:我学习中国画只有大学的四年,之前一直在画油画,也胡乱做一些别的。学习中国绘画的经历,主要是扩宽了我的知识面,以及一种思维。大多数人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感知的,事实上它有很逻辑的一面,它影响着我看今天的人怎么做艺术,也影响着我的表达方式。所以我对于表达很感兴趣,中国古代绘画和中国的文章有很特别的魔力,符号性很强,而且不止双关性,一个符号,一句话都有多种意思。我写作大概是从2006年到2012年,主要是给出版社写书评,也给杂志、报纸写一些影评。我对这些兴趣很大,但是现在没有时间写了。因为我爸也是画画的,所以家里有很多艺术书籍和杂志,我对当代艺术的了解开始就是通过杂志和书籍,我对当代艺术没有那么大的兴趣。我对艺术家的生活状态更有兴趣。对别人怎么聊当代艺术更感兴趣。


造访台北“打开-当代艺术工作站”(图片由李泊岩提供)


观众通过猫眼观看“ISBN:9787214056061”(图片由李泊岩提供)


“承受屋”现场(图片由李泊岩提供)


问:“再生空间计划”是我最早接触的你代表性的艺术项目,这个计划和你熟悉的天津有紧密的联系,并且是从2012年开始的一个持续项目,我觉得这个项目其实是我很感兴趣的一个项目,它是艺术家自我组织的实践和独立策展的一个案例,而今天有很多的文旅项目也是在工业遗迹或者历史街区,或者社区之间举行的,我觉得这个项目很有前瞻性,我也看你以前的媒体采访中对于再生计划的一些陈述,现在这个项目的进展是什么样,好像很久没听到消息了?另外第二个问题,“再生空间计划”开始到现在七年的时间里,你的策展也肯定经历了很多变化,是一个成长过程,你现在重新看这个项目,怎么看待这个项目对于你策展成长的重要性?


答:我先回答第二问,对我的成长肯定是很有作用,最起码认识很多人,也让别人知道我了。回头看,“再生空间计划”对我最大的作用是让我打破了展览的固有概念,这个概念不是我本来就有的,而是在做这个项目之后才意识到的。展览可以缺失一些要素,可以有组织,也可以没有组织,可以有历史的逻辑,也可以有个人的逻辑,可以是给予,也可以是获取。再回答第一个问题,现在这个项目基本停下来了,一个原因是整个社会环境和城市样貌变了,再频繁做下去会显得重复,无病呻吟。还有一个原因是那时候好多一起玩的人都各奔东西了,有的忙着创作卖作品,有的人现在不做艺术了。我和之前的小伙伴转而做一个叫“风水宝地”的空间,在天津的郊区,每年只做一个展览,并且几乎不怎么宣传。


“对方正在输入……”第一期现场(图片由李泊岩提供)


“对方正在输入……”第一期现场(图片由李泊岩提供)


问:现在你主要出现的身份是策展人或者写作者,除此之外你还做艺术创作的尝试吗?


答:展览就是我的创作。


问:在你的策展中,策展方法是什么?你是如何形成自己的策展方法或者工作方式的?


答:你看,王羲之写书法,后人概括永字有八法,王羲之自己不知道。策展方法,我没有理性总结过,我对自己以后做出什么样的展览也很好奇。我只能说,艺术之外很多事情促使我做展览,但我几乎做的所有事情都想让人忘记应该有“方法”。从我较早的展览《三高》,到最近做的巡展《塔韦纳斯:对于陌生的确信》,都在用不一样的,且相对个人的概括方法和表达手法。


“灼手的余温”现场(图片由户尔空间提供)


“灼手的余温”现场(图片由户尔空间提供)


问:今年这一代的策展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同时存在的,也是和以往肯定不同的,你所接触的年轻策展人也肯定不少,你觉得这一代策展人和以往策展人的不同是什么?


答:我分析不出来有什么不同,我接触的我这个年龄段的策展人的确不少,但是我接触的比我年龄大的策展人并不多。我更期待和好奇未来有什么样的策展人。我觉得每个策展人都应该做得不一样,仅此而已吧。


问:现在很多机构都有青年策展人的计划,比如OCAT和现代的策展人奖项,其中你还参与了现代的这个奖,你怎么看这样的青年策展人的计划?是什么吸引你参与其中?

答:我对比赛最大的兴趣是想让自己进入一个竞赛状态,因为我有时候比较无聊,有一个命题作文我会比较兴奋。艺术界随时都在竞赛,为了让自己不懒惰,参加比赛也挺好。策展这个行业也一样,我有时候觉得,策展人做一个展览就是给别的策展人看的。


“铁托的肖像”展览海报


“铁托的肖像”现场(图片由王将提供)


问:在长期的策展实践中,你策展中关注的艺术问题或者艺术现象总体来讲是哪些方面?


答:我关注艺术家的状态,关注艺术独特的表达方式,也关注模仿与抄袭这样不良的艺术现象。我喜欢有能量的艺术,独特的,有感觉的……这些好像很难表述清楚。艺术在今天已经很模糊了,范围也大得没有边际,但是艺术的花样似乎还是有些平庸,虽然今天艺术的资讯很多,却似乎很难激起长时间的思考和讨论了。

 

问:策展人在今天同时是一个泛化的说法,佐佐木俊尚《策展时代》我以为是一本讲策展的书,后来发现是关于新闻传播和广告什么的,你认为未来的策展人是一个什么职业?


答:这本书我没有看过。未来的策展人,会越来越削弱职业属性。但有两个前提很重要,有敏锐的艺术感觉,有独特的论述逻辑。



李泊岩策展履历


2019 告白(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江苏,南京)

2019 塔韦纳斯:对于陌生的确信(501序空间,重庆)

2019 司马源:获取(望远镜艺术家工作室,北京)

2019 李光:初榨特(fRUITYSPACE,北京)

2019 对方正在输入… (AC画廊,北京)

2019 灼手的余温(户尔空间,北京)

2018 十二月三十一日星期一,没有展览多可惜!(风水宝地空间,天津)

2018 葛辉:欲望天堂(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北京)

2018 观看的剩余,第七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馆,山东济南)

2018 张业鸿:金色、绿色、春风沉醉(CIPA画廊,北京)

2018 吻与电话(三三画廊,天津)

2018 乱码过失:后末日,少女,甚至,数字未来主义,深圳观念主义,就是说,地理,宴席,颜值担当,知识主权,酱~ (2018当代戏剧双年展公共空间表演系列,深圳)

2018 承受屋(501序空间,重庆)

2018 蛇形手臂(CIPA画廊,北京)

2017 日落将至(泰康空间,北京)

2017 贫穷剧场:抗拒消费时代的重造(白塔寺胡同美术馆,北京)

2017 断层再造(三星堆戏剧节,四川德阳)

2017 高岩:第三次摆放(器·Haus空间,重庆)

2017 铁托的肖像(陌上实验,北京)

2016 ISBN:9787214056061(吸尘器空间,北京)

2015 基层劳动(考拉空间,天津)

2015 三高(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江苏,南京)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