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朗读者》节目片段:袁泉朗读《牡丹亭·惊梦》
牡丹亭,一曲青春赞歌 |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

青春,大概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语汇之一。
正值芳华的青年一代,就像盛夏的太阳,永远炽热,充满希望与激情。历经千帆的人,回首来时的路,始终会觉得青春是人生中最好的时光,“归来仍是少年”是共同的期盼。
青春若有化名,我想可以是汤翁的《牡丹亭》。
《朗读者》第二季中,袁泉朗读“惊梦”一折,献给自己年少学戏的七年时光,以优美唱词致青春。
当代著名作家白先勇则走得更远一些,他主持制作了青春版《牡丹亭》,希望让古老昆曲焕发新魅力,把这曲高雅精美的青春之歌带给更多的年轻观众。
青春版,把昆曲的青春生命召唤回来

由白先勇担纲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如今已走过16年的光阴,吸引80万观众走进园林共赏春色。初听这个剧名,最让人好奇的莫过于“青春版”三个字。
何为青春版?年轻靓丽的昆曲演员,古典艺术和现代剧场技术相结合。可以算是,但都不尽然。
在白先勇看来,“青春”二字本就直指这部拥有四百年历史的经典名剧的精神内核。而他们做的,只是“把昆曲的青春生命召唤回来”。
我想做青春版的《牡丹亭》,有几个宗旨。
第一个我相信昆曲这个古老的剧种,它是有很强韧的生命力的,所以我们要把昆曲的青春生命召唤回来,我们做这个戏第一个目的是这个。
第二个因为《牡丹亭》本身就是歌颂青春,歌颂爱情,歌颂生命的一出戏。女主角16岁,男主角20岁,做了一场那么美的梦,梦中相会,完全是青春之歌。
我想年轻人看了可以认同,因为他们正在恋爱中,非常的浪漫。中年的观众看了可以回忆,因为每个人都有一段。老年人看了以后呢,就是追忆,很遥远的时候,也有青春过。
——白先勇

汤显祖的《牡丹亭》原本共五十五折,白先勇及其团队遵循“尊重古典而不因循守旧,利用而不滥用现代”的原则,撮其精华删减成二十九折,并根据21世纪的审美观,利用现代剧场的新概念,使传世经典以青春靓丽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
但青春版《牡丹亭》的基本原则没变:水磨腔的优美、笛声的悠扬、唱词的韵味、表演的四功五法……而这些表达出的是昆曲的灵魂:诗意和精致。
“情”与“美”,《牡丹亭》的两大原动力
活跃于各大讲座,向人们介绍《牡丹亭》时,白先勇必定会提到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情”,一个是“美”。
按他的原话说,“情”与“美”是昆曲,尤其是《牡丹亭》中不可抗拒的两大原动力。

截图来自:《十三邀》对话白先勇
一折戏眉来眼去20分钟,杜丽娘为追求心中所爱可以死去,更能奇迹活来,《牡丹亭》里这种“一往情深、生死相许”的爱情,太理想太浪漫,大胆又含蓄,虽然现实中遇不到,但却给所有人带去了恋爱最美好的感受。
戏里,吴侬软语,缠绵悱恻,一曲爱情颂歌吟唱不绝;戏外,汤显祖《牡丹亭》中的至情至性也感动着年轻人,成就了几段姻缘佳话。
白先勇在青春版《牡丹亭》两百场庆演前,曾写下长篇感言。起码三对璧人因欣赏《牡丹亭》相识并结成连理的“牡丹情缘”,成为他那八年演出记忆里忘不了的其中一桩乐事。

昆曲之美,是《牡丹亭》带给观众更为直观和深刻的体验。
小到服装上的绣花和翩然水袖,大到古典写意的舞台和昆曲唱腔,看到的听见的尽是美,且这份美回味无穷。
青春版《牡丹亭》的美体现在方方面面。
音乐和唱腔上,主创团队把歌剧的音乐创作技法用到了戏曲音乐之中,对唱腔和旋律进行大胆的创新和突破,加入大量的幕间音乐和舞蹈音乐,丰富了戏曲本身和音乐的表现力,为观众呈现出一席五彩斑斓的视听盛宴。
服装设计上,整体色调淡雅,呈现浓郁的中国山水画风格,传统苏绣工艺将古典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为了更具观赏性,青春版《牡丹亭》更创造性地用服装来设计花神舞蹈,传统的花神拿花舞蹈改用十二个月不同的花来表现,用戏曲语言来演绎舞蹈动作,让舞台的整个气氛随花神独具特色的表演流动起来。
舞台设计上,则以灰色地胶铺就,书写着唐代散文大家柳宗元作品的景片,恰当留白的“空舞台”,让昆曲的古典美学与现代剧场完美接轨,艺术感满分。
当青年观众遇上青春版《牡丹亭》

“宁愿醉‘死’在《牡丹亭》中,永远不要醒过来。”有学生观众在观赏完青春版《牡丹亭》后曾发出这样的感概。
在踏进剧场前,他们当中90%没有接触过昆曲,然而邂逅《牡丹亭》后,他们心甘情愿一连三个晚上追看,待迎来“人间情”演完,全剧落幕,学生们的情绪高涨无比,深感幸好没错过这样美的艺术。
青春版《牡丹亭》演出初期,不少人是冲着白先勇去的,作为读者抱着好奇、捧场的心态而来,而一出戏的功夫,他们纷纷手动添上新身份——“昆虫”(昆曲迷)。
白先勇坦言,观众能投入九个小时看完(注:此处指的是全本),还是因为昆曲的无穷魅力,“这么持续性的、不分地域、不分时间演到现在,可见还是戏本身好看。”

多年过去了,青春版《牡丹亭》火爆依旧,也还是无数青年观众心目中的“白月光”。
吟诵过“良辰美景奈何天”,惊叹于“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爱情传奇,“不进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这姹紫嫣红开遍的青春气息,有机会一定要现场亲自感受!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描写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体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生活的追求。
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私出游园,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一病不起,怀春而死。杜宝升官离任,在女儿的墓地建造了梅花观。柳生进京赴试,借宿观中。他在园内拾得杜丽娘殉葬的自画像,情有所钟,和画中人的阴灵幽会。柳生依暗示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成夫妇,同往临安。柳生在临安应试后,恰逢金兵南侵,延迟放榜。柳生受杜丽娘嘱托,送家信传报还魂的喜讯,反被囚禁。金兵退却后,柳生高中状元。杜宝升任,强迫女儿离异。最终闹到金銮殿之上才得以解决,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2020年12月@广东艺术剧院
聆听青春之歌,品赏昆曲之美
*演出信息以最终开票为准,更多资讯敬请关注官微推送;
*封面图为电影《游园惊梦》剧照,配图及视频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