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eze Viewing Room|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呈献《物与法》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贵宾预览 VIP Preview|2020.5.6 - 5.7公众开放 Public Viewing|2020.5.8 - 5.15首届 Frieze Viewing Room (弗里兹线上展厅) 将于2020年5月6日正式上线,5月8日至15日向公众开放。超过200间画廊将在虚拟线上展览空间中展示从成熟到新兴艺术家的重要作品。通过使用增强现实(AR)技术,弗里兹线上展厅将使用户能够将绘画和照片等类别的艺术作品按用户所处空间的比例进行缩放,在墙上模拟艺术品的呈现效果。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将于此次呈现《物与法》(Materials & Methods) ,为各位带来一系列画廊的国际艺术家作品,包括阿岱尔·阿贝德赛梅(Adel Abdessemed)、乔纳斯·伯格特(Jonas Burgert)、蔡磊、陈丹青、陈彧君、赫利·多诺(Heri Dono)、黄一山、李青、申玲、罗德尔·塔帕雅(Rodel Tapaya)、伍伟、赵赵。这些优秀的艺术家都从自然的物之美得到灵感,开创出独特的方法论。
Frieze Viewing Room 5月6日至7日为邀请制预展,5月8日至15日将向所有人免费开放注册。
https://viewingroom.frieze.com阿黛尔·阿贝德赛梅 | Adel Abdessemed《可可丽可系列 - 火之地》| Cocorico - La Terra dei Fuochi再生印刷金属 | Recycled printed metal阿岱尔·阿贝德赛梅1971年出生于阿尔及利亚,是国际艺术界的杰出人物。从绘画到视频,从雕塑到装置,阿岱尔尝试探索现下社会的伤口。在过去的三十年裡,他的作品一直是众多大型展览的主题,包括纽约MoMA PS1、剑桥麻省理工学院艺术中心(马萨诸塞州)、马格辛 – 格勒诺布尔国家艺术中心、伦敦都灵的德雷托·雷·雷鲍登戈基金会、伦敦的Parasol Unit、现代艺术博物馆 – 蓬皮杜中心在巴黎进行的回顾展《无辜的我》(2012年)、马拉加现代艺术中心和蒙特利尔艺术博物馆。阿岱尔·阿贝德赛梅2019年于当代唐⼈艺术中⼼举办了在亚洲的⾸场个展《解锁》。2018年举办了两场大型专题展览:比利时大奥尔尼现代艺术博物馆的《Otchi Tchiornie》和里昂当代艺术博物馆的《L’Antidote》。阿岱尔• 阿贝德赛梅的作品已在四届威尼斯双年展(2003,2007,2011,2015年)上展出,他在伊斯坦布尔的两个双年展(2007,2017)和哈瓦那的双年展(2009)中获得了Benesse奖(2007),也参加了光州双年展(2008),里昂双年展(2007)和圣保罗双年展(2006)。2010年,他参加了爱知县举办的第一届三年展,2017年参加了米兰三年展和日本珠洲的奥能登国际艺术祭三年展。2018年,他参加了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三年展。同年,他还参加了阿尔勒摄影博物馆,此前还展出了由让·努维尔策划的一系列照片和雕塑展览。
迈克尔·查莱赫斯基 | Michael Zelehoski改装木材及酚醛胶夹板 | Reconfigured wood and phenolic plywood迈克尔·查莱赫斯基出生于1979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生活工作于纽约的纽堡和布鲁克林。他分别获得巴德学院(Simon’s Rock)和Finis Terrae大学(智利圣地亚哥)的学位。查莱赫斯基的作品被世界各地的藏家与公共机构收藏,其中最著名 的是巴黎蓬皮杜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近期个展包括「万物与虚无」,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20); 「无题」,迈阿密海滩,佛罗里达,美国(2018);「分崩离析」,Backslash画廊,巴黎,法国(2018);「里面」,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2017)和「新秩序」,迈克·魏斯画廊,纽约(2015)。2019年3月,他在纽约时代广场中心安装了一件装置作品「The Rapture」。查莱赫斯基亦曾多次获奖,其中包括史坦顿岛博物馆和麻省文化委员会的授予的殊荣。伍伟的作品以纸张作为材料,这一选择从早期对书本的运用演变而来。他改造了传统剪纸的方法,将不同色彩的纸张转化为皮毛,并结合唐卡制作的「堆绣」技巧把层层皮毛与形状结合,堆叠出凹凸的生长趋势。纸张的质地在漫长、复杂的手工劳作过程中得到了强调。视觉顺利触发我们对于动物皮毛的心理感受,触感由此在观看过程中被调动起来。作品被赋予细致温暖的气质,亦表达了艺术家对于原始而隐秘力量的诉求。伍伟出生于1981年河南郑州,201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获硕士学位,现居北京。他曾在奥地利维也纳、德国柏林参与国际艺术驻留。作品曾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2019、市原湖畔美术馆(日本)、白盒子艺术馆(北京)、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南京艺术学院 美术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列奥纳多·皮尔斯坦美术馆(美国费城)、UBC大学亚洲中心(加拿大温哥华)、 户尔空间(德国柏林)、候鸟空间(德国柏林)、FLUC当代艺术空间(奥地利维也纳)等多家艺术机构展出,公共收藏包括民生现代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白盒子艺术馆、今日美术馆、Bing3艺术基金等机构。他于2015年获第六届报喜鸟新锐艺术人物空间类大奖,2012年获第三届新星星艺术节艺术场大奖。真丝刺绣 | Embroidery on silk赵赵1982年生于中国新疆,2003年毕业于新疆艺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与洛杉矶。《星空》是赵赵一直以来创作发展的系列作品,兼具绘画、玻璃装置和丝绸刺绣等形式,代表着一个无限循环的破坏和重建过程。在耗时的绘画和刺绣方法中,子弹穿透形成洞孔的瞬态特性得以延长。赵赵自始至终都持续着颠覆性的方式进行创作,他热衷于利用各种艺术媒介对现实及其艺术形态传统惯例提出挑战,其各种领域的作品旨在探讨个体自由意志的力量和权威控制的力度。赵赵大胆激进的艺术实践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重视,他曾在柏林亚历山大·奥克斯画廊、斯德哥尔摩Carl Kostyál基金会、洛杉矶Roberts & Tilton、纽约前波画廊、日本三潴画廊、台北大未来林舍画廊、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艺术文件仓库等机构举办过个展与个人项目。他的作品也曾参加过多个机构的群展以及收藏,包括美国纽约MoMA PS1、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美术馆、乌克兰基辅平丘克艺术中心、荷兰格罗宁根美术馆、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汉堡火车站当代艺术博物馆、意大利米兰帕迪廖内当代艺术馆、意大利罗马国立21世纪美术馆、法国DSL基金会、西班牙卡斯特罗当代艺术中心、澳大利亚悉尼白兔美术馆、香港西九龙文化区M+美术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北京泰康空间、成都麓湖·A4美术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馆、上海星美术馆、上海明当代美术馆、天津美术馆、湖北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 时间开始了” 2019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日本横滨三年展等。2019年赵赵获得第十三届AAC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家大奖。其作品《塔克拉玛干计划》被选为2017“横滨三年展”海报、画册的封面。同年赵赵被CoBo评选为中国艺术家Top10,获第十一届AAC艺术中国年度青年艺术家提名奖,2014年被Modern Painters列为全球最值得关注的25位艺术家之一。
《模棱170217》| In Ambiguous Sight 170217无论在材料还是在艺术观念上,蔡磊的创作都有着「含混」或「复义」的意味。其《模棱》系列,在作品内容和形式上即暗合了这一视觉与概念上的多义性。蔡磊的作品凸显了空间内部的情境性和在场感。借助于透视与雕塑的巧妙设置,艺术家的心理空间在现实中再现为物理空间,从而让观者进入作品的场域之中,形成认知经验的反差与思考。蔡磊是80后青年艺术家,多次获得国内外奖项,也曾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的美术展览,包括泰勒基金会(巴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台北关渡美术馆(台湾),杰克逊维尔当代艺术馆(美国),今日美术馆(北京),波恩当代艺术馆(德国),长江当代美术馆(重庆)等。《与无维交流一(扑面而来)》| Interacting with Zero Dimensions No.1 (Washing Over You) 郑国谷的当代实验性创作植根于传统。宗教、哲学、科技、阴阳定律、能量平衡皆为他创作与生活的宗旨及灵感。他把藏传佛教中的唐卡人物、圣境及梵文以影像重组技术重新置换、组合、改造、重叠,形成目不暇给的视觉盛宴,带来超脱俗世,提升心灵与身体素质的效果。郑国谷认为,探索生命维度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而这都和当地的情境有关,而人所能作的恰恰是顺势作出回应,艺术实践渐渐成为探索空间、身体和灵魂的方式。郑国谷1970年出生于广东省阳,199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郑国谷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引领者之一。2002年,他与友人创建了阳江组合,一个专注于实验性中国书法与雕塑的艺术组织。郑国谷多次参与国际重要展览,包括了《幻化》(MoMA PS1,2019),《1989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纽约古根汉姆美术馆,2017),《社会工厂-第十届上海双年展》(2014),《与后殖民说再见-第三届广州三年展》(2008),《第十二届卡塞尔文献展》(2007),《美丽新世界》(沃克艺术中心,2007), 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紧急地带」单元「广东快车」(2003)。他于2006年荣获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最佳艺术家奖。
陈丹青|Chen Danqing
《连篇毕加索》|Continuous Picasso
布面油画|Oil on canvas
101 x 152 cm
2014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980年以《西藏组画》轰动中外艺术界,被公认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之作。1982-1999年陈丹青旅居纽约,2000年定居北京。2019年5月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于香港空间为陈丹青举办个展《装扮与写生》,展览作品亦是艺术家首次在大幅画布上的现场写生。2019年11月唐人北京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同步推出艺术家陈丹青迄今为止的最大个展《退步1968 – 2019》。陈丹⻘新近的绘画系列继承了现实主义的油画技巧,命题上却更为自由。他不仅专注于情感直觉,并且在“书籍”系列中融合了自己的审美习得之旅。无论是早期的《西藏组画》、在农村插队时的写生,还是在纽约大都会美术馆的临摹绘画,以及近些年持续创作的书籍静物系列,陈丹青的绘画一直具有一种朴素而率真、睿智而优雅的气质,其背后的人道情感和人格力量赋予作品以致高的格调和魅力。
《容易又秋风(一)》| Autumn Wind No.1申玲凭借其非凡的绘画手法论述内部,在心理-文学-情感层面构建起一种本真的、当下的,同时又带有批判和反讽意味的图像现实,它同一种被体验、实现和内化了的生命整体的隐喻直接相关。她对世界的看法,更多地表现为对世间万物在触手可及、具体而微的现实中所呈现出的琐碎、驳杂、多样的整体性的一种充满喜悦的肯定。申玲出生于1965年中国辽宁。1985年从央美附中毕业进入中央美术学院,1989年获得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学士学位,目前工作于中央美术学院。申玲近年主要个展有:《浮游》(2019),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花鸟:申玲个展》(2014),蜂巢当 代艺术中心,北京;《日光流年》(2011),何香凝美术馆,深圳。部分群展有《语言之在-第四届中国油 画双年展》(2018),中华艺术宫,上海;《时代肖像 - 当代艺术 30 年》(2013),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自我画像 - 女性艺术在中国 1920-2010》(2011),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申玲、王玉平 作品展》(2010),今日美术馆,北京。乔纳斯·伯格特1969年出生于德国柏林,1996年毕业于德国柏林美术学院,并师从Dieter Hacker教授,攻读硕士 (Meisterschueler)学位。他每次提笔都会描绘出一个舞台:一笔一布景。伯格特的作品上演了无止境的戏剧,演出他认为人类存在的意义:理解自身的人生目标。这是一个似乎尚无定论的追求,但它打开了推理、想像和欲望等多个领域的大门。巨大的画布上挤满了不同比例的幻想人物。自1998年开始,伯格特的作品以参加群展的形式登上世界舞台,包括2003年在德国汉堡艺术馆举办 《Geschichtenerzaehler》以及2006年在伦敦萨奇画廊举办的展览《Triumph of Painting Part VI 》。同年,他开始在世界各地的画廊及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包括在2019年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举办《Ein Klang Lang》;2017年德国柏林的布莱恩南方画廊举办《ZEITLAICH》;2013年德国汉诺威凯斯特纳协会展览馆 的《Schutt und Futter》;2010至2011年德国图宾根艺术馆举办的《Jonas Burgert: Lebendversuch》;2009年于伦敦Haunch of Venison画廊的《Jonas Burgert: Hitting every head》和2008年在美国丹佛大学美术馆的Victoria H. Myhren画廊举办《Jonas Burgert: Enigmatic Narrative》。其作品被世界各地重要艺术 机构收藏,包括香港Burger Collection,美国丹佛大学美术馆,美国Rubell Family Art Collection以及日本Taguchi Art Collection等。
朱金石,1954年出生于中国北京,是中国抽象艺术和装置艺术最早的实践者,现工作和生活于中国北京。朱金石独创的“厚绘画”十年来在当代艺术中独领潮流。他的作品被海内外众多国际公共机构及私人收藏,包括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布鲁克林美术馆,温哥华美术馆,白兔收藏,美国鲁贝尔家族收藏,德意志银行,台北富邦大楼总部,松美术馆等。朱金石近年个展有《时间的船/拒绝河流》,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 (2018);《颜料的空缺》,艺术门,新加坡(2017);《朱金石》,Blum&Poe画廊,纽约(2016)等;主要群展有《抽象以来:中国抽象艺术研究展》,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2016 );《Alone Together》,鲁贝尔家族收藏展,迈阿密(2013);《超设计》,第五届上海双年展,上海美术馆,上海(2006 );《定向:第四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伊斯坦布尔(1995);《中国前卫艺术》,柏林世界文化宫,柏林(1993);《第二届星星画展》,中国美术馆,北京(1980)等。https://viewingroom.frieze.com
香 港 | 北 京 | 曼 谷
HONG KONG | BEIJING | BANGKOK
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80号10楼
10th Floor, H Queen's, 80 Queen's Road Central, Central, Hong Kong
+852 2682 8289 | info@tangcontemporary.com.hk
www.tangcontemporary.com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