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剧场人的年度书单」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剧场人闲暇之余所阅读的书籍着手,推介进入他们阅读视野的作品,关注他们不为人知的精神世界。
今天向大家推荐的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宣传总监陈理的年度阅读书单。
问:2019年至今,你向大家推荐哪些阅读过的书籍?
答
推荐《应物兄》《牛顿传》《形同陌路的时刻》《原来如此设计》《有的有的设计》。
问:你看这些书的缘由?阅读后的体验可以分享吗?
答
李洱的《应物兄》应该是2019年我看的最喜欢的一本了吧,虽然这是一本开篇很轻松的小说,但是细细品味书中的引经据典和其中暗埋的现实向人物线,会发现这是一本不舍得读完的小说。你像走到了社会的另外一个阶层,是无法在其他信息载体(电视、网络)中得到的,深入知识分子社交圈窥探这个群体,想象知识分子之间battle起来,和市井生活相比不一样的精彩。

放在办公室里用来交流的书籍
除了小说之外,我买的实体书中,工具类、图鉴类、设计类的书会比较多一点,去外国会特意留点时间逛书店。买一些比较实用的和工作有关系的书。因为我的工作有很大一部分是要和平面设计师沟通剧目的视觉和海报,为了“吵”起来不输,一定要有自己趁手的“兵器”。

日本有很多很好的设计类的书,我每次去都会去翻一翻设计类区域里店长主推的销量头牌,MdN出的这套《原来如此设计(看着就很开心的设计书)》和《有的有的设计》是2019年的销量冠军,这本书没有很深奥的长篇设计理论,而是以大量的实例,崇尚“设计=快乐”的理念,从最基础的设计理念出发,用最简单的设计原理告诉你什么产品什么诉求要做成什么样的设计。这是一套可以用实例来告诉你为什么要“五彩斑斓的黑”、为什么要“写意留白”的“武林秘籍”。以前的很多设计类的书只用大量图片给你看案例,这本书解决了为什么这样好看,并且摆事实说道理,瞬间让人抓住重点。

问:你的阅读习惯相较于之前是否有所改变?阅读后的体验是否能向大家分享一下?
答
2019年“听”的书要比“看”的书多很多,没有定定心心享受“看”书的时间。每天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上下班路上在得到app每天听一本书。如果是我感兴趣的就会去买本实体书看一看。
我看书喜欢前前后后翻来翻去看,所以看不来kindle和电子书,一定要纸质的。但会去lofter、AO3逛一逛,感受网络文学的勃勃生机。

就这样堆在家里的书,我喜欢好几本一起看,
就像和不一样的书中人对话

David Hockney的图册看到基本都会收,看看就开心
问:最近在看哪本书?之后还将有怎样的阅读计划?
答
最近在看《诗经》《东京百景》《北野武的小酒馆》。
我就在上下班的路上,断断续续看着《北野武的小酒馆》,关于“生死”“教育”“关系”“规矩”“电影”几个问题的讨论,风格非常北野武。与其喝很多没有逻辑的毒鸡汤,不如听听经历过彪悍人生之后的心灵耳光。经历过多次生死考验的人,总是能一针见血扒开人生的那层“体面”,看清本质之后,方能认识自己。

《北野武的小酒馆》
▽书摘▽
在酒吧柜台前搭讪邻座的女性,这种事我们见得多了,但我还见过在剧场里干这事的。那些人用“这个艺人太搞笑了”或者是“你家住哪儿呀?要不要散场后一起去喝杯茶?”这种话来搭讪坐在旁边的女性。我在舞台上说着漫才,有时会注意到这种事情。
观众们都以为是自己在看演员,从来也不会想到其实演员也在看着观众。不过呢,你只要稍微想一想就会明白,在你把演员的一举一动都看得清清楚楚的同时,演员也把你的一举一动看得清清楚楚啊。这个家伙在打哈欠,这个家伙在吃盒饭,这一对把手握在了一起,等等等等,我都看得清清楚楚。这实在是一件既奇怪又无奈的事。
真想对那个家伙吼一声:“喂,坐在那边的那个,别在我说漫才的时候搭讪女人!”
还有嘛,别在观众席上咯吱咯吱嚼脆饼,这大概也能算一种规矩吧。吃脆饼发出的那种声音会严重干扰到演员,没有比脆饼更让演员觉得没法好好表演的东西了。
还有一条规矩是,在不该笑的地方不要笑。对艺人打击最大的就是,观众们发出笑声的时间点不对。
“我是花了钱来看演出的,我什么时候笑关你屁事啊。”观众们也许会这么说,但殊不知这就等同于毁掉演员。
在新出道的漫才演员中,有多少人毁在了年轻姑娘莫名其妙的笑声里啊。对于这样的笑,艺人们一开始会觉得有趣,会觉得自己有了一点人气,可越到后面越会觉得无趣。只要一站在舞台上,观众席里就开始沸腾,这会使演员们产生错觉。这会毁了漫才艺术。
人们常说,打败对手最妙的方法就是毫无意义地一个劲夸奖他,这也是同样的道理。
毁掉一个艺人不需要枪炮子弹,只需要愚蠢的观众。
在不觉得有趣的地方,就不要笑。对观众来说,这是一条重要的规矩。
陈理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宣传总监。

近期你在阅读哪些书籍?你有怎样的阅读习惯?欢迎在留言区和我们互动哦😉
互动留言
|阅读往期栏目|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