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caM 即将进入第5个生日,展览、剧场表演、驻地、公教活动已在这个原造纸机械厂的厂房回响过无数次,清水混凝土与社区也早就习惯这里的日常。对于下一个5年,我们总在想像。未来值得我们期盼,但来路依旧值得眷恋。
于是,我们发起了“McaM再读”计划,希望与你一同回顾McaM那些值得回味的瞬间。

<<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
“何子彦:一件或几件作品”开幕现场
何子彦:一件或几件作品
《一个或几个关键字》
一群观众在展厅里的金属座椅上屏气凝神地等待。两块屏幕相对而立:一块正进行着五分钟的倒数,另一块则打出即将放映的作品名《一只或几只老虎》。红色霓虹线条勾勒出的正方形顶灯描出两块屏幕间的空间顶部,就好像某场比武即将上演。
<<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
“何子彦:一件或几件作品”展览现场,2018,McaM
这是新加坡艺术家何子彦在明当代美术馆的大陆首次个展“一件或几件作品”里最重要的那件。的确存在某种意义上的比武:是马来半岛数百万年以来的人虎之战,也是神话与理性、利用科技和工具的殖民者与万物有灵的自然生态、乃至事实与虚构间的对撞。一侧屏幕上的虎影时而映射在另一侧屏幕中人的身上;而极具魔性、逐渐达成和谐的二重唱,则在叙事与评说中暗示着两者间的张力。
<<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
“何子彦:一件或几件作品”展览现场,2018,McaM
在最不可思议和出人意料的瞬间,一侧屏幕缓慢卷起,露出背后皮影戏般的剧场空间,并由此进入对整个作品的核心图像、德国插画师海因里希·莱特曼作于1865年的木刻《新加坡被打断的测量任务》——丛林中一跃而起的老虎,正扑向新加坡政府监督官兼监狱主管科尔曼先生的经纬仪——这一殖民史经典场景的详尽分析。正是在这被延长的凝固一帧里,电影、剧场、装置、木刻等诸多媒介被统一起来,甚至那只被投射了3D扫描图像的老虎也成了媒介本身。
<<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
“何子彦:一件或几件作品”展览现场,2018,McaM
为2011年威尼斯双年展新加坡馆创作的《无知之云》之双屏版本,在同一空间里与《一只或几只老虎》交替播放。何子彦游走于中西方艺术与哲学的“云”史之中,将各种具象或形而上的云,挪至一栋公寓里的八个人物身上。何子彦作为研究型艺术家的优点在此彰显:他没有像很多研究型艺术家那样,把美术馆变成墙上直接贴着繁复论文的自然博物馆,而是以一种具有个人风格及语言系统的整体方式呈现研究成果。
<<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
“何子彦:一件或几件作品”展览现场,2018,McaM
挪用现成图像的手法,在二楼探讨身份和历史的几件作品中尤为凸显。从《悲情都市》、《无间道》、《色戒》到《一代宗师》,十六部电影里的梁朝伟被挪用、拼贴成了《无名》,以讲述身份扑朔迷离的马共书记莱特的故事。香港电影里常见的密探、双面间谍或线人形象,乃至演员这一职业本身,都与这个探讨模糊身份的故事极为契合。在同一展厅轮播的《名字》异曲同工,影子写手汉拉恩的形象被展现为一系列美国电影里的作者角色,而当陌生的叙事配上熟悉的面孔(比如伍迪·艾伦的脸)时,又会带上一层颇具幽默感的间离效果。
<<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
“何子彦:一件或几件作品”展览现场,2018,McaM
二楼正中的《东南亚关键词典》可被视为整个展览、乃至何子彦创作的整体框架。他用26个字母对应的词条串联起对于“东南亚”这一“从未被语言、宗教或政体所统一的地域”的研究脉络——如T对应了老虎(tiger),G对应了影子写手(ghostwriter),而W对应了人虎(weretiger)——然后通过一个搜罗现成影像的在线平台,组成一个可以无限延展的视听作品/项目。
-END-
推荐阅读
McaM 再读系列丨“不息 - 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 上海站
McaM再读系列丨"流动者会议"
McaM 再读系列丨“就地起舞:日常空间中的舞与影”
McaM 再读系列丨“后感性:恐惧与意志”
McaM 再读系列丨“把一切都交给你”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