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网上座谈会回顾:疫情下的艺术市场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Sundown (Number Nineteen)》(2019),Xaviera Simmons,图片由艺术家、David Castillo艺廊和瑞银集团提供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著名英国作家狄更斯的这句话用来形容当下的艺术市场显得格外应景。因为疫情的影响,让原本因政治和经济因素而反复波动的艺术市场雪上加霜。经济的下滑影响人们对艺术市场的信心,然而数字媒体在艺术界的急速运用让人们又仿佛重新期待之后艺术消费的崛起。

《Untitled》(1985),Brice Marden,图片由瑞银集团艺术收藏(UBS Art Collection)和ProLitteris提供
从专业的经济学家和艺术展组织者的角度出发,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特别呈献“疫情下的艺术市场”网上座谈会,由《金融时报》艺术市场观察员及评论人Melanie Gerlis主持,邀请《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环球艺术市场报告》撰写人、Arts Economics创办人Clare McAndrew博士,瑞银全球财富管理首席经济学家Paul Donovan以及巴塞尔艺术展美洲区总监Noah Horowitz同场探讨这个主题。
完整对话视频回顾
相信Clare你非常了解这个艺术市场,在全球经济退缩和疫情影响下,你眼中的艺术市场会变成什么样呢? 在今年初刚公布的《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环球艺术市场报告》中你可以看到,2019年艺术市场因为不确定的政治和经济因素已经有着很大的压力。当我2019年底做这份报告的时候,很多人都对2020年充满期待。在过去30年,每次经历经济萧条后,市场都呈现了不同的反应。1990年至2019年全球艺术市场总销售额,图片数据来自Arts Economics
在90年代早期,全球艺术市场的销售总额从1990年的270亿美元骤降到91年的100亿美元,整个艺术界的销售额一直依赖于美国和欧洲市场,此后花了整整14年才回到90年的水平。离我们最近的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就造成了艺术市场的销售额从2007年的水平骤降40%至2009年的400亿美元。2010年,艺术市场的销售明显回升,这也主要归功于中国市场。我们总在向之前的经济萧条汲取经验,虽然政府都推出了相关资助方案,但是对于中小艺廊来说,这依旧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时刻。
从90年代初期艺术市场到如今的变化,Noah你有什么看法?艺术市场在经历经济萧条和一些社会重大事件,例如互联网泡沫和9·11事件后,都有着非常强劲的恢复能力,9·11事件也影响了首届巴塞尔艺术展迈阿密海滩展会的举办。经历过后,我们一定能从中获取一些经验,例如一些创新和实验性的东西会开始跑出来。90年代大家对当代艺术的追捧,也促使全球大量当代艺廊在90年代早期创立,尤其以纽约为主包括Peter Freeman艺廊、1993年的卓纳画廊(David Zwirner)、Petzel艺廊等等,在伦敦也有白立方(White Cube)、苏黎世的豪瑟沃斯画廊(Hauser & Wirth)以及日本的SCAI The Bathhouse。
全球当代艺术展览的数量也从90年代开始逐步递增,正如我之前提出的,艺术市场有着很快的恢复能力。90年代初期,艺廊和艺术家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从经济泡沫中恢复,然而此次疫情并没有影响大规模的艺廊关闭,艺术市场也并没有因此发生巨大改变。对艺术市场最大的影响是过去几年艺廊的全球化,正如巴塞尔艺术展的参展艺廊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果在30年前看这份名单是完全不同的地域分布。此外,网络在这次的事件中产生了重要影响,过去几周或者说几个月的改变如果在以往的事件面前,往往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做到。
很多人争论说艺术家在这段时候可以专心在工作室内创作,有些说对新晋艺术家而言展览至关重要,你认为疫情对艺术家的影响有哪些?
Paul,从一个经济学家的角度你认为目前情况对经济和金融有着什么影响?是否会对消费者行为有所改变,尤其是正在逐渐再次开放的亚洲市场?如今许多的经济数据报告是不准确的,因为报告依赖于市场调查,所以现在的我们失去了深入了解市场的机会。和以往的大萧条不同,无论是房产泡沫还是金融危机都可以看到全球经济的快速变化。但是,政府在疫情期间推出政策,并且有意放缓GDP增长的速度。疫情的发生依然有很多积极的影响,例如许多人在隔离期间,都在家中无法外出,所以累积了更多积蓄。我们认为当各个国家逐步开放之后,人们的消费欲望会极大的增加。很好的例子就是当中国的零售业逐渐重开后,位于广州太古汇的爱马仕单日就创下270万美金的销售额。在后疫情时代,我们也必须去考虑如何应对市场激增的需求,税收和个人债务问题就会在那时变成另一个重要话题。
Clare,你认为这对艺术市场的价值是否会有影响?在当下的环境中,很多藏家会和艺廊议价,希望在这段时间以更优惠的价格去购买艺术作品,同时也得益于更低的利率。然而艺廊在这段时间的减压销售一定不会拿出最重要的作品来售卖。网上展厅的价格透明的确对于二级市场有着重要意义,可是对二级市场的上层销售几乎没有影响。如果未来一些很好的作品能在拍卖行出现并获得不错的成交价格,这也能很快为艺术市场重拾信心。艺术藏家最终会回到这个市场,但是一定不是V型反弹,而是更偏向一个U型的缓慢复苏。影响艺术价值的不单单是市场,更重要的是藏家对作品的获取。因为被隔离在家,藏家无法直观的看到作品,无法和艺廊去沟通并谈妥一个合适的付款方式。艺术市场被群众的信心所驱使,所以最终它会随着艺廊、艺术展、藏家的回归而重新走上正轨。
刚刚Paul提到大家都在这段时间节省了很多支出,那你是否能估算大概艺廊在这段期间能节省多少开支呢?这是一个很难定夺的问题,在这段期间艺廊减少了参加展会所需要支付的差旅费,艺廊人手的安排也有所减少,如果在这段期间能获得一些销售也能帮助艺廊。这不仅仅是艺术行业的开支问题,这是整个行业都在面临的问题。差旅、运输等等变化,都对经济社会未来的基础建设起着关键作用。网上销售的确帮助了艺术行业解决眼下的资金问题,但是我们也需要置身于更广泛的经济社会中去看待这些。
爱马仕的一家分店完成一天270万美金的销售额,那你认为网上销售在未来是否会对奢侈品行业等有着长远影响?这次疫情改变了经济社会的结构,也加速了全世界原本就在演进的一些事,例如线上零售、弹性工作时间与地点、生产本地化和全球化。我们原本井井有条地计划着这些改变,但COVID-19促使它们在短短几个月内达成。我认为在未来,通过网络进行搜索、研究和消息获取会成为一种“无聊”的预先购买行为,但是走进实体空间去体验会成为“趣味”购买,而且在艺术界这种实体的趣味体验也是无可替代的。
Clare在你之前的报告中说,艺术展的销售额占全年的45%,那你认为线上销售会占据多少比例?此外,Noah我也想知道以一个展会组织者的角度,你是如何看到线上和艺术展的未来发展?在未来几个月内,最大的改变是网上销售带来的价格透明度。过去多年艺术展和艺廊之间已经有“价格透明度”的讨论,在我们举办香港展会的网上展厅时,所有艺廊都在他们的虚拟空间注明了作品的价格范围。之后你看到达拉斯艺术展(Dallas Art Fair)和纽约弗里兹艺术展(Frieze New York)也相继推出作品价格范围。艺术市场是一个社交场,我们需要去用眼睛在实体空间内感受艺术。虽然艺术作品的付费和运输问题会变成数字媒体内的沟通,但是艺术体验不可能仅仅停留在PDF的浏览体验。当我们去年和瑞银在做这份艺术市场报告的时候,我们采访了高净值人士,他们的确会在网上购买高价格的艺术作品。但是当我们问到他们更喜欢的购买方式,毋庸置疑还是面对面的交流。价格透明度也帮助艺术市场获取了很多新晋艺术藏家和新艺术爱好者。👨👩👦👦(观众):一定要从这些影响中获取一个经验,你们分别认为是什么呢?希望艺术能在未来成为全球群体的一个互通的语言和工具,我们也相信艺术家、艺术媒体和艺廊正在做的一切,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人能看到艺术。我还是想说价格的透明度对艺术市场有着积极的影响,带来了新的观众和藏家群体。同时我认为人与人之间真诚地沟通远比社交媒体的交流来的更加重要。我认为改变是这次获得最大的经验。人类其实不喜欢改变,但是担当了经济分析师30多年,最重要的一个结论就是:人们总是低估了自己应对变化的能力。未来是全新的,但是也不会是你想的那么糟。

全球艺术市场销售总额分布,图片数据来自Arts Economics
美国、英国和中国统领着艺术市场近82%的销售额。美国和英国正在经历相对严重的疫情,但是部分城市对整个国家的艺术市场有着巨大贡献,例如纽约和伦敦。中国的艺术市场从2009年开始扩大增长,在2012年进入一个稳定的发展期。地区性的支持和发展,对着整个艺术市场都有着积极影响。科技也在推动艺术市场的前进,从Facebook、Instagram到抖音我们看到更多艺术销售在线上完成,销售比例也在不断增长。他们也并不会在疫情后出现显著下滑,因为数字媒体在未来是一个信息获取的平台,对于预先销售起着关键作用。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对科技的运用,也会让艺术机构获取更多来自不同领域的新藏家群体。
相关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对话内容。继续关注巴塞尔艺术展微信与微博,更多线上对话系列即将来到。

贵宾时段

公众时段

长按二维码关注巴塞尔艺术展微信,获取最新展会动态
内容版权归巴塞尔艺术展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图片与文章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