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是一个奇怪的东西。在阳光里的人分享着它,如甘露如彩虹。在阴郁里的人抓住它,艺术可以治愈。无论贫民还是帝王,疯子还是智者,囚犯还是自由人,艺术都平等地爱我们,人人都可以和艺术心有灵犀,无论你多失败,它都不会放弃你。
——耿雪
央美毕业后,耿雪就留在了大学,成为中央美术学院的一名教师,并继续自己的创作。曾经的毕业作品《〈韩熙载夜宴图〉的一种表述》完成时就荣获毕业生优秀作品一等奖。之后,耿雪又创作了《土堆》、《自由之绳》、《苍蝇》、《天籁》等一系列作品,创作形式也从单一的陶瓷开始延伸,让陶瓷与声音、影像等方式相结合。
《〈韩熙载夜宴图〉的一种表述》,左滑查看更多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此画绘写的就是一次完整的韩府夜宴过程,即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欢送宾客五段场景。
《韩熙载夜宴图》 / 五代·南唐 / 顾闳中
耿雪创作的《〈韩熙载夜宴图〉的一种表述》是一个带着女性视角的对经典的重新表述。古代绘画中往往按照地位高低和性别画人物大小,而耿雪改变了原画中女小男大的比例关系,变成男女等大。画面中,唱歌跳舞的被娱乐化的女性、侍女穿着整齐,而男性官员的身体都是赤裸的。唯有德明和尚仍然穿着僧服。
《〈韩熙载夜宴图〉的一种表述》局部
这些人物雕塑用了模件化的方法,制作的人形像小汉俑的大小,其上施釉,以釉料当笔墨,绘画与雕塑相结合,不在平面里,而在空间中和体积上浓墨淡彩,泼洒勾勒。烧窑也有特殊性,作品用了台湾烧天目釉碗的釉料,天目釉和泥胎关系很大,紫黑的陶泥就成了天目、油滴、兔豪,在白瓷泥上,经过窑炉里的气温变化,就成了这件作品里有微妙色彩变化的白瓷,这个烧法出来的白和今天在景德镇的各种工厂里的白瓷都不一样,白色里偏紫、青等微妙变化。
《〈韩熙载夜宴图〉的一种表述》局部
在早期的定格动画作品《土堆》中,影像中的两个土堆,先后从自己的“身体”上挖出一些土,重新堆在自己的面前,形成一个完美的锥形小土堆——可以认为它们在创造或是排泄,彼此期待或是彼此失望…..
《土堆》 / 定格动画 / 2012
不同的自我投射使我们看到了不同的关系,耿雪所期待的是一个给人不同思考的开放的作品。在来自《心有灵犀》台湾诚品画廊首展后的一份报道中,一位作者写到:“两个像坟堆的物件,各自从大土堆挖一些东西放在它前方成为一个类似的小土堆,然后再以相反的秩序,一点一点地又回到对面的大土堆,重新融为一体。两个大土堆有一点像父亲及母亲的坟墓。这里指的 '关系',是一种带有赎罪心情,与死去祖先的沟通。由于画面有意的跳动及不连续,背景树叶散发着某种灵异感,加强了与另一个灵异世界的关系。”
耿雪说:“当我看到这样的评论,也同时给我了新的启示,两个土堆也影射了父母的坟墓,即使这并不是我之前所设定的想法,却的确也是有这种解读的可能。创作和解读是两个不同的过程,不同的解读也是对原作品的新的创作。这里,艺术家只是提供一个开放的文本,只是一个起点,有兴趣参与作品的观众与艺术家是平等的思维交互。”
《土堆》 / 定格动画 / 2012
2016年,耿雪参加柏林的艺术驻留项目,地点是柏林里希菲尔德女子监狱。这个监狱有一段历史专门作为女子监狱,后来用来做文化项目,现在是旅馆。整个监狱是密不透风的水泥楼,一排排小铁窗。水泥高墙和大铁门围起来的院子,一进门的高墙上用德语写的“肃静!”。
里希菲尔德女子监狱
在驻留期间,耿雪居住在监狱一个单间里,监狱的每个小单间都有高高的装着铁栏杆的窗子,每个单间里的人都曾经是被隔离的,因为某种错误,或是说与历史上那个时期的某种错位。
“在其中居住的一个月,我深深感受到整个气场的压抑和困扰。一个地方的气场一定携带着这个地方的历史。我想打破这里的压抑,用一条很长很长的蓝色绳带,代表自由的空气,穿梭于不同的单间。绳子从我的单间开始,从铁栅栏窗户穿出去,再从建筑外部穿入隔壁第二个单间的铁窗内,接着从第二个单间的室内门缝穿出去到走廊,穿到第三个单间的门缝里面,到第三个单间的内部,绳子从铁窗再穿出去,在建筑外部穿入第四个单间的内部,以此延续不断,直到把这卷绳带用完。”
《自由之绳》 / 摄影,灯箱 / 2016
“蓝色的绳带在建筑中运动,它的穿梭改变了空间本来的属性,打破了原来的禁锢和隔离,这监狱和绳,也如同一则我新编的寓言。
从建筑外部看,结果却又像把不同的单间“缝”了起来。
我把它命名为《自由之绳》。”
《自由之绳》 / 摄影,灯箱 / 2016
除了日常熟悉的人物、建筑、场景,耿雪的创作视角也关注一些“特殊”的对象。《苍蝇》是耿雪2018年创作的影像作品,耿雪拍摄了苍蝇被粘蝇纸粘住、挣扎、死亡的画面。
在耿雪看来:“在与人类共存的世界,苍蝇是低等的生物,却可以使高级生物人类感到不胜烦扰。于是在人的世界,发明了一种粘蝇纸,同理也有粘鼠纸。这种纸是专门为了一种生命的悲剧而生产的,所以也是一种艺术用纸。人类观察者看到,苍蝇被粘住以后,在上面挣扎的声音是由整个身体发出的,翅膀、肚子、口器……小小身体发出的音量和频率令人惊讶和不安,持续的、高低频变换、有节奏、停歇又再爆发,使他在临死前变成一件复杂的乐器。人看见苍蝇的悲剧,听见它们的痛苦和死亡。”
《苍蝇》 / 手机拍摄视频 / 黑白 有声 / 2018
《天籁》是一件与城市记忆有关的作品,因为创作的需要,耿雪会经常到景德镇。隧道窑是大工业时代的一个遗迹,在那个时代享有青春的制瓷工人如今已经年迈或者离去了。
当耿雪第一次来到景德镇时,这些工人们早已从大工厂解散作为个体有手艺的人在自己的作坊做工或是游走在景德镇的城市里打零工,以这样的方式继续参与制瓷业。耿雪说:“在我来景德镇的十几年中,有几个这样的老师傅一直在教给我、帮助我、甚至如亲人一样关照我,我所有的瓷器作品都是与他们的工作联系在一起,他们大多六七十岁 , 有两位近年离世了,也带走了下一代人不会再去做的传统手艺、不会再去挑的挑坯担子。这个《天籁》系列,题目取自《庄子·齐物论》,天籁与声音有关系,与作品里的含义也有关。整个作品是关于人的,它借由链接起整个城市的声音,来唤起对人的个体经验和生命记忆的思索,人和他所处时代的关系,一代一代人在景德镇这个地方与陶瓷发生着生命关联。”
《天籁》 / 声音装置 / 2018
“我们选取的声音有山水音、制瓷环境音、工人师傅做工的声音等,不同的工种有不同的发声,拉坯、翻模具、刮石膏、推坯挑担。其中有一个声音是将设备安置在移动的板车上,推板车的师傅每天推车运陶瓷和泥坯,游走在景德镇的不同地方,设备采集到的是移动中的声音,是每日与师傅的劳作同呼吸。其它地点是固定地点。借由互联网直播平台为中介,声音从景德镇的八个不同的地点直接传送到百米长的隧道窑里,在隧道窑这个大工业时代的遗迹里,呈现当下的景德镇制瓷人的声音。”
艺术家 耿雪
● 正在展出
筑中美术馆现已恢复开放,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我馆实行网络预约参观。
● 开放时间
● 预约参观
● 参观当日
开车:
1、西四环四季青桥向西4.5公里,到达巨山路(麦当劳)向南800米到达燕西台院内。
2、长安街八宝山路口向北,进入巨山路,约5公里到达燕西台。
3、西五环杏石口出,向东第二个红绿灯到达巨山路(麦当劳),向南800米到达燕西台院内。
公交 : 914路至西平庄西口下车即到达燕西台入口
地铁 : 乘6号线至廖公庄地铁站,距美术馆约2公里。可换乘914公交车。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