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贾德故事 | 70年代:从纽约到马尔法(Donald Judd)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
《15件无题混凝土作品》,1980-1984
齐纳地基金会永久展出,德州马尔法


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的大型回顾展《贾德》刚于今年3月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开幕。贾德是美国二战后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常被认作“极简主义”(Minimalism)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尽管他本人因为这一标签过于笼统强烈反对。


我们近期正在连载分享贾德的人生故事——从批评家到艺术家从二维到三维,从纽约到马尔法,贾德一步步改变了现代雕塑艺术的历史进程。


《贾德故事》往期回顾:

60年代初期:从批评家到艺术家

60年代中后期:从盒子到堆栈


注:因公共卫生安全考虑,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已临时闭馆。您可访问MoMA官方网站在线浏览展厅,并密切关注展览《贾德》的重新开放时间。



从纽约到马尔法

70年代

贾德基金会,德州马尔法
图像 © Elizabeth Felicella
图片由贾德基金会提供
唐纳德·贾德艺术作品 © 贾德基金会/ 纽约艺术家维权协会(ARS)


1970年代初期,贾德开始用新的方法介入空间,创作了不少与既定房间的空间尺寸产生呼应的作品。有的装置作品意在展览中呈现,有的作品则是为特定的室内或户外场地所委任制作。通过这些作品,贾德探索了我们是如何定义物体,并思考物体是如何占据空间的。

该作品由加拿大国家美术馆收藏,正在MoMA《贾德》回顾展展出
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
《无题》,1973
胶合板,6个部件,每件82.9 × 363.2 × 182.9 cm

起先,他使用胶合板进行创作,这种平价且实用的材料(可以大张购买)可以与其作品中的建筑性相呼应。贾德随后开始制作由多部件构成的大型作品。在本次MoMA的展览中,呈现了一件包含21个部件的地面作品,其中每个单独的部件都有着不同的构造格局。

图中右侧作品《无题》(1976-1977)由21个不锈钢部件组成
该作品现为俄亥俄州得梅因艺术中心收藏
《贾德》大型回顾展现场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2020

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
《100件无题轧铝作品》,1982-1986
齐纳地基金会永久展出,德州马尔法

贾德作品在尺度上的演进,以及对展出特定场地所进行的探索,都与他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有关:他当时将工作和生活的重心从纽约转移到了德州西部的马尔法 (Marfa)。这处沙漠小镇已经远非昔日经济鼎盛时期的面貌。在那里,贾德购置了足够宽敞的房屋建筑和土地,可以满足他对艺术作品摆放空间的需求。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间,贾德在马尔法为自己和其他艺术家的作品设立了永久性的装置,他将之视为与典型的美术馆展览的一种必要的相对

贾德的“现场”


贾德基金会
Judd Foundation
纽约 101 Spring Street

贾德基金会内景
纽约 Spring Street 101号
摄影 | Charlie Rubin © 贾德基金会
唐纳德·贾德艺术作品 © 贾德基金会/纽约艺术家维权协会(ARS)

贾德是最早进驻纽约苏荷区 (SoHo) 的艺术家之一。这个街道铺满鹅卵石的街区是十九世纪的工业中心,但在二十世纪逐渐衰落,留下许多空置的建筑。1968年,贾德和妻子茱莉·芬奇 (Julie Finch) 一起购置了位于春街101号的这幢铸铁建筑,它曾经是许多小型制造公司的所在地。

贾德基金会建筑外景
纽约 Spring Street 101号
摄影 | Joshua White © 贾德基金会

在这幢五层楼的建筑中,贾德得以实现他想将一处环境中的艺术与生活融为一体的愿景。他维持了建筑物玻璃外墙的原样并让每一层都打通,他认为“建筑应当被修理维护,不做太大的改动”——这也是他在此后涉及建筑的各种项目中始终坚持的一个原则。贾德小心谨慎地在室内布置了他持续进行收藏的家具、礼仪和装饰性的物件、织物,还有他和其他几位艺术家的作品,包括约翰·张伯伦(John Chamberlain)、丹·弗莱文(Dan Flavin)、大卫·诺弗罗斯(David Novros)、克拉斯·奥登伯格(Claes Oldenburg)和弗兰克·斯特拉(Frank Stella)。2013年,贾德基金会在重新修缮之后向公众开放了春街101号的这幢建筑。

贾德基金会内景
纽约 Spring Street 101号
摄影 | Charlie Rubin © 贾德基金会

贾德基金会内景
纽约 Spring Street 101号
摄影 | Charlie Rubin © 贾德基金会
唐纳德·贾德作品 © 贾德基金会/ 纽约艺术家维权协会(ARS)

贾德基金会内景
纽约 Spring Street 101号
摄影 | Charlie Rubin © 贾德基金会


贾德基金会
Judd Foundation
德克萨斯州 马尔法 

贾德基金会,德州马尔法
图像 © 贾德基金会
唐纳德·贾德艺术作品 © 贾德基金会/ 纽约艺术家维权协会(ARS)

时间和空间——贾德愿景中的许多项目都需要这两个必要条件——是艺术家于1973年从纽约搬去马尔法的主要原因。马尔法位于美墨边境线以东60英里(约合97公里),这个小镇为贾德提供了开阔的空间来生活、工作和展示艺术。首先,他对La Mansana de Chinati/The Block进行了翻修,这是一幢和城市街区大小相当的多功能综合大楼,包含着两个大型机库以及贾德自己居住的一幢两层楼的住宅。在接下来的二十年中,贾德在小镇里继续购置了多栋建筑,包括前身为杂货商店和银行的建筑,还有一处山上的牧场。在贾德生前,这些建筑中的永久装置作品都仍然是私人的。此后由贾德基金会负责日常维护,并向公众开放。

贾德基金会,德州马尔法
图像 © Elizabeth Felicella
图片由贾德基金会提供

贾德基金会,德州马尔法
图像 © Elizabeth Felicella
图片由贾德基金会提供

贾德基金会,德州马尔法
图像 © Elizabeth Felicella
图片由贾德基金会提供
唐纳德·贾德艺术作品 © 贾德基金会/ 纽约艺术家维权协会(ARS)

贾德基金会,德州马尔法
图像 © Elizabeth Felicella
图片由贾德基金会提供
唐纳德·贾德艺术作品 © 贾德基金会/ 纽约艺术家维权协会(ARS)

贾德基金会,德州马尔法
图像 © Jasper Sharp
图片由贾德基金会提供


奇纳蒂基金会
The Chinati Foundation
德克萨斯州 马尔法 

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站在《15件混凝土作品》前

齐纳地基金会,德州马尔法

摄影 | Laura Wilson, 1993


1978年,贾德将自己以及丹·弗莱文(Dan Flavin)和约翰·张伯伦(John Chamberlain)的大尺幅装置作品放置于一个占地340英亩、前身为美军基地的空间中,此外还有一部分放置在马尔法镇上的几处仓库空间里。展出的作品中有两件贾德场域特定的创作:一件由十五个独立部件组成的混凝土作品,另一件由一百个磨铝的作品构成。1986年,这个非盈利的机构正式被命名为奇纳蒂基金会(Chinati Foundation/ La Fundación Chinati),“奇纳蒂”是附近山脉的名字。

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

《15件无题混凝土作品》,1980-1984

齐纳地基金会永久展出,德州马尔法


之后,这个项目日渐扩展,拥有包括卡尔·安德烈(Carl Andre)、英格尔夫·阿纳森(Ingólfur Arnarsson)、罗尼·霍恩(Roni Horn)、罗伯特·欧文(Robert Irwin)、伊利亚·卡巴科夫(Ilya Kabakov)、理查德·朗(Richard Long)、克拉斯·奥登伯格和库西耶·范·布鲁根(Claes Oldenburg and Coosje van Bruggen)、大卫·拉比诺维奇(David Rabinowitch)以及约翰·韦斯利(John Wesley)等艺术家们的装置作品。对于艺术、建筑和自然的相互融合,贾德的愿景所基于的是这样一种理念,即那些被类似他的创作所占据的空间,与创作本身同等重要,而且这样的作品以及装置空间都应当是永久性的。

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
《100件无题轧铝作品》,1982-1986
齐纳地基金会永久展出,德州马尔法

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
《100件无题轧铝作品》,1982-1986
齐纳地基金会永久展出,德州马尔法


“橡木架”旅店
Eichholteren
瑞士 屈斯纳赫特瑞吉 

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改造的“橡木架”旅店

 © Giancarlo Gardin


在1980年代,贾德与瑞士加工厂商的合作加上他在欧洲活跃的参展安排,促使他决定在瑞士寻觅一个可以偶尔居住的处所。1986年,他在卢塞恩湖(Lake Lucerne)湖畔的郊野找到一个前身是旅店的建筑。贾德保留了旅店本来的名字“橡木架”(Eichholteren),但对房子进行了重新规划,把一个典型的阿尔卑斯木屋改造成了一处与他设计的其他建筑极为相似的空间。他去除了建筑中的大部分内墙和装饰细节,只剩下白墙和简单的地板来放置自己的家具和艺术作品。艺术家因此将他在瑞士生产制造的作品放到了一处量身订制的、能反映他喜好和价值观的环境当中。在这里,就像纽约和马尔法一样,与他的艺术一起生活为后来的创作带来了新的灵感和想法。贾德并没有购置“橡木架”旅店,这里目前是一处私人住宅。

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在“橡木架”旅店
图片由贾德基金会提供
© FBM Studio
图像:Franziska & Bruno Mancia

《AD安邸》美国版专题,1999年9月刊
中文版选段已于《AD安邸》微信公众号发布
由策展人尼古拉斯·福克斯·韦伯撰文
(Nicholas Fox Weber,现任约瑟夫与安妮·阿尔伯斯基金会执行总监)


唐纳德·贾德与马尔法的更多故事
卓纳播客 | 马尔法往事:弗莱文·贾德(Flavin Judd)对话艾琳·迈尔斯(Eileen Myles)
artnet 新闻 | “确实存在的艺术乌托邦”:沙漠小镇马尔法的前世今生

唐纳德·贾德故事连载
60年代初期:从批评家到艺术家
60年代中后期:从盒子到堆栈

唐纳德·贾德的写作
唐纳德·贾德 | 《具体物件》全文翻译
唐纳德·贾德 | 艺术史学家詹姆斯·梅耶解读“具体物件”
Artforum中文网 | 《唐纳德·贾德文集》选段
卓纳图书 | 《唐纳德·贾德采访集》全新出版

唐纳德·贾德的展览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 唐纳德·贾德大型回顾展《贾德》
卓纳画廊 | 香港 | 弗莱文、贾德、麦克拉肯、桑德贝克 | 极简主义群展




卓纳双语线上展厅
《立夏》
Lìxià
点击图片访问


关于卓纳画廊

David Zwirner

卓纳画廊是位处纽约、伦敦、香港及巴黎的当代艺术画廊,现代理近70位在世艺术家和已故艺术家遗产,拥有过百人的专业团队。画廊自1993年创立至今,成功举办了众多具开创性的展览。卓纳画廊活跃于一级和二级艺术市场,一直致力于培育艺术家的职业生涯,当中许多已在当今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列。

网站:www.davidzwirner.com
微博:卓纳画廊
微信:david_zwirner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