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洄弋”第六期 | Miriam Cahn:女性凝视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Miriam Cahn布雷根茨美术馆个展“确切凝视”,展期为2019年4月13日至6月30日,奥地利
图片:Markus Tretter,版权:艺术家,Galerie Jocelyn Wolff,巴黎;Meyer Riegger,柏林、卡尔斯鲁厄。© Miriam Cahn,布雷根茨美术馆(文中所有场景图版权同上)。


“洄弋”第六期
文 / 沈宸

瑞士艺术家Miriam Cahn
奥地利布雷根茨美术馆个展
“确切凝视”
(DAS GENAUE HINSCHAUEN)

Miriam Cahn,《o.t.》,19. + 24.09.2017,布面油画,80 x 95 cm

图片:Markus Tretter,布雷根茨美术馆。版权:艺术家,Galerie Jocelyn Wolff,巴黎;Meyer Riegger,柏林、卡尔斯鲁厄。© Miriam Cahn。

 
瑞士画家Miriam Cahn于70岁之时,在布雷根茨美术馆开幕了她在奥地利迄今为止最大的展览确切凝视”(DAS GENAUE HINSCHAUEN。展览展出了自1980年代以来Cahn最具代表性的一系列作品,对凝视、情色、性别、孤独、暴力等主题进行探讨。

 
于美术馆首层,艺术家早期作品翻印档案以或密集或散落的方式排开,揭示出Cahn自艺术生涯早期便开始进行的女性主义主题创作。


在二层的空间中,艺术家展示了于1982年开始创作的如纪念碑般尺幅巨大的的炭笔绘画


这些绘画来源于艺术家观看特定摄影照片后留存在脑中的记忆,描绘着发射炮弹的战舰、未完成的摩天大楼、深邃的巨塔和张牙舞爪的钻井机械等,通过大面积涂抹造就了的混沌黑色,并通过陡峭而俯视的观看角度,给予观众强烈的压迫性感受。

尽管这些题材常被形容为男性化的,而这恰恰是艺术家于此提出的问题,即有关男性、女性的刻板印象是如何形成的。


面对着显性抑或潜在的性别暴力、政治暴力和宗教暴力,Cahn以“作为女人意味着什么”对当下紧急议题进行发问。于美术馆三楼展厅中,尺幅不一的绘画描绘了男人、女人、孩童的身体、无人的山川风景和空虚的房屋。

Miriam Cahn, 《hier habe ich gewohnt》,10.06. + 04.07.2018,布面油画,170 x 260 cm

图片:Markus Tretter,布雷根茨美术馆。版权:艺术家,Galerie Jocelyn Wolff,巴黎;Meyer Riegger,柏林、卡尔斯鲁厄。© Miriam Cahn。


Cahn的这些女性主义绘画以莹润的色彩和飘渺如纱般的笔触展现出如在梦中的失重人体与物体,一方面包含了女性于日常生活中的平淡时刻和寻常主题,却也描绘出个体精神中的令人惊恐甚至残暴的一面。


他们敞露着具有明显性别器官的身体,以直接的动作、空洞的眼神以及乖张的表情描绘出暴力性的瞬间,浓烈的色彩指向画中此刻施暴者的快感以及受害者无助的恐惧。

Miriam Cahn,《stechender blick》,31.08.1997,布面油画,41 x 35 cm

图片:Markus Tretter,布雷根茨美术馆。版权:艺术家,Galerie Jocelyn Wolff,巴黎;Meyer Riegger,柏林、卡尔斯鲁厄。© Miriam Cahn。


从整体意义上来讲,本次展览既是对早自1866年古斯塔夫·库尔贝所绘《世界的起源》中混杂着凝视、“美”以及情色的艺术史传统的再次造访,亦是艺术家对当下性别运动的回应——是谁,定义了“女性的美”?


Miriam Cahn

Miriam Cahn,1949 年生于瑞士巴塞尔,现生活于巴塞尔和贝格尔两地。她曾参加第七届及第十四届卡塞尔文献展(1982年、2017年),代表瑞士参加第41届威尼斯双年展(1984 年),第21届悉尼双年展(2018年)。她的作品在全球各大美术馆及艺术场合得以呈现,如在巴塞尔美术馆(1983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1984年)、苏黎世美术馆(1993年)举办个展。在巴黎瑞士文化中心首次重要回顾展“主轴物体/物理”(2014年);在德国慕尼黑艺术之家和波兰华沙摩登美术馆举办的个展“生而为人”(I AS HUMAN)(2019年),爱知三年展(2019年)。今年年底,Cahn将在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举办个展。

插图© Francesca Sanna

“洄弋”,透过策展人之眼游弋海外,洄溯因疫情或是距离而擦肩而过的好展览。借这个系列,我们总共会向大家介绍七个最值得书写的展览,涵盖去年发生在瑞士及其它国家,由瑞士文化基金会支持、瑞士视觉艺术家参展的项目。

往微信:“洄弋”第一期 | 全户外的摄影之路让震后小城重拾生机
过往微信:“洄弋”第二期 | 与树比肩 Claudia Comte
过往微信“洄弋”第三期 | 朝往乌有的极地:Julian Charrière
过往微信:“洄弋”第四期 | 逆行能否成为通向自由的可能?
过往微信:“洄弋”第五期 | Zimoun:当一切动摇



沈宸,工作生活于北京,现任空白空间策展人。曾担任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策展人,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节提名人,马格南基金会Abigail Cohen奖学金提名人,卡塞尔摄影书节年度摄影书奖提名人,瑞士Vontebel艺术基金奖项提名人。其先后在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学习并获得国际政治法学学士、新媒体理学硕士及摄影纯艺术硕士学位。他与王欢的策展方案“末路斜阳:声名狼藉者及其不可解的存在方式”,获选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青策计划2019大奖。2020年1月17日至2月16日,沈宸通过青策计划平台,受我们之邀去瑞士进行考察游学。
相关微信:“青策计划2019”获选者沈宸前往瑞士考察
相关微信:沈宸、王欢获“青策计划2019”大奖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