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没有另一种交通工具能如火车一样影响着电影史的发展进程。”
——法国影评人多米尼克•诺格斯(Dominique Noguez)
火车作为一种社会性和意识形态性的现代性物件、现象和交通工具,不断促进了早期电影视觉语言和叙事手段的产生与进步。早期电影一些重要的视觉语言革新,往往都同火车密切相关。火车与电影之间特殊的隐喻关系,改变了早期电影的创作模式,为革新电影的视觉语言及知觉范式,拓展了审美现代性的内容和形式,创造出一种新的时空体验。
埃德温·S·波特(Edwin S. Porter)的《火车大劫案》在视听语言上具有诸多开拓性和新的突破,这部1903年的电影创造性地使用了“交叉剪辑”。镜头语言丰富,剪辑追求节奏,给观众呈现出西部特有的荒芜和肃穆,仿佛让我们看到一个“排演式新闻片”。其次,影片创造性地发展了电影叙事的流畅性和连贯性,揭示了剪辑技巧的潜能,为叙事性电影开辟了新的道路,将真实取景的再现美学与应用魔术特技的表现美学进行了完美演绎。同时,影片通过蒙太奇和场面调度营造叙事、梦境或幻觉,令想象与感觉得以运输、流通或移动。在电影技巧方面也有颇多创新之举,摄影机突破了舞台剧的限制,画面构图上强烈的戏剧张力,对电影的叙事风格和结构观念做了尝试。


在余德耀美术馆的展览“制作中:艺术与电影的工作场”中,艺术家达希尔·曼利(Dashiell Manley)创作的同名双频影像作品《火车大劫案(场景3)》从《火车大劫案》中借用电影语言,将JPEG文件以定格拍制序列,对电影的第三个场景进行了各种突破性的演绎。其中,他通过将基本动作细致地分解为手势代码,来探讨数字图像之于电影空间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曼利的创作可谓是基于突破的另一种突破。他摆脱操纵,从电影的固有形式中解脱出来,暗藏着艺术家摆脱束缚本身的幻想。⻢宸淯认为“电影作为他艺术呈现的载体,他的意愿如此强烈,以至于任何一部电影都可以成为他‘逃离’的躯壳,亦或,任何一个具备束缚力的事物,都可以成为他创作的遐想。”
本周我们特邀导演⻢宸淯,分享她对于艺术家创作的理解。基于早期电影《火车大劫案》的视觉语言、叙事手段和知觉范式,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语境,进一步讨论影片对于火车的艺术再现、火车之于电影视觉语言的突破与革新的相关议题,就影片的叙事主题、剧情结构和视听语言等方面展开具体的分析解读及论述思考。通过解读《火车大劫案》的叙事历程,不断思考工业发展、电影技术与视觉艺术的关系,为我们的观看提供一些角度和思路,想象未来的电影图景。
如何听讲?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预约报名

报名成功后别忘了加入yuzm电影话题讨论组,了解更多活动动态,等你赴艺术之约。
*建议提前下载视频会议软件腾讯会议,开讲前我们会将会议号发送至微信群。
余德耀美术馆电影话题讨论组
进群人数有限制,拼手速的时候到啦!


⻢宸淯(Camille Ma),现工作、生活于上海。2014年和2016年先后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学院(USC School of Cinematic Arts)导演方向。她导演的短片作品曾获得AFMA北美⻘年电影节2017年度最佳影片奖,第七届温哥华华语电影节2019年度优秀影⽚奖。曾入围第33届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Interfilm, 33rd International Short Film Festival Berlin),第七届IFFP帕特摩斯国际电影节(希腊,全球2000部作品中选出)(7th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of Patmos),伦敦电影节(BFI London Film Festival),卢森堡电影节,Sose国际电影节,美国亚裔国际电影节等多个极具影响力的电影节的不同单元,并于美国洛杉矶,纽约,伦敦,亚美尼亚等27个电影节首映及放映。
-关于电影知多少
“电影知多少”为余德耀美术馆当前展览“制作中:艺术与电影的工作场”相关系列讲座,共六讲。由来自不同领域及研究方向的富有创见的学者,分享他们对于作品的感受,探讨艺术家如何以电影为创作素材进行创作并传达自己的想法。该系列讲座以期为感兴趣的观众提供与作品相关的背景介绍和知识线索,作为看展前的预习准备,或观展后的延伸拓展。《火车大劫案》为“电影知多少”系列活动的第一期,邀你共同感知早期电影的魅力,及其对于当今艺术家创造持续的影响力。
当前展览
Current Exhibition
点击图片直接购票
Click Image to Buy Tickets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