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典藏·今艺术&投资》| 奥斯卡·穆里略(Oscar Murillo)封面故事连载(一)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奥斯卡·穆里略(Oscar Murillo)肖像,2016
摄影 | Jungwon Kim


持续为边缘人群发声
艺术家奥斯卡·穆里略

本文原载于《典藏·今艺术&投资》
2020年1月刊封面故事

文/ 简秀枝


奥斯卡·穆里略(Oscar Murillo)
《无题》,2019
布面油彩、油画棒及喷漆
235 x 205 cm
© 奥斯卡·穆里略 

哥伦比亚裔英国籍艺术家奥斯卡.穆里略(Oscar Murillo)成为2019年英国透纳奖(Turner Prize)四位得奖人之一,而且年纪最轻。33岁的穆里略,常年以艺术创作,持续为少数及边缘人群发声,堪称是人道艺术家。

2019年10月3日,我参访了穆里略位于伦敦郊区的工作室。偌大厂房式空间,堆满创作半成品,以及采撷自世界各地学龄孩子的手稿。听到来自台湾的访客,他表示本人虽从未来过台湾,可邻居是位台湾女建筑师,与他互动良好,对台湾仿佛不再陌生。当时他随手拿起手机,拨了电话给女建筑师,告诉她将再续台湾缘,率真热情的个性,让人印象深刻。

奥斯卡·穆里略(Oscar Murillo)作品在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现场,2015年
摄影 | Maris Mezulis

穆里略喜欢行脚各地,也以自己的行动关心全世界。早在2012年,穆里略亲自飞到哥伦比亚、印度、巴基斯坦、中国等35个国家,推动“频率”计划,他把世界当作没有边界的地球村来看待。他透过各种管道,说服散置全世界的许多学校,与各个国家结缘,并担任义工,在学生课桌椅上钉装上空白画布,然后鼓励10到16岁的学龄孩子,随心所欲地进行涂写、画画。这些第一手印记,成为他解读年轻族群的视角,也仿佛回答了他对人生百态的好奇,当然,更是丰富了他近年的创作,不管外在形式或创作内涵,他的作品传达了地球村的讯息。作为哥伦比亚裔的移民背景,穆里略的作品媒材多元,持续体现人道关怀和社群概念,在他遍布全球各地的文化行脚中,更多的第一手联结与招唤,是他自认为责无旁贷的使命与承诺。

奥斯卡·穆里略(Oscar Murillo)个展《暴力失忆》展览现场
英国剑桥 Kettle's Yard,2019

又如穆里略广受好评的“飞行”系列,是他长年旅途中的视觉记录。飞机上的狭窄空间,对有过移民背景的艺术家来说,却是神圣的室外地点,他在座位上,既感到身体的局促,又侥幸自己拥有脱离地面的自由。“对我来说,最有家感觉的地方,是于高空飞行,在靠窗位置上画画的刹那。”因为他说,“家,可以是飞机上靠窗的隅角,也是万里行踪,成为安顿艺术家自己灵魂的重要时刻”。当穆里略解释“家”的感觉时,颜面上有着超龄的沧桑与飘泊感,那是艺术家独特的魅力语汇。显然对他而言,“家人和家庭是不一样的”,有大爱与小爱的纠结,也有深层与表相的困惑。

画布被穆里略收集回工作室,逐件判读消化,或以概念型式的挪移,或拼贴进入他的画作中,成为独树一格的多元画风。今年透纳奖对他获奖的理由,是以人道艺术家相许,赞颂他以艺术创作,持续为少数及边缘人群发声。这个奖项,衬托出他广袤心境与崇高视野,令人敬佩。

奥斯卡·穆里略(Oscar Murillo)肖像,2018
摄影 | Greg Lin Jiajie

在英国,因为有英国青年艺术家运动 (Young British Artist)的传统,英国年轻艺术家得到万众期待。哥伦比亚裔入籍英国的穆里略,比起1960年代中期代表人物达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1965-)和翠西.艾敏(Tracey Emin,1963-)等人足足晚了一个世代,但是也算幸运,他可以踩着前人“英雄出少年”的脚步脱颖而出,荣获透纳奖。据统计,穆里略已经在市场上缔造一幅作品超过两百万美金的交易纪录,从事艺术创作以来,是国际重要双年展、美术馆、知名画廊的常客,可谓年轻有为。

11岁随父母移民英国,穆里略多元文化背景,是丰富的人生历程。不能忘情的童年往事,成为他藏埋胸中的思想怀炉;而落脚伦敦后,少数族裔思乡忆旧,生活的际遇,亦让他刻骨铭心。在感同身受下,他持续探讨移民、劳工、社群,甚至看到地球贸易争端,都成为他关心与使力的重点。穆里略的父亲,在家乡是甘蔗加工厂的机械师,母亲也在糖果加工厂担任作业员。因此,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下的基层劳动,一直是他关注的话题,也是核心命题。

奥斯卡·穆里略(Oscar Murillo)创作的人偶在志愿者的护送下,从伦敦乘坐火车前往马盖特的透纳艺术中心参加展览
摄影 | David Parry/PA Wire

也许年少轻狂,也许是艺术家的当代性格使然,穆里略还展现不少争议性作为,外界讨论再三:他在西班牙马德里,把抗议者的条幅直接放进他的装置作品里,展现的鲜明色彩与立场,也体现艺术创作反应时代性;三年前,他在飞往澳洲悉尼,参加悉尼双年展(Sydney Biennale)的飞机上,把英国护照撕毁,冲入厕所马桶,最后吃尽苦头,遭到澳洲政府扣押,并被驱逐出境。当被外界问及撕毁英国护照原因时,穆里略只说当时是自我身分的反思,也是对西方世界的优越性作回应。有趣的是,现在他进出国际,使用哥伦比亚护照,没有再申请过英国护照。

奥斯卡·穆里略(Oscar Murillo)个展《社会纬度》展览现场
美国阿斯彭美术馆,2019年

烙印着外裔艺术家的血液,即使入籍英国,对现实的反省反扑,却是情不自禁的。潜藏在穆里略内心深处的能量,在不同的瞬间一触即发,这种能量,对他来说,是重要的更是艺术家率真的体现。用人偶去凸显本土困境,或用抽象随性创作去回应周遭环境,他的作品有别于一般抽象画家,更注重光影、肌理、构图和视觉效果。他的创作习惯,有封闭机舱上重复刻烙的来回线条,也有缝纫机上车缝的学童随手涂鸦,甚至几个助手来回挤压操作下的版印色块,乱中有序,具象中见寓言,抽象里的图腾也有浓缩语汇,以及偏乡地球村的故事点滴。


本文原载于《典藏·今艺术&投资
2020年1月刊封面故事



奥斯卡·穆里略的相关阅读:
卓纳图书 | 《奥斯卡·穆里略:聚合内容与信息》
卓纳播客 | 奥斯卡·穆里略与《Callaloo》主编罗威尔
《金融时报》 | 奥斯卡·穆里略专访节选
《BOMB》杂志 | 莱加希·拉塞尔专访奥斯卡·穆里略
艺术家自述:奥斯卡·穆里略

奥斯卡·穆里略的系列介绍:
《表现》系列绘画
《涌动》系列绘画

奥斯卡·穆里略的近期新闻:
奥斯卡·穆里略携其他三位候选者集体荣获2019年透纳奖(Turner Prize)

奥斯卡·穆里略的过往展览:
英国透纳当代美术馆 | 《透纳奖 2019》| 奥斯卡·穆里略
德国汉堡艺术协会 | 穆里略个展《水平的黑暗寻求联合》
美国阿斯彭美术馆 | 穆里略个展《社会纬度》
纽约 The Shed 艺术中心 | 穆里略:冲撞/联结
英国剑桥 Kettle's Yard | 穆里略个展
上海chi K11美术馆 | 穆里略个展


关于卓纳画廊

David Zwirner

卓纳画廊是位处纽约、伦敦、香港及巴黎的当代艺术画廊,现代理近70位在世艺术家和已故艺术家遗产,拥有过百人的专业团队。画廊自1993年创立至今,成功举办了众多具开创性的展览。卓纳画廊活跃于一级和二级艺术市场,一直致力于培育艺术家的职业生涯,当中许多已在当今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列。

网站:www.davidzwirner.com
微博:卓纳画廊
微信:david_zwirner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