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美术博览》丛书 | 浅谈倪瓒画境——以《六君子图》为例(上篇)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文 / 郁欣怡



纵观中国绘画史发展,无论是山水画、花鸟画、文人画,元代所做出的贡献对后世皆影响深远。而在元代绘画的发展中,最为突出的当属文人画。元代绘画的总体态势较之宋朝有了很大的不同,宋朝的绘画大多工整细腻,画师们的创作围绕在宫廷画院中,作品也多受命于王室,所以渲染富丽之外不免缺乏生气与个性。元代由蒙古建立,从政治和历史上的影响看,多少都给元代的绘画风格带来了改变,使宋人与元人的笔墨形成了两种迥然相异的格局,也为后来的业余文人画家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元代的绘画大多寄托着画家们的志趣与心绪,所谓寄情于景,我们在元代许多的文人画中都可以挖掘品评出来。此处着重引出倪瓒作为元画中的代表,郑午昌在其所著的《中国画学全史》一书中写到“原祚虽终,以画名家而可考见者,约有四百二十余人……其最著者,则有赵孟頫,高克恭,倪瓒等数家”。



元 倪瓒 紫芝山房图 80.5×34.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倪瓒,生性清高孤傲,无心政事,所以他终身未入仕途。由于家底殷实,他饱读诗书,自幼就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他游历山水,把心思全都扑在了作画古玩上,就这样过了十几年,直到元末各地起义军群雄并起,倪瓒才不得不结束了他读书作画的悠闲生活,疏散家财过上了漂泊野逸的生活。但正是在这个人生的转折时期,成就了他在艺术创作上的一番新天地,画面更加萧疏简洁,萧索悠远的意境中,透露着淡淡的哀愁,这正反映了作者对晚年漂泊无依、清寒生活的感叹与身处朝代更迭、社会动荡时代的失望寡欢。正是因为这段长期漂泊在江南太湖一带的避世生活,使得倪瓒的创作给人以更加旷达清幽的感觉,意境萧索悠远常人不可及,《六君子图》便是在这期间,于倪瓒45岁时所作的。



元 倪瓒 六君子图 上海博物馆藏



《六君子图》采用的是倪瓒惯用的三远式构图,近景、中景、远景。近岸的土坡上画有松、柏、樟、楠、槐、榆六棵树,暗指是六君子之意,借物喻人也是元代画家常用的一种寄情于景,表达内心理想的方式;中景是一大片湖水,占据整幅画的中央,使画面留有大片的空白更衬托了它萧疏悠远之感,使人遐想;远景重山几叠,墨色较淡将画面向远处延伸,使画面前后关系拉开,加强了纵深感。画上有黄公望的题识诗,诗曰:“远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拥坡陁。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黄公望是倪瓒的忘年之交,在这里黄子久把这傲立于孤野之上的六棵树比作是倪云林,就像他清高不落尘俗的性格般清新淡雅、清心寡欲,似乎凡间的种种欲望浑浊都与他纯静的内心世界无关。



元 倪瓒 渔庄秋霁图 上海博物馆藏



倪瓒的画常给人以安静与平和间的专享,近闻此画,能体悟到他把淡泊野逸的精神境界和崇尚的自然之景相融的画意。倪瓒的画风在元代以至于明清都自成一家、独树一帜,后代多家竞相模仿未果,他的这种三段式写景构图也确是极难模仿的,这种画面的寥落空寂所描绘的韵致,只有在倪瓒笔下才能体悟出他着意画意的力道。外人谋其形而不得意,这是由倪瓒独特的生活经历与性格品性具备成的独特魅力。




倪瓒 江岸望山图 111.3×33.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 倪瓒 疏林远岫图 72.9×37.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倪瓒的绘画一直都是在重复着同一个主题画面,近景的土坡上几棵小树,一座茅亭,很少有人,然后中景一片开阔的水域,再到远景的水岸,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平淡、疏远、寂静。这成为了倪瓒画中的一个固定模式和特有风格,苍凉古朴、静穆萧疏。这已经不光是对客观物象的描写,是反映画家本身的一部分,它们可以来源于画家的心灵深处,是一种自我世界观的抒发,同时也是画家对人生追求的一种投射。而《六君子图》作为其最享有盛誉的代表作之一,近处岸坡上六株树木独立于湖畔显得尤为萧索,偌大的湖面横于画面当中,远处的青山作者用稍干的側锋皴擦带过,给人一种仿佛烟云拂过的朦胧之感,六株树所描绘的就如倪瓒本人的隐逸文人形象,借物喻人,表达了画者对现世的不满与逃避,转而崇尚静心寡欲,心无旁骛的生存状态。



元 倪瓒 容膝斋图 74.7×35.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 倪瓒 水竹居图  55.5×28.2cm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未完,下篇待续






陈   晖 | 出  品 人
郁欣怡 | 主      编
龚云表、朱国荣、包于飞 | 特约撰稿

《美术博览》是一本专业性艺术类杂志,本刊从2008年创刊至今,不仅专注于艺术家故事分享、艺术创作、还立足当下艺术环境,传播不同的艺术视角与艺术观点,旨在将艺术带进大家的生活,人人都可以享受艺术之美。通过深度的剖析与不同形式的艺术解读,为大家展示一个别样的艺术世界。

meishubolan@163.com | 投稿邮箱
021-54888223 转 8030 |《美术博览》丛书编辑部电话
郁老师 18801759757 | 商务合作



艺术空间 | 教育空间 | 生活空间

展览·公教·艺评·文创·教育·定制·沙龙·餐饮

美博艺术中心位于上海大虹桥板块,闵行区黎明路88号,是一个占地12000平方米的复合空间,融合了美博艺术空间、美博教育空间和美博生活空间三大板块。另设有艺术品商店、学艺堂、咖啡厅、餐厅、下沉式音乐广场和屋顶花园等功能设施,构成全方位一体式艺术文化场所。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