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领事柯梅燕女士在活动开场欢迎观众和三位嘉宾的到来,也特别感谢树才短时间内完成的高难度诗歌翻译工作。她认为翻译可以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并释放语言的丰富性和可能性,让语言变得更有活力。

法国驻上海总领事纪博伟先生在欢迎辞中提到,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与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有着丰富的合作和交流,美术馆培育八年的品牌项目“诗歌来到美术馆”,已让美术馆成为中外诗歌交流的胜地,在此特殊时期开放官邸举办诗歌活动,不仅重新开启中法文化的交流互动,也希望有更多机会为中法文化交流提供平台。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甘智漪表示,在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新近公布的2019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项目评选中,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荣获优秀公共教育项目“诗歌来到美术馆”和优秀展览提名项目“不可见的美”双奖 ,是全国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民营美术馆。这两个项目和法国及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都有一定关联,在此特别感谢社会各界、尤其是诗人们、观众们所给予的信任和支持。
![]() |
分享会内容精选
高明是一个具有语言雄心的诗人,“我每天都写诗,然后要等待一首诗的成熟,也许需要10天或更久,我对自己的诗歌很苛求”。另外,写每首诗之初,高明也都会考虑一个问题:诗是什么?不同于中国当代诗歌语境中所包含的历史记忆和现实经验传达,他更多从诗歌或语言的本体出发,历史经验、现实经验、自我、自然和人及其他生命的关系都隐藏在其后。
高明有意把世界打散成碎片,然后通过自己的词语和节奏把其重新变成完整的形式,通过诗歌来对“意义”进行一种捕捉。在他看来,诗歌本身就是诗人将目光凝聚在具体之物上,通过对语言的创造性劳动让事物被命名和存在,从而成为“诗”的世界。虽然其诗歌确认了很多东西的无意义性,但恰恰在一次次的书写当中,完成了对这种“意义”的动态捕捉。他的目的就是找到一个词,而这个词让事物被遮蔽的部分变得敞亮。
在嘉宾主持朱朱看来,这四本诗集是高明对一个主题的持续不断的思考和辩证,它们都采用不分行的形式,并将其成为一种非常自觉的风格。这种不分行的形式在法语诗歌当中是一种小的传统,比如曾在北京法国使馆任职的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圣-琼·佩斯(Saint-John Perse,1887-1975)的很多诗歌也是如此。但有别于此前的其他法国诗人,高明的长句中频繁运用短句,仿佛一条条中间断裂、靠之间引力来固定的金属线,在断裂中形成空白和张力,并构成了其诗歌的节奏。这些快速的短句形成一种垂直起飞的阅读感,使其诗歌表达呈现出非常多层次的内容,这是他编织诗歌的方式。

在翻译嘉宾树才看来,法国诗歌里面就是诗、诗体和散文诗,它们互相交错互相混杂,甚至可以说没有边界。“我今年刚完成了对高明长诗的中文翻译,这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高明的一首诗可能就是一个长句,但中间有短句,并在长和短之间产生一种张力。对于诗人来说,“诗篇本身的构成需要长的诗句,但其中需要一个短句,这是我诗歌的双重需要,我渴望在语言的内部找到诗性的短所带来的强烈和突破。”
“声音招募”优秀朗读者颁奖
滑动查看更多
法国驻上海总领事纪博伟先生赠送优秀朗读者丁佳卉、陈志华、潘蓉官邸纪念册《巴赛别墅》并与诗人合影
“非常荣幸能得奖,我是第一次这么认真的讲致谢词,你们会感受得到我的内心十分澎湃。在朗读这个篇章时,我感觉自己在海上行走:远远看到海面一片平静,我向海水里走去,脚下感受到暗流;眼睛看向远方,是辽阔且有朝霞的地平线;于是决定穿过雷暴、闪电,最终达到这地平线。是基调坚定,让我感受到力量的诗歌,朗诵感受十分愉快。”
—— 优秀朗读者丁佳卉
“我在非常机缘巧合的情况下了解了这个活动,并尝试着做了一段录音投稿,没想到居然荣幸的获奖了。我在诗歌和朗诵方面其实是一个初学者,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来到这里。”
—— 优秀朗读者陈志华
“其实我不是第一次站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的舞台上给大家朗读了,我曾经荣幸的在诗人赵丽宏、胡安·阿拉维亚、阿多尼斯的朗读会上进行朗读。我觉得《鸟姑娘的飞翔41》这首诗,非常有戏剧感和画面感。我的获奖音频配了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Jean Sibelius,1865-1957)的《忧郁圆舞曲》,我觉得非常搭这首诗。”
—— 优秀朗读者潘蓉
观众互动环节
①
观众 | 我很好奇《鸟姑娘的飞翔》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它看起来很朦胧,但语言非常优美。
高明 | 也许诗歌的力量就是这样,你没有完全知道或读懂一首诗,但它已经触动你让你感动,这也是诗歌本身的胜利。这整本诗集讲了一个舞者的故事,她在黑夜里跳舞,她想把全世界的痛苦和恶都加到自己身上,并通过舞蹈把世界从这样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最终她可能没有完全实现愿望,但是她从中获得再生,她是崭新的、敞开的、明亮的。
②
观众 | 您在诗里面多次用了“昨天”、“光”和“色彩”这三个词,我想了解它们的意思是什么?
高明 |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自己都没注意到。这三个词各有其重量,对我来说,写一首诗经常源于对事物的最初印象,它像光一样让我对其有一种凝视和发现。另外,诗里的物象本身是有色彩的,这些东西也代表着某种记忆。它们对我来说代表了三种空间,一首诗可能就是把一个事物通过光、昨日和色彩,把自身遮蔽的部分变得敞亮,诗歌就是把世界撕开,同时让它呈现出来。当然,首先要善于把这个东西描摹出来,这就是诗人的工作。

④
观众 | 您的诗很抽象,我想了解您开始写诗时,是什么东西让您用诗这种艺术形式来表达非常抽象的东西。还是说您就是让别人去感受抽象,让观众来呼吸诗歌?
高明 | 如果我们写关于青草的诗歌,青草是个隐喻但很具体。青草是什么?也许它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概念。你写青草,一定是非常具体的一根青草触动了你,而不是概念。诗人首先被一个非常具体的事物所触动,它要求诗人从内部把它释放出来。也就是说这根青草要求诗人通过写一首诗,把其从青草这一概念的壳里突破出来,变成一根真正的活的青草。小伙子你不妨试一试,你讲得很好。
摄影:张亨伟、鲍靖、林可诗
点击 “阅读原文”,收听优秀朗读者音频
粉丝福利
即日起
关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官方公众号+微博
并发送“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微博定位
即可至前台领取小礼物一份哦~
🔗[诗歌来到美术馆No.55回顾] 叶觅觅︱将诗歌嵌进美术馆的墙壁与梁柱里面
🔗[诗歌来到美术馆No.60回顾] 高桥睦郎︱我能超越暴力而长大,是因为自然对我太温柔了
🔗[诗歌来到美术馆No.62暨七周年回顾] 只要有爱和死亡,诗歌就会一直存在|阿多尼斯
🔗[诗歌来到美术馆No.63回顾] 写诗像在黑暗中舞蹈︱热拉尔·马瑟
🔗[诗歌来到美术馆No.59回顾] “阴影”让这个时代更真实︱孙磊
🔗[诗歌来到美术馆No.58回顾] 我写作,是为了对时间的流逝感到安宁︱雷武铃
🔗[诗歌来到美术馆No.61回顾] 我感觉,所以我在︱胡安·阿拉维亚
🔗 [诗歌来到美术馆No.56回顾] 理解和回应一首诗靠的是生活体验︱马格努斯·威廉-乌尔松

6月28日前到店享受9折优惠哦~

ARTsMALL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的小小一隅,简洁的空间结构配合理性的色调,与美术馆“知白守黑”的空间理念相呼应。而四周栽满了鲜花与绿植的宽阔露台打破了美术馆室内艺术空间与室外自然空间的界限,正如同ARTsMALL所推崇的——“做艺术与生活在设计中的联接点”,也愿做各位看展时的小憩之地。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