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走进森林,呼吸诗歌”回顾 ∣ 高明:诗歌就是把世界撕开,同时让它呈现出来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6月13日,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联合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举办了一场融合法国沙龙文化和中国文人雅集特质的诗意交流现场,与公众一起呼吸、探索诗歌艺术。法国诗人高明、中国诗人,策展人,艺术评论家朱朱及诗人,翻译家,法国诗歌专家树才,在绿树围拥的静谧官邸花园,与公众围绕高明的诗歌创作及出版、法国散文诗传统等方面进行了诗歌朗读及交流对话。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是疫情席卷全球以来,上海首个中法合作的面对面文化活动。这一在特殊时间、特殊场地、特殊组织方式为公众打造的新的交流与对话空间,也是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率先跨越美术馆藩篱,让诗歌走进自然而进行的“破壁”行动。这一中法诗意的奇遇将持续至今秋,并在法国驻上海总领事官邸拉开“诗歌森林”的帷幕。



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领事柯梅燕女士在活动开场欢迎观众和三位嘉宾的到来,也特别感谢树才短时间内完成的高难度诗歌翻译工作。她认为翻译可以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并释放语言的丰富性和可能性,让语言变得更有活力。



法国驻上海总领事纪博伟先生在欢迎辞中提到,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与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有着丰富的合作和交流,美术馆培育八年的品牌项目“诗歌来到美术馆”,已让美术馆成为中外诗歌交流的胜地,在此特殊时期开放官邸举办诗歌活动,不仅重新开启中法文化的交流互动,也希望有更多机会为中法文化交流提供平台。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甘智漪表示,在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新近公布的2019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项目评选中,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荣获优秀公共教育项目“诗歌来到美术馆”和优秀展览提名项目“不可见的美”双奖 ,是全国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民营美术馆。这两个项目和法国及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都有一定关联,在此特别感谢社会各界、尤其是诗人们、观众们所给予的信任和支持。








分享会内容精选




高明是一个具有语言雄心的诗人,“我每天都写诗,然后要等待一首诗的成熟,也许需要10天或更久,我对自己的诗歌很苛求”。另外,写每首诗之初,高明也都会考虑一个问题:诗是什么?不同于中国当代诗歌语境中所包含的历史记忆和现实经验传达,他更多从诗歌或语言的本体出发,历史经验、现实经验、自我、自然和人及其他生命的关系都隐藏在其后。



高明有意把世界打散成碎片,然后通过自己的词语和节奏把其重新变成完整的形式,通过诗歌来对“意义”进行一种捕捉。在他看来,诗歌本身就是诗人将目光凝聚在具体之物上,通过对语言的创造性劳动让事物被命名和存在,从而成为“诗”的世界。虽然其诗歌确认了很多东西的无意义性,但恰恰在一次次的书写当中,完成了对这种“意义”的动态捕捉。他的目的就是找到一个词,而这个词让事物被遮蔽的部分变得敞亮。



高明也和观众分享了其写作生涯中出版过的四部诗集。第一本诗集《如此苍白之夜》(Pâle si la nuit, 2002)是源自因父亲去世带来的哀伤之作,对他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第二本诗集《世界大地》(Terre à Monde, 2007),显现了高明作为诗人最主要的工作——对语言的探索;第三本诗集《构造没有痕迹的系列》(Formant série sans trace,2011)主要探讨了共时性的问题;第四本带有乌托邦色彩的诗集《鸟姑娘的飞翔》(Le Vol des oiseaux filles,2019),塑造了一个想把全世界的痛苦都承载在自己身体里的若隐若现的舞者并因此获得重生,这本诗集于2020年荣获法国诗歌最高奖项“马克斯·雅各布奖”。本次分享会印制了中法对应的精美诗集,10首译诗来自法国诗歌专家树才,是高明诗歌中文版本首次对中国公众亮相。


在嘉宾主持朱朱看来,这四本诗集是高明对一个主题的持续不断的思考和辩证,它们都采用不分行的形式,并将其成为一种非常自觉的风格。这种不分行的形式在法语诗歌当中是一种小的传统,比如曾在北京法国使馆任职的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圣-琼·佩斯(Saint-John Perse,1887-1975)的很多诗歌也是如此。但有别于此前的其他法国诗人,高明的长句中频繁运用短句,仿佛一条条中间断裂、靠之间引力来固定的金属线,在断裂中形成空白和张力,并构成了其诗歌的节奏。这些快速的短句形成一种垂直起飞的阅读感,使其诗歌表达呈现出非常多层次的内容,这是他编织诗歌的方式。



高明认为,法国诗歌包括法国当代诗歌里面,散文诗和诗之间的界限非常模糊。与诗或散文的悠久传统相比,法国散文诗的历史并不算长,自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布莱士·帕斯卡(Blaise Pascal, 1623-1662)开启了法国诗歌的散文诗形态,夏尔· 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 1821-1867)、勒内·夏尔(Rene Char, 1907-1988)、圣-琼·佩斯(Saint-John Perse, 1887-1975)、菲利普·雅各泰(Philippe Jaccottet, 1925— )等诗人使散文诗成为贯穿法国诗歌发展的一条主线。瑞士法语诗人,随笔作家布莱斯·桑德拉尔(Blaise Cendrars, 1887-1961),就把其诗歌《西伯利亚大铁路和法国小让娜的吟唱诗》称之为散文。


在翻译嘉宾树才看来,法国诗歌里面就是诗、诗体和散文诗,它们互相交错互相混杂,甚至可以说没有边界。“我今年刚完成了对高明长诗的中文翻译,这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高明的一首诗可能就是一个长句,但中间有短句,并在长和短之间产生一种张力。对于诗人来说,“诗篇本身的构成需要长的诗句,但其中需要一个短句,这是我诗歌的双重需要,我渴望在语言的内部找到诗性的短所带来的强烈和突破。”



“声音招募”优秀朗读者颁奖









滑动查看更多

法国驻上海总领事纪博伟先生赠送优秀朗读者丁佳卉、陈志华、潘蓉官邸纪念册《巴赛别墅》并与诗人合影


“非常荣幸能得奖,我是第一次这么认真的讲致谢词,你们会感受得到我的内心十分澎湃。在朗读这个篇章时,我感觉自己在海上行走:远远看到海面一片平静,我向海水里走去,脚下感受到暗流;眼睛看向远方,是辽阔且有朝霞的地平线;于是决定穿过雷暴、闪电,最终达到这地平线。是基调坚定,让我感受到力量的诗歌,朗诵感受十分愉快。”

—— 优秀朗读者丁佳卉

 

 

“我在非常机缘巧合的情况下了解了这个活动,并尝试着做了一段录音投稿,没想到居然荣幸的获奖了。我在诗歌和朗诵方面其实是一个初学者,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来到这里。”

—— 优秀朗读者陈志华

 

 

“其实我不是第一次站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的舞台上给大家朗读了,我曾经荣幸的在诗人赵丽宏、胡安·阿拉维亚、阿多尼斯的朗读会上进行朗读。我觉得《鸟姑娘的飞翔41》这首诗,非常有戏剧感和画面感。我的获奖音频配了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Jean Sibelius,1865-1957)的《忧郁圆舞曲》,我觉得非常搭这首诗。”

—— 优秀朗读者潘蓉




观众互动环节




观众 | 我很好奇《鸟姑娘的飞翔》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它看起来很朦胧,但语言非常优美。

高明 | 也许诗歌的力量就是这样,你没有完全知道或读懂一首诗,但它已经触动你让你感动,这也是诗歌本身的胜利。这整本诗集讲了一个舞者的故事,她在黑夜里跳舞,她想把全世界的痛苦和恶都加到自己身上,并通过舞蹈把世界从这样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最终她可能没有完全实现愿望,但是她从中获得再生,她是崭新的、敞开的、明亮的。



观众 | 您在诗里面多次用了“昨天”、“光”和“色彩”这三个词,我想了解它们的意思是什么?

高明 |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自己都没注意到。这三个词各有其重量,对我来说,写一首诗经常源于对事物的最初印象,它像光一样让我对其有一种凝视和发现。另外,诗里的物象本身是有色彩的,这些东西也代表着某种记忆。它们对我来说代表了三种空间,一首诗可能就是把一个事物通过光、昨日和色彩,把自身遮蔽的部分变得敞亮,诗歌就是把世界撕开,同时让它呈现出来。当然,首先要善于把这个东西描摹出来,这就是诗人的工作。



观众 | 您的诗歌《如此苍白之夜》,读来感觉灵感来源于一幅画或空间结构很强的艺术作品。我比较好奇,您的灵感是否来源于自己的画,您是怎么处理写诗和绘画之间的关系?
高明 | 有一段时间我总是带着一个大本子,每天记下词语,也画了好多画。在我看来,绘画和诗歌的关系就是图像和词语的关系。在这个关系里,我经常自己翻开一页,有时候事后觉得里面有图画也有句子,但经常感觉有一个空的中心,就像黑洞在吸纳我所写的词语和图像。在吸纳时,可能帮助一首诗的诞生。



观众 | 您的诗很抽象,我想了解您开始写诗时,是什么东西让您用诗这种艺术形式来表达非常抽象的东西。还是说您就是让别人去感受抽象,让观众来呼吸诗歌?

高明 | 如果我们写关于青草的诗歌,青草是个隐喻但很具体。青草是什么?也许它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概念。你写青草,一定是非常具体的一根青草触动了你,而不是概念。诗人首先被一个非常具体的事物所触动,它要求诗人从内部把它释放出来。也就是说这根青草要求诗人通过写一首诗,把其从青草这一概念的壳里突破出来,变成一根真正的活的青草。小伙子你不妨试一试,你讲得很好。


摄影:张亨伟、鲍靖、林可诗

点击 “阅读原文”,收听优秀朗读者音频




粉丝福利




即日起

关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官方公众号+微博

并发送“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微博定位

即可至前台领取小礼物一份哦~





Reading Recommadation
推荐阅读



① 云公教集合
🔗生美术馆首推“云公教” | 你和艺术在“云”中相遇

② 活动回顾

🔗活动回顾 | “人人都是齐白石”:进入慢生活的参与现场

🔗[诗歌来到美术馆No.55回顾]  叶觅觅︱将诗歌嵌进美术馆的墙壁与梁柱里面

🔗[诗歌来到美术馆No.60回顾] 高桥睦郎︱我能超越暴力而长大,是因为自然对我太温柔了

🔗[诗歌来到美术馆No.62暨七周年回顾] 只要有爱和死亡,诗歌就会一直存在|阿多尼斯

🔗[诗歌来到美术馆No.63回顾] 写诗像在黑暗中舞蹈︱热拉尔·马瑟

🔗[诗歌来到美术馆No.59回顾] “阴影”让这个时代更真实︱孙磊

🔗[诗歌来到美术馆No.58回顾] 我写作,是为了对时间的流逝感到安宁︱雷武铃

🔗[诗歌来到美术馆No.61回顾] 我感觉,所以我在︱胡安·阿拉维亚

🔗 [诗歌来到美术馆No.56回顾] 理解和回应一首诗靠的是生活体验︱马格努斯·威廉-乌尔松




ARTsMALL



6月28日前到店享受9折优惠哦~





ARTsMALL咖啡馆



ARTsMALL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的小小一隅,简洁的空间结构配合理性的色调,与美术馆“知白守黑”的空间理念相呼应。而四周栽满了鲜花与绿植的宽阔露台打破了美术馆室内艺术空间与室外自然空间的界限,正如同ARTsMALL所推崇的——“做艺术与生活在设计中的联接点”,也愿做各位看展时的小憩之地。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