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媒体界被人熟知为“隐形人”,刘勃麟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尤其是通过他的“伪装”装置,讨论着现实社会问题。通过行为艺术、摄影等媒介,刘勃麟将自己隐身于充满了矛盾和讽刺的现实环境中,以此来剖析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紧张关系。他的《城市迷彩》(Hiding in the city)系列作品在全球众多博物馆和公共机构巡回展出。


在江上秋色中祈祷 Pray in autume scenery
爱普生艺术微喷 Epson Ultra Giclee 75x150cm 2015
第一个转折

女孩 玻璃钢 120x60x60cm 1994

沙发上的两个人 手稿 1999
1999年是刘勃麟艺术里程的转折点。此前,雕塑系的他一直学习临摹中外艺术大师,同时探索如何将二维平面图像转变为具有个人风格的三维立体作品。1999年,刘勃麟来到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并开始对自己的创作方式、创作主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了。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北京将以崭新的、多姿多彩的面貌进入新世纪。在这个标志性的时间节点,刘勃麟与同时代的艺术家们迎来了创作高峰期。开放的城市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和全新的机会,怀有梦想和野心的刘勃麟由此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在这个阶段,刘勃麟做了许多尝试。
‘隐形’起点:索家村
作为雕塑系毕业生,刘勃麟却以行为艺术、摄影作品而扬名中外。这也成为了他多年的‘心结’。《隐形人》系列的创作始于索家村—艺术家在北京的第一个栖息地。2005年,艺术营被强拆,出于‘表达愤怒和抗议’的渴望,艺术家进行了第一次尝试:以‘自虐’‘身体坚持’的方式,刘勃麟在废墟前站立10个小时,在身上涂满了迷彩而消融于背景之中,拍摄了第一张《城市迷彩(Hiding in the city)》作品。

城市迷彩 - 索家村 Hiding in the City - Suojia Village
爱普生艺术微喷 Epson Ultra Giclee 160x126cm | 120x95cm | 100x97cm 2015
这次行为出于艺术家的‘本能反应’。心怀‘要做这件事’的念头,刘勃麟在不确定媒介、技术、方式的背景下,坚持完成了这件作品。多年后他反思,这也许是一次‘没有指向性,没有准备,不成熟的,无效的尝试’。因为没有录像条件,当年的影像早已遗失在时间长河,这也是刘勃麟的一份遗憾。
在对创作手段,创作方式的逐步探索,逐渐完善中,《城市迷彩》系列愈加成熟,刘勃麟也走向国际化并在纵深思考的同时,横向拓展自己的艺术创作。
艺术探索与国际化
对于刘勃麟来说,积累和沉淀在创作中十分重要,循序渐进才能经久弥新。2006年,他的作品在法国巴黎的画廊展出。撇去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刻板印象,刘勃麟以艺术的本质性、共通性让观者共情。第二年,同一画廊又推出刘勃麟的个人展览,广受好评。因此,他常说巴黎是他的福地。2020年,就在当下,刘勃麟的作品就悬挂在巴黎北站广场,我们的隐形人在向世界问好。

11月29号《直播马甲》通过一直播平台用24台手机直播了北京的雾霾蓝色警告
一个好的艺术家应该跟时代建立某种联系,除了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面对新的人类的问题,艺术家如何去借助新的造型技巧去思考和注解这个新的人类的生命阶段。”每个艺术家都对社会有着独特的注视,而刘勃麟多年来一直在创作中进行多元化探索:他与多个品牌方合作, 如Ruinart, Lanvin, Moncler…等,引领新潮;他呼吁环保、平等、和平,热心公益;他探讨科技对人的影响,以充电线、手机屏幕为材料创作了多个艺术作品… 作为雕塑系毕业生,他不断强调材料的不可替代性和真实性,也正是因此,他的作品才如此真诚,打动人心。

城市迷彩之西班牙杂志 Spain Magazine
爱普生艺术微喷 Epson Ultra Giclee 90x120cm 2017
“艺术家终其一生在探索艺术是什么,现在我也似懂非懂。对我来说,我在创作的过程中提出人类的终极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刘勃麟如是说道。
2020年 Now Now
自2019年5月,刘勃麟便开始尝试虚拟绘画。我们身处数字数码时代,飞机、汽车、电脑、手机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科技跟人类生活融为一体。处于碎片化信息时代的中央,我们只需要被动地接受一切给予。灵魂与现实的节点在何处?技术的度在哪里结束?刘勃麟不断思考。

Now Now No.1
布面数码微喷 Digital prints on canvas 90x120cm (x9) 2020
对于他来说,艺术创作是一场精神的洗礼。当下社会存在对艺术家背后资本运作的指责,作为艺术家,在承担话题性的同时,需要拥有责任感,在探讨艺术中升华主题。刘勃麟认为,好的艺术家应该对艺术史学习和梳理,艺术家应该属于自己的内容全部拿出来,充分表达,而后给予社会讨论的空间。

Now Now No.3
布面数码微喷 Digital prints on canvas 100x100cm (x9) 2020
Now Now系列虚拟绘画作品,是艺术家对‘即时性’‘临时性’的探讨。同时,也是在表达他对世界的理解。刘勃麟在创作中与图像融为一体,对于如何达到‘完美瞬间’,他心中自有一杆秤。‘想要在创作中获得自由’—这正是艺术家被禁锢下的呐喊。
真正的艺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多年来刘勃麟潜心积累,沉淀自省,终于在适当的时间展出Now Now虚拟绘画。这个时机是偶然亦是必然。
自青年时期,刘勃麟便有着一个雕塑梦,多年的学习经验也让雕塑技法、理论深深地印刻在他的艺术创作中。‘这也许也是我的一个局限性’他说道。

Now Now No.3
布面数码微喷 Digital prints on canvas 106x150cm 2020
“Now Now”虚拟绘画创作中,刘勃麟用手指在触屏版上勾画,通过扭曲、放大,交错等手段,探寻图像的本质。这好似用泥土塑形,正与雕塑技法吻合。
也正是出于雕塑学基础中对三维空间的求索,他才试图用量子物理来探求生命的本质—虚无中,存在在只有原子的运动和不同频率;才能用虚拟绘画和3D打印来解读物体、空间、时间的相互关系。

相拥的情侣 Couple
青铜雕塑 Bronze 20x15x48cm 2020
青铜雕塑《相拥的情侣》就是他将创作理论与艺术实践的完美结合。
刘勃麟通过最新的3D打印技术,记录了热恋中的情侣相拥十分钟的过程,两人的微小动作、呼吸、心跳,都凝结在雕塑成型的那一刻。支离破碎的形体却紧密纠缠,身体里伸出一只小手,似索取又似奉献,小心翼翼又有恃无恐。这份矛盾下的和谐恰好反映着我们的人类情爱。
观察艺术家的的创作历程,我们发现,从年少气盛的轰轰烈烈,到温柔的尖锐,刘勃麟一直在成长变化,并沿着他坚持的方向不断转型。他的作品常带有人文关怀,并富含哲学深意。
用刘勃麟的话来说,人的生命只在于呼吸之间。停止了呼吸,这世界就自然停止了。而我们理解的生命意义就只存在于当下的心。在这一刻我期许我们的世界更加的温暖,更加的美丽。
当前展览 Current Exhibition
锦鲤 & 别样奇境幻景 - 萧戈摄影作品展
Jin Li & Other Wonders - Photographs by Xiao Ge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