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转瞬即逝的舞蹈遇上迅猛发展的科技
唯一限制你的
是你的想象力
18件新媒体舞蹈作品
18个有关舞蹈的跨界创意
▽
舞蹈与机械装置、数字影像、面部追踪投影、
AI人工智能、沉浸式空间、VR虚拟现实、
AR增强现实、数字特效、灯光装置、
机械装置、全息影像等科技技术相结合
变换出新的可能性
未来,舞蹈又会成为什么样?

“Xinjiang”by Tobias Gremmler



“ INORI-prayer- ”利用最先进的1000 fps投影仪和超高速感应技术,进行实时跟踪和面部投影。作品的主题是“放射性”,其灵感来自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污染事故。人们因“辐射”而经历“死亡”、“痛苦”、“悲伤”,这是通过诸如“黑眼泪”、“头骨”、“要破碎的脸”、“痛苦的嘈杂”等深色图案的面部映射来表达的。舞者AyaBambi也出色地表现出了突破困境的强烈意图,作品最后,她们打破了现实,为未来祈祷。

Nobumichi Asai,日本东北大学理学系毕业,创意总监、媒体艺术家。包括面部贴图在内的科技艺术领域的世界著名画家。 曾与Lady Gaga和Nile Rogers合作在2016年格莱美奖颁奖典礼上进行的人脸测绘演出,引起了巨大反响。


由日本数字媒体艺术家 Rhizomatiks(真锅大度)、多媒体舞团 Elevenplay 和媒体艺术家 Kyle McDonald 共同创作的舞蹈作品《离散人像(discrete figures)》 中,一名 AI 舞者被投影到舞台上,生成一位3D的虚拟舞者,“漂浮”在真实舞者身边,它开始时是一个银色轮廓,然后逐渐演变成舞者的分身,数字世界和真实世界之间的界线被进一步打破。
以真锅大度为代表的 Rhizomatiks Research 团队成立于2006年,这支充满活力的团队致力于跨界并接通媒体艺术的社会影响力。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他们以现场演出、艺术装置、公共项目等形式参与国内外重大活动,包括制作巴黎时装周,米兰世博会,以及耳熟能详的里约奥运会“东京八分钟”。真锅大度官网:https://www.daito.ws
沉浸式空间舞蹈



《ID》是一支简短的科幻舞蹈,是ARTech团队将现代舞蹈和新媒体艺术结合的一次尝试,由来自乌克兰的舞蹈家Irina Bashuk和来自保加利亚的新媒体艺术家Stoyan Stoyanov合作完成。作为新媒体舞蹈家,Irina致力于改进和组合所有不同的舞蹈艺术形式,并不断探索科技对舞蹈艺术所带来的颠覆性改变。她曾多次获得国际舞蹈大奖,是VOGUE舞蹈在中国的发起人,并曾作为TEDxTianshanPark的演讲嘉宾发表演说。 ARTech 是一支由才华横溢的全球顶级艺术家和科技极客组成的团队,拥有强大的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和核心算法,将艺术和科技完美结合,为新零售,新娱乐,新地产等行业创造非凡的体验和解决方案。
舞蹈与数字影像结合



Tobias与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学院的视觉表演艺术家们合作的作品《龟兹宴舞》(Xinjiang Concert Visuals)。龟兹文化以歌舞、古乐闻名,“管弦伎乐,特善诸国”。隋唐时期,龟兹歌舞、龟兹古乐一度风靡长安,“胡风”所至,连李白、杜甫等大诗人都为之倾倒。


Tobias Gremmler,曾任教于上海戏剧学院、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从事设计、媒体艺术、图书出版物、数字通信、研究教学等广泛领域。



投影作品《新月》,置于沉浸式空间内,画面通过投影技术与舞者发生关联,作品诠释了人的生命之路、探寻之路、突围之路。神秘与变化、未知与希望、静止与脉动、姿态与行动形成一条丰富而饱满的生命之舞,对水、空气、日月等易逝又永恒的元素加以解剖,探寻宇宙、自然、物,与个体生命的关联。


UpteamCMI ,以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为核心所创立的视觉团队。致力于探索艺术、科学、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Upteam 团队通过跨学科领域的实验性艺术探索,不断突破艺术表现的空间和维度,与现代科技发生碰撞,其视觉语言将以当代性并指向未来的方式呈现。



VR_I 是一场完全的虚拟舞蹈体验,五名观众同时沉浸于虚拟空间内。该舞蹈将观众引入其中,令其流连忘返,陷入沉思。观众们(确切地说是观众的虚拟形象)在跳舞时跟随自己的主观视角,而摄像机的视角则跟着观众转动,因此观众在这场VR体验中变成了主角。


VR_I 是一部多人互动式舞蹈表演作品,由著名编舞团队Cie Gilles Jobin和顶尖技术团队Artanim共同合作呈现。


Artanim,虚拟现实技术领域的领军者,创造出了别具一格、极具创意的技术系统;
Cie Gilles Jobin,致力于创作原创艺术内容,二十年间,其作品在全球上演并获得赞誉。
这两个组织都是各自领域的活跃者,并享有国际声誉。由于瑞士,尤其是日内瓦,正在成为全球重要的数字化人才温床。因此,这两个机构自然地建立了合作,共同实现了一项将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体验。
舞蹈与AR增强现实结合



来自法国的 Adrien M&Claire B 团队通过AR增强现实技术展现了书中描绘的画面:黑白简单的图形笔触,水墨画和白色折叠的纸汇聚在一起,穿梭在黑色世界中的微型生物黑色小人。讲述了一个女人,一个男人,一所房子的故事。该项目融合了运动和生活数字图像的视觉剧院式表演,观众只需要通过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便可以直观体验。
Adrien M&Claire B 团队创立于2011年,自2004年以来,团队便致力于数字艺术领域,其创作形式基本是表演和展览,善于将艺术和技术,现实与虚拟联系在一起,并通过当代技术手段,创造出作为想象力的媒介。



Flow 突破性地将钢管舞与新媒体艺术结合了起来,探索了人体与声、光、运动的有一种可能性。作品融合已知和未知世界,在梦想和现实的边界,为观众创造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Kimatica Studio,伦敦的创意工作室。探索人体、现场表演和互动技术之间的重合领域,研究光、声和运动的关系,将人体用作三者之间的纽带。
舞蹈与剪影数字特效集合
ROARINGWILD 首次携手 VANS 合作联乘鞋款,以「 以和为贵 」为主题打造全新 VANS Era 。本次合作系列灵感来源于街舞精神中的「 PEACE AND LOVE 」,正如中华武学推崇的「 以和为贵 」。从论语中摄取灵感,试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联,通过礼节使不同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和谐为可贵,进而衍生出对「 礼 」的思考,以礼待人是本质求和的根源,和为贵是呈现的结果。
团队邀请了台湾 POPPIN 舞者田一德共同围绕此次主题进行了舞蹈创作。作品回归街舞本身,通过舞蹈动作演绎不同画面下的礼,诠释一个只为和谐共存而不以礼来节制禁锢的角色,强调和为贵的根基是「自然 」的礼。


曾晨,视觉艺术家,摄影师,创意人。作品主要关注虚拟时代概念在新语境中的存在性变化与交互及真伪性的探讨,作品以任何数字媒介产出或传播的形式内容进行创作与跨界,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视觉、声音、交互、投影、行为、影像和装置。
舞蹈与动态灯光装置结合



作品《织机·精灵》中,来自英国的现代舞表演者 Rose Alice 与动态LED灯之间展开了一场绝美的互动。他们时而配合默契,做出各种各样复杂的变换,又逐渐变得失控、混乱,变得越来越具有侵略性.直到最后,所有的LED灯化作几百个小球砸落在舞者身上,象征着人类习以为常的现代社会随之彻底崩盘。表演中始终不变的,只有舞台一侧的织布机表演者吴书香老人所发出的织布机的声音。Radugadesign 工作室与多个团队合作进行了表演的视觉开发。


Radugadesign 是一家创意多媒体设计工作室和制作公司。我们在设计、技术和物理空间的交汇处创造经验。该工作室成立于2007年,为梅赛德斯·奔驰、三星、MKTG、前卫、金威、NHL等代理商和品牌发布了300多个项目。
舞蹈与机械臂影像结合



“The Escape” 于2018年6月12日在美国《达人秀》上首次亮相。这场表演很快就赢得了评委的赞誉,并成为了一次巨大的成功。当现场灯光熄灭“穿梭者”来到现场,挑选着他将要进入的另一个世界。飞起、坠落、翻转,这些在现实生活都不曾经历的行为在这个舞台上被大胆地演绎了出来,最终构成了一场令人惊艳的科技、艺术与表演相结合的视觉盛宴。Front Pictures、Red Rabbit Entertainment和PROFI LTD三个创意团队联合创作完成。



Front Pictures,一家来自乌克兰的创意制作团队,2003年成立,并在美国、英国、以色列开设有分部,团队成员由视频、交互设计师和软件工程师等组成。业务范围从创建媒体内容到构建全面的硬件和软件体系结构,并提供创新的视觉解决方案。
舞蹈与全息影像结合



《梦影琴岛》是鱼果最新全息舞蹈作品,于青岛电影博览会开幕式首次亮相。作品电影文化、舞蹈艺术与科技相结合,通过时下最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展现手法,打造唯美全息舞台,融合舞者的真实表演,营造虚实难辨的光影空间,以科技对话艺术,用数字遐想未来,打造出全新的视觉震撼作品。


鱼果文化科技(E-GO),专注数字视觉创新十年,践行“Art+Technology”的行业标签,用“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创造新的感知和体验”的设计理念,引领创意创新与文化传播。
楼体墙面上的舞蹈表演



“Flood” 是艺术家 OsmanKoç 与 Bandaloop 舞蹈团在2020年在 “Momentary” 开幕期间带来的全新舞蹈表演。作品在编舞上进行了全新的调整,同时也投影设计、乐谱编写上下足了功夫。这支舞是对水这个主题的一次的探索,他们试图模拟水的流动轨迹,传递出水独特的力量。


OsmanKoç ,一位富有创造力的技术专家。他使用编码、物理计算和数字技术作为他的创作方式,创作领域涵盖:视听表演、交互式装置,艺术影像等。
Bandaloop 高空舞蹈团,高空表演的先驱,他们将舞池转移到了垂直的墙体,刷新了所有人对舞蹈的想象,引发了全世界观众的惊奇。官网:https://www.bandaloop.org/
舞蹈与装置、影像结合


《空穴来风》由艺术家叶锦添与艺术家 Tobias Gremmler合作完成,它是一台集影像、服装、舞蹈、戏曲、装置于一体的多媒体演出,带领观众共赴一场充满未知与灵性的旅程。这场表演讲述的不仅是无形之风在有形世界游历的过程,更是由风牵扯的情感、哲思和回忆。
全身着白的9位舞者,诞生于一片混沌的洪荒世界,和艺术家们一起带领着现场观众见证了舞台上的天灾与人祸,体验了一段充满未知与灵性的旅程。
舞蹈与新媒体视觉结合


这是 Front Pictures 和 Freckled Sky 为2016年法拉利GTC4Lusso 发布会,特别打造的新媒体舞蹈现场大片。舞者们来自 Kozar Dance Theatre 。三方曾经多次合作打造剧场声光电效果,这一次,他们为法拉利的发布会制造了一场极为炫酷的高科技的舞蹈视觉秀。
Front Picture 是专业针对大型活动、娱乐和广告创意的交互方案提供商。其目标是为广告和演出提供最好的交互方案和影像内容。

这件作品名为Levitation(悬浮),是由 Sila Sveta 支持创作的作品。所有现场视觉效果为实时渲染,没有后期合成。现场3D Mapping 如梦似幻,配合反重力的表演,让舞者的表达和动作的质感更加深入人心。Sila Sveta 是一个在互动媒体、产品设计和概念设计方面十分成熟的公司。2007年在莫斯科成立,目前位于洛杉矶,工作范围遍及全球。与一般制作公司不同,他们从创意构思到技术实现,甚至后期的延伸开发都可以提供生产和管理。www.silasveta.com
舞蹈与装置、影像结合


该作是Sila Sveta为宝马7系莫斯科发布会制作的现场全息舞蹈表演。在光环和星辰的全息视效交互中,芭蕾舞者精湛优雅的舞蹈,仿佛置于另一个天地。舞蹈与可穿戴机器装置结合

该作品名为《Inferno(地狱):人机共舞》是由 Louis-Philippe Demers 和 Bill Vorn 共同制作的机器人表演。人穿戴机器装置后,身体会在机器的控制下舞动。表演中,这套外骨骼装置不会引发人体的疼痛,而是调用身体受控的经验。在机器的控制之下,上演一场华丽的“人机共舞”,艺术家以此对人类的生存现状提出质疑。今年,“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将这个作品请来中国,9月时在中央美术学院现场上演。

Louis-Philippe Demers 具有艺术家、自由设计师、教授、研究员和企业家等多重身份。此外,他也是一位将机器作为媒体的跨学科艺术家。
Bill Vorn 工作和生活在蒙特利尔,他已经在机器人艺术领域内工作逾二十年。他在“人工行为美学”的命题下进行艺术创作,其装置和表演项目基于机器人学、运动控制、声音、灯光、影像和控制论过程。
扫描下方二维码
加入“舞蹈跨界创意”频道
全球最新作品案例实时更新

编辑:东申、RENZ1
设计:Chris
合作/投稿/转载请添加微信号:artmana
未 经 允 许 请 勿 转 载 到 其 他 公 众 号
商业洽询,请联络mana@manamana.net
MANA | 全球新媒体艺术平台,MANA是全球新媒体艺术行业媒体与资源对接平台,致力于建立艺术、设计与科技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MANA持续聚焦追踪行业热点,旨在提升优秀原创、艺术科技跨界的影响力,为相关领域人士提供交流互励平台,为优秀创作者赋能,为企业及品牌整合对接优质的行业资源,推动行业发展。/ 官 方 网 站 /www.manaman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