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尊礼至用、明清铜器精赏——2017西泠春拍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尊礼至用、明清铜器精赏——2017西泠春拍 明清 铜器 西泠 2017西泠春拍 大明宣德年製 铜龙纹寿字鼎式炉 款识 来源 欧洲 西泠春拍明 崇真艺客

尊礼至用、明清铜器精赏——2017西泠春拍 明清 铜器 西泠 2017西泠春拍 大明宣德年製 铜龙纹寿字鼎式炉 款识 来源 欧洲 西泠春拍明 崇真艺客

▲ 2017西泠春拍 清·大明宣德年製款铜龙纹寿字鼎式炉
款识:大明宣德年製。
高:16cm 宽:11.5cm 长:13.3cm 重:2320g
来源:欧洲回流。

尊礼至用、明清铜器精赏——2017西泠春拍 明清 铜器 西泠 2017西泠春拍 大明宣德年製 铜龙纹寿字鼎式炉 款识 来源 欧洲 西泠春拍明 崇真艺客

2017西泠春拍 明·畹若家藏款铜冲耳炉
款识:畹若家藏。
说明:铜炉作为香火承载之器,诞生六百余年来,上至帝王,下至文人,一直为世人推崇备至。此炉为冲耳炉,十七世纪所铸,扁宽,双耳窈窕,耳孔扁圆,口沿外翻,膛底稍厚,腹圆垂,足精巧,无处不工,斯炉堪为代表。
冲耳之炉,清早以前,耳多秀雅,腹垂且肥润,清中往后,耳渐肥硕,尤以清晚,耳便臃肿起来。叩之此炉,音妙奇妙,如磬清澈。内膛处理亦精细滑润。皮色呈腊茶,实蕴藏经,宝光溢彩,赤色密润,为混合精炼铜也,柔绵如绒,细密腻实,真如冒襄之语“如处子婴儿之肌肤,必得十二炼,方可铸出此等高器也”。底留“畹若家藏”私家款,刻工有力,款识规正,立体感强,为私家款之精品。
高:7.9cm 口径:11.9cm 重:1290g
来源:台湾藏家旧藏。

尊礼至用、明清铜器精赏——2017西泠春拍 明清 铜器 西泠 2017西泠春拍 大明宣德年製 铜龙纹寿字鼎式炉 款识 来源 欧洲 西泠春拍明 崇真艺客

2017西泠春拍 清·铜鎏金出戟扁足鼎式炉
说明:鼎式炉为模仿商周青铜鼎式形制,“鼎”为青铜礼器中的大类,属于青铜器时期的传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即可谓“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高:13.4cm 重:697g
来源:台湾藏家旧藏。

尊礼至用、明清铜器精赏——2017西泠春拍 明清 铜器 西泠 2017西泠春拍 大明宣德年製 铜龙纹寿字鼎式炉 款识 来源 欧洲 西泠春拍明 崇真艺客

2017西泠春拍 明·铜阿拉伯文弦纹香盒(右)
高:5.6cm 直径:10.2cm
来源:台湾藏家旧藏。
2017西泠春拍 清早期·铜阿拉伯文双耳香瓶(左)
说明:据《明实录》统计,从洪武至成化的百年间,自西方来的穆斯林近七十批,其中宣德六年的一次来归就达三百余口。伊斯兰人口的大量涌入,使伊斯兰文化在中原得到广泛传播,且因正德皇帝信奉伊斯兰教,故明代形成继元代之后穆斯林文化的新高峰,常有带阿拉伯文纹饰的器物出现。此瓶即为典型风格。
高:14.4cm

尊礼至用、明清铜器精赏——2017西泠春拍 明清 铜器 西泠 2017西泠春拍 大明宣德年製 铜龙纹寿字鼎式炉 款识 来源 欧洲 西泠春拍明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