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ndex}}/{{bigImglist.length}}
从印象派开始,艺术家们对色彩的理解从主观的探究到材料的拓展,如道路延伸出越来越多的分叉小径。第五期课程以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8件展品为例,以色彩为径,走完从印象派到当代艺术的粗略演变,让你了解如何去精读一件作品。
当我们走进美术馆,看到一件作品与展签,我们到底从展签里了解到什么信息,又如何从一件作品的颜色入手,去感知作品背后的含义?乔治·修拉的画作到底用了什么色彩让我们如此着迷?高更的作品里又有哪些原始色素的对抗与呼应?丹·弗拉文又是如何表现光的调色板?
在2020年这个特殊时期,也许我们难以去现场感知艺术作品的色彩魅力,但读画的方式多少有着相通之处。且让我们透过屏幕的分享,先在记忆里播下色彩的种子。等到下次再见原作时,也许我们就能说,嘿!我知道这幅画到底哪里与众不同了。
主讲嘉宾
讲座日期
讲座形式
播放平台
▲ 建议长按图片保存方便查看
及时获取最新展览及讲座信息
关于课程的疑问,欢迎大家在PAMembers微信群中提问,我们会统一整理,请主讲人薛峰老师在最后一次课程(8月13日晚)直播中给予互动回答。
课 程 总 览
艺术家,2019深双盐田分展艺术策展人
1997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并任教于美院
2017 起工作和生活于深圳
往期回顾:
视觉设计|刘伊芬
活动整理|许 栩
责任编辑|李超群
审校|郭琳 李耀
{{flexible[0].tex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