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曼谷|“奇蒂·纳罗德个展:乐园” 8月13日开幕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将于2020年8月13日在曼谷空间推出泰国艺术家奇蒂·纳罗德(Kitti Narod)个展“乐园”,展出艺术家2020年全新创作的绘画作品近二十余件。
与很多东南亚艺术家相似,奇蒂的作品浸透着来自热带海岛的清新自然。他将画面背景简化至完全平面的单纯色块,奠定整幅画面的情绪基调。再把人、植物、动物和日常物品一一放入其中,当然这些物体的形式和色调也采取了最为坦率直接的方法——纯色和平涂。在翠绿的枝叶、大红的椅子、鲜艳的衣着等浓烈的色彩中,我们能够看出他对马蒂斯和南美艺术的喜爱。对于外形的塑造,奇蒂也寻求着最简化形式的和谐。这些都让他切入关注的场景时显得轻松、愉快。
《猫奴》,布面丙烯,150 x 120 cm,2020
作为LGBT群体的一员,奇蒂在作品内容的选择上也会将这一身份代入其中。奇蒂与他的伴侣Gwyn Faemol已经在一起十五年了,Gwyn经常出现在奇蒂的作品当中。他们一起养了几只猫,一起喝咖啡、跳绳、洗澡、睡觉。画作中的他们和所有情侣的家庭生活并无不同。平等是奇蒂想用创作探讨的重要概念,如同LGBT群体的定位是少数群体,而非弱势群体。他们的真正诉求是平等、平权而非特权。相较而言,泰国对性少数群体更为开放与包容,但在世界其他地方,更多的人对于他们抱有强烈的负面情绪,也不乏极端行为的发生。奇蒂的作品营造着“每个人都有着平等机会”的乌托邦,这是他对于理想社会的想象,他的画作就是他的乐园。他在提示我们,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并拥有一个更好的社会。
《情侣》,布面丙烯,120 x 100 cm,2020
奇蒂提到空间是他强调的另一个重要概念,空间在这里既是指物理距离,也是心理的关系。在《跳舞的人们》(Men Who Dance)、《潜水》(Diver)中,人物颀长的肢体自在伸展,个体相互重叠和联结成为总和,但密集的画面丝毫不让人压抑,反而轻松愉悦。轻盈的身体组合成为悦耳的旋律,音乐和律动被引入群像的画面,空间看似复杂但疏朗透气。
《跳舞的人们》,布面丙烯,120 x 100 cm,2020
《赤裸的人》(Bare)是是奇蒂在新冠疫情中创作的。所有赤裸的个体都收起伸展的双臂,环绕住自己。在病毒这样的灾难面前,社交距离成为一种自我保护和必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改变。“这种情况打破了我们旧有的系统或概念——我们如何沟通,我们可以去到哪里,以及公共空间如何被使用。”
《午餐》,布面丙烯,120 x 100 cm,2020
出于对猫的喜爱,奇蒂的作品也常以猫为题材。《猫奴》(Cat Lover)把人类和猫咪紧密依赖的关系表达得温暖动情。城市生活中,人们生活方式和处境的变化让宠物数量不断增长,与猫的关系也是一种情感流动的模式。陪伴增加了生活的幸福感,一切的内核都是爱与尊重。
《外交官的酒局》,布面丙烯,150 x 120 cm,2020
奇蒂善于把他所思考的问题处理得隐秘而轻松,只以日常的形态出现在画面当中。他沿着生活的树干不断延伸,到达细枝末节。并邀请我们与他共情,一同进行自我和世界的探索,建构自己的乐园。
《阅读》,布面丙烯,120 x 120 cm,2020
奇蒂·纳罗德(Kitti Narod),1976年出生于泰国,毕业于泰国皇家理工大学 Pohchang 艺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巴吞他尼府。他曾先后在伦敦、蒙特利尔、新加坡、曼谷、台北举办个展,在曼谷、墨尔本、都柏林、爱丁堡参与群展。他的作品曾在英国爱丁堡艺术节(2007)、英国曼彻斯特艺术节(2005)、曼谷文化艺术中心(2019)展出并广受欢迎,被诸多公共机构和个人收藏。
和奇蒂的 Q&A
Q1: 你的作品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对这些主题或话题感兴趣?奇蒂: 我的作品主要探索空间(空间的使用)以及平等的概念。我的艺术作品倾向于展现我对乌托邦、以及一个理想社会的想象。在那里,人人都是平等的。此外,它们也展现了一些小的符号,我将它们偷偷加在每件作品里,它们可能反映了对政治或社会形势的回应,但这些需要观众自己去解读。
《美发》,布面丙烯,120 x 120 cm,2020
奇蒂: 这次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展览,刚好发生在一个特殊的时期,即社交距离已经成为一种必须,而这也反映了空间的概念。这种情况打破了我们旧有的系统或概念——我们如何沟通,我们可以去到哪里,以及公共空间如何被使用。此次展出的艺术作品,是在过去几个月新冠肺炎爆发期间创作的,我想通过它们来表达我自己对这种情境的一些感受。我们可以看到,在《赤裸的人》(Bare)这件作品中,我想表现的是人的脆弱和单薄——不是作为个人,而是我们所有人作为一个整体或社会——我们都很容易受到疫情的影响。我们全都感受到不安全,甚至是害怕。我在泰国新冠肺炎疫情达到峰值的时候创作了这幅作品。它同时也表明我们都是平等的,在面对我们所无法控制的事物时,我们都一样处在不安全中。
《赤裸的人》,布面丙烯,190 x 190 cm,2020
Q3: 你能否谈谈其中的一些亮点作品,特别是,你在创作一件作品时的构思和制作过程——从概念到执行——是怎样的?奇蒂:《阅读》(Reading)——这件作品的灵感来自于《1984》这本书,画面中所表现的书封皮上的眼睛符号指涉了“老大哥”,即我们都处在一个监控系统中,我们被时刻监视。这幅绘画描绘了政府的宣传机器,但与此同时,人们也越来越多的意识到它的存在,并且开始批评政府的所作所为。《骑自行车的人》(局部),布面丙烯,90 x 190 cm,2020
《外交官的酒局》(Diplomatic Drink)——这幅作品的灵感来自于我与外交大使共进晚餐的亲身经历。事实上,我把自己描绘成桌子下面的猫,它在观察和聆听。《情侣》(Couple)——这是唯一一幅不只描绘一个人或一群人的作品。这件作品颇为私人化,代表了我的伴侣和我。我们通常是一个人跳绳,但在这里,我们两个人一起来做这件事,并试图展现我们是如何融入到彼此的生活节奏中。我们共同努力,一起前进。《猫奴》(Cat Lover)——这件作品最初的名字是《猫的政治》。在很多情况下,猫咪都是赢家,能够让我们为它们做事或伺候它们。这就是可爱的政治,猫咪有让我们对它们俯首称臣的能力!
作品《地平线》参展 “Spectrosynthesis II - Exposure of Tolerance: LGBTQ in Southeast Asia”, 曼谷文化艺术中心 (BACC),曼谷,泰国,2019
展出于BACC的《地平线》(Horizon,2019)——这件作品非常明确地阐明了公共空间的概念。它描绘了我们是如何与各种各样的人一起分享空间的;无论社会经济阶层或性取向如何,大家都是一样的。比如,人们前去观赏日本的樱花节,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喜欢谁或不喜欢谁——这里都是大家共同分享的场所和情境。这再一次体现了乌托邦,或者是我脑海中的理想社会——我们尊重每一个个体,以及平等性。Q4: 你是如何在作品中发展出这种技术和风格的?主要的影响或灵感来自于哪里?奇蒂: 我听音乐、看电影和读新闻,同时也把个人的经历作为灵感。在有了灵感和明确的方向之后,我通常会很快地画出来。但如果方向或概念还不明确,我就会反复修改作品。特别是在最近的八年里,我对艺术史更加痴迷。我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堂绘画收获了很多灵感,我非常欣赏它们巨大的尺幅、繁复的细节和复杂性。我还受到亨利·马蒂斯以及南美艺术的启发,这些元素影响着我的作品构思。我的技法和风格是在长期的发掘和探索中建立的,并且融合了诸多元素。成为一名艺术家即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我需要不断去想我知道什么、我可以做什么,以及坦诚地面对我如何在我的创作中使用我的技能。
《人类与历史的关系》,布面丙烯,200 x 150 cm,2020
奇蒂: 我想这种挑战不仅是对我一个人的,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如此。首先,艺术用具在泰国是非常昂贵的。无论是在经济还是政治的层面上,做艺术家都非常困难。这里的贫富差距很大,因此,想留在中产阶级和生存下去是很有挑战的。在泰国的艺术行业中,等级分层也很复杂。特别是在当下的疫情期间,事情会变得更加艰难。这个时候不是说我如何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艺术家,或成为第一名;而是说我们大家要如何一起生存下去,我们如何能同心协力把它做得更好。

曼 谷 | 北 京 | 香 港
BANGKOK | BEIJING | HONG KONG
泰国曼谷三攀他旺区石龙君路24巷23号河城艺术中心二层201-206
Room 201-206, River City Bangkok , 23 Soi Charoenkrung24 , Talad Noi, Sampantawong, Bangkok 10100, Thailand
+662 000 1541 | bkk@tanggallery.vip
www.tangcontemporary.com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