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嘉德春拍】慕古铭今 盈室堂皇——《陶成纪事碑记》与雍乾御瓷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景德镇御窑瓷业发展至雍乾之际,工艺臻于化境,釉、彩、雕、镂大备,完美继承前代工艺的同时,又能自出心裁,开创前所未有之全新色调,釉彩幻化,形式百变,风格宜古宜今,仿古精妙,新创尤佳,以至随心所欲,变化无穷。
这一切成就首先源自雍乾父子对汉文化的醉心痴迷。他们追慕三代礼乐,赞赏汉晋风流,推崇两宋清雅,甚至心悦明代风华。除此之外,他们还拥有一位能将自己心中理念完美执行的督陶官——唐英。在他的勤谨努力之下,不论釉色素净的宋代青瓷、发色秾重的元明青花,还是鲜艳端丽的明代斗彩,都在此时重现世间。随着技术的突飞猛进,新的色彩和装饰手法不断涌现,新鲜的瓷器品种也在此时层出不穷。
“堂皇”专场的陶瓷部分即以唐英所撰写的《陶成纪事碑记》为主线,将五十二件作品一一呈现。《陶成纪事碑记》为唐英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写就,是他八年窑务工作的总结,详细记录了器物的研制方式、仿制品类、釉色来源等内容,并列举了时下五十七项重要瓷器品种:“厂内所造各种釉水、款项甚多,不能备载。兹举其仿古、采今,宜于大小盘、杯、盅、碟、瓶、罍、尊、彝,岁例贡御者五十七种,开列于后以志大概。”这其中有据宫中旧藏照样仿烧,有采集窑址标本加以研制烧成,有据文献记载反复试验烧制,还有唐英在制瓷过程中创新所得。“碑记”是唐英作为制瓷史上最杰出督陶官,“唐窑”作为清代制瓷业中佼佼者的明证。一直以来,有这样一个体会:瓷器之美是通过造型、釉色、纹饰等元素的复合叠加来共同表现。而唐英所做的事,便是将历朝历代及本朝新创的优秀造型、釉色和纹饰一一拆分,重新组合,在它们的碰撞与交锋中,呈现崭新的美。而这些不同的元素,又可以进一步分成三个源流:追慕两宋、取法朱明以及创于当朝。
宋代审美与艺术走向巅峰的历程,不幸与王朝的运势相背而驰。文化艺术登峰造极的大观宣和时代,却是北宋王朝的穷途末路。宫廷对于陶瓷的审美要求,恰在这个有些冲突的时候明晰起来:不重雕饰,单以造型与釉色取胜。这是北宋皇家历经百余年,对宫廷用瓷的最终选择。同时这种选择也给不久之后出现的南宋官窑确定了基调。以汝窑为魁首的青瓷体系,搭配从金银器、铜器化裁而来的器物造型,共同构成了两宋瓷器的魂与魄。
醉心汉文化的雍正、乾隆父子深谙于此,搜集宋瓷收入内府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野心,将这些瓷器重现天日,才配得上大清盛世。对于宋朝皇家用瓷的重视,直接为唐英所奉行。官、哥、汝在《陶成纪事碑记》中排行三甲,绝不是偶然。历数目前所见的雍乾仿宋青瓷,最让人魂牵梦绕的是这样一种:釉层肥厚乳浊,不见开片,釉色似天蓝般空灵,但又光泽内敛。每每遇见类似作品(图1),总会联想到那件“铜骨无纹”的“猫食盘”(图2)。她在凤毛麟角的汝瓷中都是那么绝世独立。我想在君臣三人心中,这种釉色是魁首中的魁首。
不禁有此推测,这种让我们在定名之时,总是以“天青”二字蔽之的绝美颜色,应该就是对“猫食盘”无纹汝釉的完美再现。
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旧藏,入藏于1910年,退藏于1969年,入藏编号N.A.685,博物馆档案编号910.59.81
本专场中源自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旧藏的屈卮形洗便是这样一件作品。屈卮造型源自北方游牧民族金银器,两宋金元时期,南北瓷窑多有取材金银器造型的习惯,瓷质屈卮应运而生,定窑、钧窑、龙泉窑等皆有烧造,但未见于汝窑。这件雍正屈卮形洗创造性地施加了汝窑天青釉,清亮空灵的釉色搭配金银器造型,俏丽而蕴藉。这是雍正皇帝和唐英对宋代风度一种“创新性”的还原。
宋、明两代都是汉族政权,但相对于宋,元朝加诸于明朝的影响更为直接而深重,大到行省划分,小到市井民风。陶瓷审美亦是如此,景德镇御窑的青花、釉里红、高温颜色釉,处州的龙泉窑官器,都与元代一脉相承。清代帝王对明代诸帝多有褒贬,但对于明代陶瓷的欣赏和学习,却是那么实在,那么真诚。永宣青花、成窑五彩、霁青霁红,都在雍乾之时发生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进化。
专场中取法自明代御窑的作品中,最夺人眼球的是一对雍正霁蓝釉水丞,这种“色泽泛红,有橘皮棕眼”的霁青釉,搭配玲珑小巧的扁圆造型,好似两块蓝宝石,让人爱不释手。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载“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十三日,太监杜寿交来霁青磁水丞一件,粉红磁水丞一件。传旨:著配镀金匙。钦此。”又载“雍正七年(1729年)四月二十七日,郎中海望奉旨:尔等将各样款式水盛,或腰圆形、半壁形、鸡缸形或扁圆形,酌量做木样几件……交年希尧,或黄釉,或霁红釉……务要精细,每样烧造几件,钦此。于五月十九日做得腰圆形水丞木样一件……扁圆形有缺口水丞木样一件交年希尧家人郑旺持去讫。”雍正皇帝“配镀金匙”、“务要精细”两个重要指示,既向我们展示了他一丝不苟的处事风格,也表现出对这小小水丞的珍视。
中国嘉德,2011年11月13日,lot 3203《暂得楼珍藏历代名瓷影谱》第三册,Helen D.Ling、仇焱之编著,1950年, 第112页, 图134;《暂得楼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暂得楼、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5年,第84、85页,图25;《嘉德二十年精品录·陶瓷卷》,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编,故宫出版社,2014年,第134、135页,图66《暂得楼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5年,编号25

《暂得楼珍藏历代名瓷影谱》第三册,Helen D.Ling、仇焱之编著,1950年, 第112页, 图134

《暂得楼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暂得楼、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5年,第84、85页,图25

《嘉德二十年精品录·陶瓷卷》,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编,故宫出版社,2014年,第134、135页,图66清代御窑追仿的古器之中,有一类原作的年代经历了从宋到明的变化,这便是钧瓷。唐英于雍正七年(1729年)三月,派厂署幕友吴荛圃调查钧窑器釉料配制方法。《陶成纪事碑记》载“钧釉,仿内发旧器梅桂紫……新得新紫、米色、天蓝、窑变四种。”此次上拍的钧窑玫瑰紫釉鼓钉洗便是这“内发旧器”之一,曾被认为是艮岳花器,被当做“宋器”去模仿,这真是陶瓷史上一个美丽的误会。
香港拍卖会,2008年5月27日,lot 1837;

雍乾之时,在皇帝的关切、督陶官的勤勉、传教士的帮助下,制瓷技艺终至历史巅峰。胎体的塑造工艺早已炉火纯青,任何造型均能抟埴以达于形似;釉彩技术也是突飞猛进,取得了质的飞跃,几乎所有色彩和质感都能逼真呈现。瓷器的制作跨入了新纪元,这其中以象生瓷最能代表此时的精工巧思。
《玫茵堂藏中国陶瓷》第四册,康蕊君著,伦敦,1994-2010年,第368、369页,图1813《臻于佳境—玫茵堂收藏中国陶瓷》,摩纳哥蒙特卡洛,1996年,编号172
《玫茵堂藏中国陶瓷》第四册,康蕊君著,伦敦,1994-2010年,第368、369页,图1813以瓷仿铜,兼具仿古、仿生。先秦时期,青铜器是三代礼乐制度的载体,是物质文化的精华。两宋之际,复古之风兴起,追三代于鼎彝之间。宋人“器用不贵金银而贵铜瓷”(宋·倪思《贵人十反》),不仅大量制作铜祭礼器,还热衷于以陶瓷仿效铜器之形,汝窑、官窑、龙泉窑、定窑等均有此作。然而宋代以来青瓷、白瓷等仿铜器的作品,只能追求形似,无法肖其色泽。清代雍乾时期仿古铜釉彩的创制弥补了这一遗憾,厂官釉等釉彩,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古铜色甚至铜锈、洒金诸色,使得瓷器仿古铜达到了形神兼备的逼真境界。玫茵堂递藏的雍正厂官釉如意耳尊,造型仿自周汉青铜尊,釉色青褐中点缀金黄斑纹,泛出金属光泽,“绝类古铜器”,使观者不禁被古人非凡的技艺与情趣所折服。
芝加哥收藏家Harold L. Geiger旧藏;纽约拍卖会,2018年3月24日,lot 1508Harold L. Geiger :芝加哥金融家、收藏家,其藏品大多于上世纪40 至60 年代购自山中商会、通运公司等知名古董商。品读《陶成纪事碑记》,欣赏这些美妙的作品:当我们手捧西洋红菊瓣盘时,仿佛能触到宋代金银器的温度;当我们为厂官釉如意尊插上一株鲜花时,会猛然顿悟这细雨浇淋般静穆的釉色原是为了契合他源自周汉的造型;当我们凝视那件天青釉屈卮洗,正沉醉于汝窑的空灵之时,突然好像有股草原文化的雄风扑面而来;当我们把玩紫金釉小炉时,又会被这种以瓷仿铜的精湛技艺所惊叹……我想这就是唐英对雍乾父子理念的完美领悟。想到此处,好像思维也能和雍正、乾隆皇帝,和唐英有一刻短暂的契合。古董带给人的感受,是如此妙不可言。
来源:香港拍卖会,2003年4月28日,lot 529


中国嘉德2020春季拍卖会
预展:8月11日-14日
拍卖:8月15日-19日
嘉德艺术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预约通道
咨询电话:
010-85928288(总部)
工作时间:
9:00-18:00 周一至周五
邮箱:shoffice@cguardian.com邮箱:gzoffice@cguardian.com邮箱:njoffice@cguardian.com邮箱:hzoffice@cguardian.com———
邮箱:hkoffice@cguardian.com.hk邮箱:twoffice@cguardian.com.tw邮箱:jpoffice@cguardian.com电话:( 212 ) 308 8889 / ( 888 ) 799 8830邮箱:usoffice@cguardian.com电话:(001) 778 865 3308 / 778 372 8358邮箱:caoffice@cguardian.com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