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沉淀,打磨完善艺术生态链丨《全球连线 市场联结》回顾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嘉德艺术中心联合中央美术学院艺术金融研究中心共同推出《全球连线 市场联结》线上项目,聚焦后疫情时代的艺术市场,汇聚行业前瞻视野,构建开放交流空间。
北京时间6月27日晚8点,线上论坛第三场《新趋势:疫情之后的文化艺术产业投融资方向与热点》在百度app、凤凰网、艺术头条播出,本场论坛我们很荣幸能邀请到嘉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嘉德艺术中心总经理寇勤先生,中金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财富管理部负责人吴波先生,美国布兰迪斯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KathrynGraddy教授作为嘉宾,并邀请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赵力教授担任主持人。本期为寇勤先生论坛发言内容回顾。嘉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嘉德艺术中心总经理寇勤先生赵力:谈到疫情现状,您观察本次疫情对国内艺术市场和展会市场有哪些具体的影响?
寇勤:这确实是一个残酷的问题。疫情爆发的时候,我刚好在东欧,想借春节假期去看看当地的博物馆。结果陆续传来国内新冠疫情的消息,甚至在新年之前武汉居然封城了。当时第一反应是我们正在进行的几个重要的展览怎么办?因为疫情之前我们已经有很完备的展览计划,其中三个重要展览已经开幕,《Re-睿——第58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巡展》、《瑰丽·犹在境——观念式数字意境展》、《远鉴——传统与未来的转换图式联展》。疫情之前所有展览相关的投入、宣传和商务合作都已经完成了,门票销售很好但此时却被迫关门,相当尴尬。
当时大家也没意识到疫情会持续这么久,一直到“五一”之前,嘉德艺术中心依然无法对外开放展览,损失非常大。“五一”之后我们抓到一个窗口期,社会反响和观众参与度非常高的三个展览能够恢复开放。但是6月份北京又遇到疫情反复,正好在嘉德四季拍卖预展开幕的前一天,嘉德艺术中心被迫再次关闭。
所以要说疫情对我们没有负面影响,这是不客观的。
我之所以介绍这些,是说明疫情对整个艺术市场、对各个业态等,都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当然我们也不会坐以待毙。
赵力: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嘉德做了哪些应对和策略?您是否同意疫情既是挑战又是机会的说法?
寇勤:这显然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和困难,我们也观察到不仅是嘉德受到影响,包括巴塞尔艺术展、威尼斯双年展等重要展会都被推迟甚至取消。
对于嘉德来说,疫情突发初期会让大家感到不知所措,比如要临时关闭展厅,这对以现场展览展示为主的机构来说是致命性的。在无法改变疫情发展的时候,我们只能在可控的范围内尽量多做一些事情,或者说平时可能不一定有时间或者精力去更多研究更多思考的问题。在这个阶段,以嘉德艺术中心为例,针对一些基础性的建设,包括运营、管理等一系列细致的条款、措施和制度,我们能够借这个机会花时间来提升。
第二是在当下我们可以把眼光放远一些,比如现在是对下半年的活动有计划和一个逐步延后的预案。但这之后可以多花时间来考虑2022年或者更长时间的艺术展览和活动规划。中国艺术展览虽然有比较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和欧美成熟国家的艺术机构比起来,我们对于一些艺术项目的操作周期是相对比较短的。我们在接触一些大型艺术展览活动的时候相对缺乏经验,就需要更多的筹备时间。所以借这个机会我们也重点研究了此后两三年的重点项目。
另外,嘉德艺术中心是一个综合平台,包括艺术展览、嘉德教育、嘉德文库等,借这个机会,我们面向社会公众的艺术教育方面做了一些努力,运用互联网直播等方式,通过一系列线上讲座,使得我们官方自媒体的整个粉丝量有非常大的增长,整个社会关注度上升也非常明显。
嘉德教育2020年下半年课程
嘉德教育以专业的线下方式为主,过渡到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此刻,在我们录制这场论坛的同时,嘉德教育也正在进行一门很重要的课程《佛教艺术和四大石窟》,其中艺术理论的部分,采用网上直播,报名的人数也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料。

再比如嘉德文库新推出的《嘉德经眼录·石渠宝笈珍品》,是嘉德对过去20多年所经手过的九十多件《石渠宝笈》著录作品的再次收集、整理、研究和汇集出版。利用疫情期间5个多月的时间,我们把这本书打磨得非常细致,在线上和专家、设计师做了深入的探讨。6月16日新书首发的前三天,平均10分钟销售1套。这都是和嘉德艺术中心相关的一些业务,也是我们力所能及多做的一些事情。这也能够弥补因为疫情带来的展览中断而疏远的客户关系,也让我们的业务活动保持连贯性。赵力:有人说疫情之后会是艺术市场和文化产业一个特殊节点,大家会把这次疫情和2003年的非典结合对比起来看,当然也很“乐观”的,疫情之后会不会有一个大行情?寇勤:的确,2003年非典时期给我们带来一个很特别的感受。当时非典病毒比较严重的时候正好是嘉德拍卖的图录下印之前,和现在新冠疫情时的状况很像,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但图录上拍卖时间一栏始终空缺,好在最终还是举办了拍卖会,拍卖结果也是有目共睹,艺术市场迎来了井喷式的增长,很多人非常震惊和不理解。有人认为是经济原因,也有人认为是文化原因,一个作家朋友笑称,最核心的原因是观念变了,人都“死”过一回了,还有什么舍不得的。通过艺术收藏,满足自身精神方面的需求,变成一种自觉行动。这虽然有一些调侃的意味,但确实是这样的。中国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词,比如多难兴邦、愈挫愈勇、好事变坏事……充满了哲学意味,当然作为艺术市场的经营者,我们当然不希望出现太多的波折,艺术品市场不同于其他业态,艺术欣赏体系、收藏体系和运营机制的形成,需要一个平稳的状态。但是在某些特殊时期,人们对艺术消费、艺术收藏的需求会有所增强,换句话来讲,会刺激人自身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和消费。因此,在遇到新冠肺炎疫情大挑战时,大家对于文化消费表示出了一些热情,我相信道理是一样的,只要恢复了正常艺术交易和展览环境,整个艺术市场的关注和参与应该不会有颠覆性的变化。当然这也是建立在整个实体经济没有大的波动的基础之上。从趋势上看,我们还是一个健康的走势,尤其是近些年中国不仅有很好的经济基础,同时在艺术创作、艺术发展和艺术市场的一些基础工作,包括交易细则、人们的收藏理念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所以,现在还没有理由说新冠疫情的打击,会给中国艺术市场和收藏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也有人认为,可能会有一个类似于2003年非典时期的报复性消费热潮热潮出现,但也要观察,当然我是乐见其成的。
赵力:您如何看待数字经济时代对文化产业的影响?以及艺术品在线交易和展览的未来性在哪里?
对于互联网、新媒体等新科学技术手段和艺术市场的结合,嘉德确实是比较重视,早在20多年前,嘉德在线已经和软银有过合作,是针对互联网市场交易的探索。
这些年来大家对于艺术品在线交易有不同的评价,其实用什么样的方式来交易并不是主要的,而是要看交易方式和所交易的对象是否高度契合。比如当下热度很高的网络拍卖和预展,我认为有几个很重要的前提,第一是如何解决文物艺术品的鉴定问题,这是整个艺术品市场在交易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能否让买家通过屏幕和高清细节来判断所要购买的文物艺术品的真实性。
第二,关于互联网交易平台的诚信度,重点是这家拍卖行是否值得买家信任。最近我也和嘉德拍卖的同事聊过,从近期网络拍卖的结果来看,大家以往认为平面和架上的东西可能比较好卖一些,对于器物会比较谨慎,但是这次拍卖中我发现有一些器物比以前成交价格上升了。我也问了一些专家的看法,他们认为这类买家基本上放弃了对拍品进行目鉴的诉求,因为买家相信嘉德拍卖专家的判断以及嘉德的商业道德。
第三,高端的文物艺术品拍卖或者是交易场所,其实也是文化艺术交流的一个社交聚会,或者说是一种生活方式。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会到欧美去拜访一些著名的拍卖行、艺博会或者交易会,我发现参加的人都会盛装出席,大家在一起交流,不仅是谈买卖,还有对艺术的鉴赏、艺术的认同和对真伪的分辨。我也一直秉持这个观点,对于高端的艺术交易场所,任何新技术都会对其传播以及相关的便利性提供帮助,但是依然不能取代现场的模式。

Re•睿——第58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巡展 嘉德艺术中心
艺术展览的角度就比较复杂了,有两个概念:一个是新媒体艺术品,展览本身是原作,只是用新技术和新方式来创作和传播的;一个是传统媒介的艺术品,通过现代的记录和传播手段,在电脑或者电视屏幕上呈现。艺术展览如果不是原作和观赏者对话,会有很大的减分,不是说其没有价值,而是价值可能更多地体现在传播、导览、介绍相关的层面上。
所以,嘉德一直支持参与和尝试新科学技术手段走近艺术,对艺术品市场、艺术品展览交流传播的新技术,我们都是在探索的。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于绝大部分高端艺术品在网络上直接交易,还存在一些需要改善和克服的问题。至于说线上展览取代现场展览,矛盾可能就更加突出一些。
赵力:如何阐释文化产业投融资中的价值投资?文化产业不是一个短期的投资,那么价值投资和长线投资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什么样的公司会进入您认为的有价值产业或是投资方向?
寇勤: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首先是文化艺术产业的经营者或是参与者,现在遇到了空前的生存挑战危机。虽然各方面都在关注文化产业,但是对于纯视觉艺术这部分来讲,我们感受到的冷意更加强烈。也就是说如何能够从根本上保证艺术机构稳定发展,站在股东和投资人的角度来讲,其自身结构要有一个比较科学、冷静和长远的分析。
在公司整体的基础结构上,如何能够把自己做大做强,仅仅只是靠艺术产业单一的板块,可能会出现问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非常欣赏陈东升董事长的远见,在嘉德的投资结构上,能有这么超前的探索和方式,使文化产业相对稳定和安全。
第二是在整个艺术品经营中,如何能够创造或者是设法拥有一个自主经营的主体平台,这个我们也深有体会。从目前来看,包括国外,艺术品的交易机构大部分依托于其它的场地或者是艺术展览空间,是以租赁或者是其他合作来保证日常运行。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经营者对于空间的使用和处理上就会变得非常不确定。
为什么嘉德能够下决心投资25亿在王府井大街1号建立嘉德艺术中心,这也是出于公司整体布局上自己给自己投资建设的考量。当然从经济核算和风险管控来讲,是另外一个更大范围的问题。赵力老师提出这个问题,我忽然联想到一些新的艺术机构,应该在投资方向、经营结构上有多重布局。
另外,是拓宽某些投资的领域,以嘉德为例,始终是围绕着艺术市场上下游板块,沿着主业来做外延开展。嘉德投资现在对外开展的是艺术品融资、担保、抵押等,基本上还是做的熟悉的主业。大家也看到现在虽然艺术市场在调整期,艺术拍卖业务受到了影响,但是艺术品融资和抵押的需求在上升。
再比如说对于嘉德文库的投资,不是盲目地去收购很多书店或者其他出版资源,而是从嘉德本身20多年的历史素材中去回顾和发掘,同时开拓当下发生的艺术展览,我们既有投入也有开拓,这是起到了正相关的相互支撑作用。当然,包括嘉德教育和文创也属于同一个类型。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讲,保证对外投资的相关性,这是我们考虑的比较多的一个问题。
我们思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要长短结合,专业和市场需求结合等等,基本上是这个思路。《新趋势:疫情之后的文化艺术产业投融资方向与热点》线上论坛
GAC线上论坛
Global Network of Art Market: An Online Dialogue主 办丨嘉德艺术中心、中央美术学院艺术金融研究中心媒体支持丨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新浪艺术、艺术市场、艺市周刊嘉德艺术中心(Guardian Art Center)联合中央美术学院艺术金融研究中心(CAFA Art Finance Research Center)发起《全球连线 市场联结》(Global Network of Art Market: An Online Dialogue)线上项目,由嘉德投资、嘉德文库和嘉德教育共同支持。三期线上论坛,将分别聚焦后疫情时代的资产管理、艺术市场和产业创新,邀请国内外顶尖金融、艺术机构的负责人、艺术市场专家学者,汇聚来自艺术市场、金融机构、文化产业界的前瞻洞见和视野,构建一个多元声音、开放融合的讨论空间。虽然在地理层面上,我们相隔千里,但共同的信念,让彼此相互支持。本文由嘉德艺术中心发布,图文转载需授权,如需转载或媒体报道请联系:artcenter@cguardian.com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