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北京红砖美术馆大型国际群展“2020+”正式开幕。这是红砖美术馆2020年疫情期间的首展,涵盖了影像、装置、参与行为装置等,通过线上线下等不同媒介呈现出15位艺术家独到的思考与行动,为观众打开更加多维的认知空间;而其中佩斯艺术家宋冬、洪浩及尹秀珍均有作品参展。本次展览将持续展出至2020年10月18日。
2020年,世界面对着近百年来最难以抹去的“疫情”时刻:突发的公共危机和社会事件笼罩全球;个体、集体,生命、自然,当下、永恒,一切已知的坐标来到重建秩序的十字路口。正如此次展览策展人闫士杰所说:“2020已成为我们面前的时间界碑,有形、无形的语言,逐渐沉淀为集体记忆。”展览“2020+”试图通过15位艺术家独到的思考与行动,打开更加多维的认知空间。
洪浩,“再生-收据”,2011,铅笔、收据,14x21cm © 洪浩,图片由红砖美术馆提供
洪浩的《再生》把大量有关我们现实生活里的票据、表格、合同等,翻过来利用空白面作为作品的媒介去拓写另一面的文字,呈现出一种两面性,试图让那些已经失效的原物历经一次再生的过程。从形态上讲,洪浩以装置的形式,对已有之物进行了再次创造和拼贴:从旧货市场上淘来、利用各种奇妙途径得到的具备中国特色的“批示体”红头文件、粮票和国营医院的诊断书、一张毛主席的招贴画上覆盖着一张发黄的旧纸张……这些看上去熟悉的“日常文献”展示出符号化的过往中国,那个中国具备着集体化思想和体制性生活,在这些文献之上突兀的出现着许多奇怪的形状,看上去熟悉却又陌生。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使观者感到与日常生活所拉开的奇妙距离感,每天常用的物件组合在载有红色记忆的文献上,当下与过去的交织性、集体与个体的差异感,以及“去功能化”后日常产品被附加的重新思考和审视。
宋冬,“界碑”,2020,互动行为装置,无色喷砂玻璃、黑色青石、水、毛笔,222 x 360 x 360 cm © 宋冬,图片由红砖美术馆提供

宋冬创作的参与行为装置《界碑》,邀请观者在碑上用水书写,快速消失的字迹,反映了记忆与遗忘、当下与永恒的交织。该作品容易让人联想到武则天无字碑的历史典故,但二者的思维路径实则迥异:如果说后者之无字是在于把评判是非功过的权力让渡给每个除“我"之外的历史参与者,那么宋冬的《界碑》则是“我之为我式"的、指向自己的主体化参与——观者在碑上书写的字迹很快便会蒸发,不留痕迹。由此,这件作品承继了宋冬熟谙的“水写"思路,但“我"的包容性进一步扩大,不局限于艺术家个体的小我,更开放向每个参与者的群体性大我。

尹秀珍的作品《行思》延续了艺术家对织物的钟情,收集来的每双鞋分别被一条长长的织物“腿”相连,像是被拉伸的“肉身”继续生长着,汇聚成林,观者可以漫步穿行其中,且悟且进,集体潜意识暗流其中......有人说:你不能把世界上所有的路都铺上毛毯,但你可以在自己的脚上穿一双鞋。鞋与路相伴,行万里路,如读万卷书。穿过的鞋都带着不同人的经历、记忆、印痕和审美观。既是“生活物”又是“认识物”。鞋是肉身的承载物,也是经历的承载物。艺术家使用人造材料对皮肤进行模仿,使这些材料有了生物性;收集来的不同人穿过的鞋,将人们的经历和脚步汇集一处,又注入了人的灵性。当远大于肉身比例的“腿”集中在一起,更向观者强调了其在行动与思考中的重要性。
关于艺术家
宋冬
生于1966年,中国北京
宋冬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重要的艺术家。他从九十年代初开始从事行为、录像、装置、摄影、观念绘画和戏剧等多媒介的当代艺术创作,并参与策划当代艺术的展览和活动。宋冬在世界各地举办过个展,也是各种群展的焦点。宋冬大多数作品都关注艺术的过程而非最终成品,因此也创造了其独特的媒介和装置方式。他的作品被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英国泰特现代及泰特利物浦美术馆、比利时尤伦斯艺术基金会、香港M+视觉艺术博物馆等重要美术馆及艺术机构收藏。
洪浩
生于1965年,中国北京
洪浩1989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目前工作和生活在北京。自三十年前的成名作“藏经”系列开始,洪浩以敏锐的艺术直觉与恰当的距离感保持着对当代社会的冷静观察。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员,洪浩的艺术探索与时代价值体系的变化有着紧密的相关性,在认识与表达层面与社会变化保持实时的共振。无论是洪浩早期作品中针对全球格局下本土文化价值及身份认同的思考,还是自 2001 年延续至今的对于消费社会的档案学式的研究,均反映出洪浩冷静而节制的美学趣味背后对于社会现实的强烈介入愿望,并在持续三十年的创作探索中构建出一套稳定而自洽的价值认定系统及视觉系统。洪浩自上世纪 90 年代起即频繁地在国内外重要展览中亮相。洪浩的作品被国内外重要美术馆及艺术机构广泛收藏,包括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美国洛杉矶保罗盖蒂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等。
尹秀珍
生于 1963 年,中国北京
欢迎致函了解艺术家作品收藏信息,或关注佩斯微信获取更多现当代艺术资讯。
邮件:hongkong@pacegallery.com
作为全球最知名的当代艺术画廊,佩斯画廊自 1960 年创立以来,始终扮演着艺术界生力军的角色,代理了众多二十至二十一世纪最为重要的艺术家及艺术家基金会,创造了卓越的精神财富。佩斯画廊在全球设立了展览空间及办公室,包括纽约、伦敦、日内瓦、帕罗奥多、北京、香港及首尔,并于 2019 年 9 月在纽约曼哈顿启动了一栋八层高的全新旗舰大厦。在即将步入第七个十年之际,佩斯画廊将继续秉承其使命,为全球最具影响力和创造力的艺术家提供支持,并与全世界的人们共同分享这些具有时代前瞻性的艺术创作。为不断推进这一使命,佩斯画廊将积极开展全球范围内的艺术计划,包括大型展览、艺术家项目、公共装置、机构合作、策展研究及写作等。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