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3日,“鲍勃·迪伦艺术大展”预览及揭幕在今日美术馆拉开帷幕,此次展览是迄今为止迪伦的视觉艺术创作在全球范围内最详尽、最具深度的展现。这场史诗级的回顾展展出了鲍勃·迪伦以多种方式创作的大量视觉艺术作品,包含了手稿、素描、水彩、油画、丙烯、鲜为人知的工业金属雕塑以及相关影像资料,其中不乏全球各地私人藏家慷慨出借的珍藏。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现场报道。
1.
鲍勃·迪伦艺术大展的媒体预览及揭幕现场
7月23日,鲍勃·迪伦艺术大展的媒体预览及揭幕在今日美术馆拉开帷幕,而在明日(7月25日)鲍勃·迪伦艺术大展也将正式对公众开放。毫无疑问的是,在二十世纪的文化史上,鲍勃·迪伦一直是无法被忽略的名字。作为摇滚与民谣音乐的代表人物、歌手、诗人,他曾在2016年因“在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意表达”被授予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长久以来,他也被人们称为“摇滚乐的桂冠诗人”。

▲ 黑胶唱片赠送仪式

▲ 音乐人老狼
然而在其长达近六十年的职业生涯中,鲜少被人提起的是他作为视觉艺术家的成就——作为艺术家,他的创作领域涵盖了油画、丙烯、水彩、粉彩、炭笔素描及金属雕塑等。此次展览精选了全球巡展中的点睛之作,展出了超过140件作品,其中包含了迪伦的油画、素描、水彩、手稿、丙烯等架上创作,其鲜为人知的工业金属雕塑,以及记录了职业生涯发展不同阶段的影像资料和手稿等。展览以全景式的铺陈方式,完整地勾勒了迪伦的视觉创作系统,也以不同的方式呈现了在这位影响了全世界的“文化巨人”的艺术创作中的另一种声音。

▲ 今日美术馆馆长张然致辞

▲ 今日美术馆学术副馆长刘树慧主持

▲ 艺仓美术馆馆长 余光照
提起鲍勃·迪伦想说的实在是太多了,但又不知从何说起。不论涉猎当代西方文化的哪个领域,都能找到鲍勃·迪伦的印记。他原本属于通俗文化的歌词,已经被文学殿堂认可;把他作为拍摄对象的纪录片,是影史学家和电影院校学生必须要看的经典文本。

▲ 音乐人张有待

▲ 沙子乐队演出现场
2.
诗人?音乐家?艺术家?
“我觉得自己先是一个诗人,然后才是个音乐家。”
鲍勃·迪伦1941年5月24日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少年时期便显示出音乐天赋。9岁那年母亲节的一天,他为妈妈朗诵了一首自己写的诗歌:《My dear mather》。10岁时自学了吉他、钢琴、口琴等乐器。在高中时他组建了自己的乐队。大学期间,开始对民谣产生兴趣,在学校附近的民谣圈子演出,并首度以鲍勃·迪伦作艺名。1961年,鲍勃·迪伦从明尼苏达大学辍学,开始专心致力于歌唱。并于同年签约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并于1962年推出处女专辑《鲍勃·迪伦》。

▲ 展览现场
上世纪70年代是迪伦的黄金时期,接连推出《轨道上的血》、《欲望》、《慢车开来》、《得救》、《爱的爆发》等专辑。并于1971年首度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说《塔兰图拉》 。1973年鲍勃参演影片《帕特·加勒特和比利小子》。2004年10月,他出版名为《像一块滚石》的自传,书中记述了他的童年生活,在纽约奋斗的经过。这本自传推出后,在《纽约时报》书籍非小说类排行榜停留长达19周。

▲ 一进展厅的介绍影片会让你对迪伦有更直观的了解

▲ Café Wha?是迪伦第一次登台演出的地方
鲍勃大学没有上完,性格也有些孤僻,他甚至还吸过毒,这样一个孤独,缺爱,叛逆,不务正业的孩子居然成为了影响几代人的偶像,甚至接连拿到格莱美奖,奥斯卡奖,普利策奖,就连诺贝尔奖也被他收入囊中。
鲍勃·迪伦也许成功成为了这几个词语的代言人,他也成为了几代人争先恐后学习的偶像,自由、疯狂、叛逆、躁动、天才以及乌托邦蕴含的可能……这些也都成为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人们反文化运动的一切想象。我们对和他同期的一些启蒙神话人物的认识与定义似乎都已经定格在了上世纪。但只有鲍勃·迪伦也许因为一个推特或者消息立马重新进入大众们的生活中。

▲ 《地下乡愁蓝调》音乐MV
迪伦在他所处的时代和领域中实现了巨大的辉煌。短短四年时间——从1960年年初到1963年年底——他就完成了发现民谣、掌握民谣和超越民谣的历程,完全颠覆了人们对民谣这种音乐形式和民谣歌手的认识。而他对民谣的认识也随着自己的成长逐渐升华和抽象,甚至对“民谣”这个词本身产生了不认同感。随后,迪伦又吸收了多种多样的音乐形式,对其进行丰富,将它改造成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既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又充分反映了时代潮流。
初到纽约,迪伦所受的教育主要来自音乐和美国流行文化。在格林尼治村的喧哗与骚动中,在各种集会上,迪伦如饥似渴地学习,填补着自己的空白。他甚至接触到了上个世纪和当代欧洲艺术家的作品,大开眼界。


▲ “平凡之路”系列
3.
因祸得福?开启绘画旅程
“绘画是我对周身混乱的梳理,让我发现更为纯净的世界。”
1966年的夏天,鲍勃迪伦结束了长达9个月的巡演,在回到伍德斯托克乡间进行休养的期间,某天午后迪伦骑的那辆“凯旋牌”摩托车后轮突然卡死,他整个人被抛向空中,脑袋着地,颈骨开裂……此后17个月,他从地球表面消失了,死亡传闻一度四处流窜,这场严重的车祸“帮助”迪伦逃脱了毒瘾和盛名之下不堪负累的一切,后被认作他生命的重要转折点。在那段时期,迪伦竟拿起了画笔。
也许是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敬畏,在鲍勃·迪伦的绘画世界中能体验到这位神话人物对自然和生活更为细致的刻画与平静。在鲍勃·迪伦的视觉艺术世界里,其创作生涯的几大重点系列作品以全景式的方式被一一呈现:从早期纸本作品、填绘留白系列、新奥尔良系列,到书写世界系列、铁艺雕塑系列与杂糅了其创作与生活体验到平凡之路系列。这些作品展现了鲍勃·迪伦这位文化巨人里程碑式的创作心路,也见证了他的成长历程与创作脉络。

早期纸本系列作品中,展示了迪伦自1973年开始对于自我及外部世界视觉化的呈现。对此,迪伦曾说“绘画是我对周身混乱的梳理,让我发现更为纯净的世界。”而精选了迪伦作品集《填绘留白》的同名系列作品,则展示了在1989年至1992年迪伦在全球巡演中所创作的素描与绘画作品。这些画面来自于其对于世界角度各异的观察,也为观众对迪伦的创作理解提供了新的入口。

▲ 早期作品
在铁艺系列创作中,迪伦以雕塑的方式呈现了自己童年的记忆碎片。对于在明尼苏达州一个矿业小镇长大的迪伦来说,钢铁的质感与机械的语言贯穿于其成长的记忆中,在此系列的创作中,迪伦将各种铁制用品进行拼贴与组合,呈现了当日常材料转变成为艺术作品时所蕴含的巨大能量。

▲ 铁艺作品
而饱满而丰盛的平凡之路系列则呈现了一些反复出现却各具特色的美式场景,通过对包括汽车旅馆、延展的公路、路边小餐厅等普遍化的日常意向进行表现性的描述,将客观世界与想象存在有机统一,在对于生命的强烈感触之中,勾勒出充满张力与希望的世界。
对于鲍勃·迪伦来说,生命不止,前进不止。已经79岁高龄的他今年年初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他的新歌《最卑鄙的谋杀》(Murder Most Foul),这首长达17分钟的歌曲叙述了上世纪60年代众多流行文化事件和反文化运动,重返肯尼迪被刺杀的时间节点。
这个一直能给世人惊喜与期待的“活化石”级人物这么多年来都从未停止对自己内心声音的寻找,不论是音乐、诗歌还是绘画,他都从未在乎过世人给他的定义与标签,总能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来一次又一次打破世人的眼光。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0月18日。
4.
关于艺术家

鲍勃·迪伦是全球最具影响力和开创性的艺术家之一。1960年代初期,他在纽约格林尼治村的民谣音乐舞台上初试啼声,一炮打响。此后数十年,他售出1.25亿张唱片,佳作叠出,其中不乏世界流行的伟大歌曲。年复一年,他穿梭在全球各地,每年举办将近100场现场音乐会。观众们既热爱他的经典作品,也追捧他的新尝试。近年来,他的写作和视觉艺术才华也逐渐为世人所知,人气和声誉更上一层楼。2004年,他的回忆录《编年史:第一卷》全球畅销,连续19周跻身《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过去几年,他的诸多大型画作和铁艺雕塑均在世界最知名的博物馆和画廊展出。
因为杰出的文化贡献,鲍勃·迪伦收获了无数荣誉和嘉奖,并于2016年12月因其“在伟大的美国传统歌曲中注入新的诗意表达”而荣膺诺贝尔文学奖。2012年,奥巴马总统向他颁发美国平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鲍勃·迪伦获得过11个格莱美奖项,6次进入表彰发行历史至少25年的“具有实质或历史重大意义的”录制唱片的格莱美名人堂。
文,责编 | yyc
5.
购票信息
小编特别提醒大家:由于展览延期一个月,早鸟票在8.31期间均可使用噢。
此外,今日美术馆携手礼橙专车,制造“礼橙相伴,艺享生活”系列惊喜,邀您共赴鲍勃·迪伦艺术大展。
今日美术馆 x 礼橙专车 系列惊喜
惊喜一:周末到店出行优惠
8月31日前乘坐礼橙专车前往今日美术馆
周末出行可享低至七折优惠,最高抵扣20元
惊喜二:到店领取定制红包
馆内可领取最高价值100元出行红包
数量有限,送完为止
惊喜三:免费门票留言赢取
粉丝互动留言还有机会赢取免费门票
惊喜四:滴滴用户独家门票折扣
滴滴用户凭当天礼橙专车行程记录
可享今日美术馆鲍勃·迪伦大展门票95折优惠

扫码即可领取专属出行礼包
《剑桥鲍勃·迪伦手册》


鲍勃·迪伦 I'm not there多功能Mot香囊


阅读原文领取今日美术馆 x 礼橙专车专属福利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