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号展厅由“粟上海·公共艺术与社区营造计划”、“社区枢纽站”项目及参与其中的部分艺术家作品这两部分组成,呈现的是社区美术馆式公共教育与志愿者参与的运营案例,特别是2018年开始的两种方法,一种是依托于美术馆,一种是依托于策展人而形成的项目实践。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2号展厅现场照片
3号展厅是由“专业团队×新浜乡居”“同济学生×上海乡村”和“FA公社/设计师民宿”三个部分所组成的,从建筑、规划与景观设计的专业来呈现乡村认识及在上海的乡建推动力。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3号展厅现场照片

4号展厅展示了上海各街镇艺术社区活动的九个案例,这九个案例分别代表了:一、公共文化在行政层面上的创新,如“宝山众文空间”、“宝山市民美育大课堂”;二、策展人、艺术家和设计师的“社工化”转型,如“边跑边艺术小组”、“新华路敬老村改建”;三、社区主体在公共文化中的创新力,如“陆家嘴‘不停车场’”、“愚园路故事商店”;四、艺术乡建在上海乡村的运作,如“崇明乡聚实验田”、“金山水库村水库里”、“闵行田园众创艺术社区”。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4号展厅现场照片

艺术社区是对那些在社区的公共文化生活与艺术项目互动后,所形成的社区形态的指称,而本次“艺术社区在上海:案例与论坛”是为同类课题实践内容所作的“启动式”展览,也是以策展人视角选择的案例集成。
启动日现场,我们还准备了工作坊体验及媒体专场。
工作坊体验照片

媒体专场
本次论坛邀请了张佳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老羊(自由艺术家)、耿敬(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研究所、上海大学教授)、潘守永(上海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图书馆馆长)四位嘉宾分别从不同视角分享他们对此话题的见解。
论坛现场照片

错过论坛的朋友们也别着急
本次展览将会一直持续至9月22日,“艺术社区在上海:案例与论坛”项目期待您的到来!
届时也会有许多精彩线下工作坊报名及论坛活动,请持续关注刘海粟美术馆官方公众号推送!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