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云朗读第5期 | 画家包林释读吴冠中手稿《笔墨等于零》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云朗读第5期 | 画家包林释读吴冠中手稿《笔墨等于零》 吴冠中 手稿 笔墨等于零 画家 包林 诞辰 文章 系列 活动 先生 崇真艺客



纪念吴冠中百年诞辰
文章(手稿)朗读系列活动


值吴冠中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美育人生——吴冠中百年诞辰艺术展》正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展览是对吴先生一生在国民美育启蒙中所产生的影响做的一次宏大表述,包含吴先生优秀作品111幅,以及相关的文献、图片、文章、手稿和画具等。


我们特别邀请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学者以及公众,朗读展览中呈现的吴先生手稿以及相关文章,以声音表现与图像叙事相结合的艺术方式,传播和共享吴冠中先生的艺术思想。


朗读嘉宾:包 林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绘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活动主办: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公共教育与对外关系部


活动协办:

北京悦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朗读嘉宾

云朗读第5期 | 画家包林释读吴冠中手稿《笔墨等于零》 吴冠中 手稿 笔墨等于零 画家 包林 诞辰 文章 系列 活动 先生 崇真艺客

包 林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绘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1986年赴法国公费留学,就读巴黎第一大学获硕士及博士学位,并研修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及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1995年回国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2000年至2004年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所所长、教授。2005年至2008年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绘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至今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笔墨等于零》是吴冠中先生写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一篇重要文章,核心内容为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文章发表后,引起了美术界的大讨论,并进而在更大范围内产生影响。该篇手稿正在清华艺博《美育人生——吴冠中百年诞辰艺术展》中展出。

为便于听众更好地理解,包林教授在朗读该文时,对个别文词进行了更为通俗易懂的释读。

吴冠中手稿文章
《笔墨等于零》

云朗读第5期 | 画家包林释读吴冠中手稿《笔墨等于零》 吴冠中 手稿 笔墨等于零 画家 包林 诞辰 文章 系列 活动 先生 崇真艺客

吴冠中手稿《笔墨等于零》第1页

吴乙丁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

我国传统绘画大都用笔、墨绘在纸或绢上,笔与墨是表现手法中的主体,因之评画必然涉及笔墨。逐渐,舍本逐末,人们往往孤立地评论笔墨。喧宾夺主,笔墨倒反成了作品优劣的标准。

构成画面,其道多矣。点、线、块、面都是造型手段,黑、白、五彩,渲染无穷气氛。为求表达视觉美感及独特情思,作者寻找任何手段,不择手段,择一切手段。果真贴切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成为杰作,其画面所使用的任何手段,或曰线、面,或曰笔、墨,或曰××,便都具有点石成金的作用与价值。价值源于手法运用中之整体效益。威尼斯画家味洛内则(Veronese)指着泥泞的人行道说:我可以用这泥土色调表现一个金发少女。他道出了画面色彩运用之相对性,色彩效果诞生于色与色之间的相互作用。因之,就绘画中的色彩而言,孤立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无所谓优劣,往往一块孤立的色看来是脏的,但在特定的画面中它却起了无以替代的效果。孤立的色无所谓优劣,则品评孤立的笔墨同样是没有意义的。

云朗读第5期 | 画家包林释读吴冠中手稿《笔墨等于零》 吴冠中 手稿 笔墨等于零 画家 包林 诞辰 文章 系列 活动 先生 崇真艺客

吴冠中手稿《笔墨等于零》第2页

吴乙丁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屋漏痕因缓慢前进中不断遇到阻力,其线之轨迹显得苍劲坚挺,用这种线表现老梅干枝、悬崖石壁、孤松矮屋之类别有风格,但它替代不了米家云山湿漉漉的点或倪云林的细瘦俏巧的轻盈之线。若优若劣?对这些早有定评的手法大概大家都承认是好笔墨。但笔墨只是奴才,它绝对奴役于作者思想情绪的表达,情思在发展,作为奴才的笔墨手法永远跟着变换形态,无从考虑将呈现何种体态面貌。也许将被咒骂失去了笔墨,其实失去的只是笔墨的旧时形式,真正该反思的应是作品的整体形态及其内涵是否反映了新的时代风貌。

云朗读第5期 | 画家包林释读吴冠中手稿《笔墨等于零》 吴冠中 手稿 笔墨等于零 画家 包林 诞辰 文章 系列 活动 先生 崇真艺客

吴冠中手稿《笔墨等于零》第3页

吴乙丁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岂止笔墨,各种绘画材料媒体都在演变,但也未必变了就一定新,新就一定好。旧的媒体也往往具备不可被替代的优点,如粗陶、宣纸及笔墨仍永葆青春,但其青春只长驻于为之服役的作品的演进中。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正如未塑造形象的泥巴,其价值等于零。

专题展览


云朗读第5期 | 画家包林释读吴冠中手稿《笔墨等于零》 吴冠中 手稿 笔墨等于零 画家 包林 诞辰 文章 系列 活动 先生 崇真艺客


展览时间
2019年11月1日起
展览地点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一层展厅

云朗读第5期 | 画家包林释读吴冠中手稿《笔墨等于零》 吴冠中 手稿 笔墨等于零 画家 包林 诞辰 文章 系列 活动 先生 崇真艺客


云朗读第5期 | 画家包林释读吴冠中手稿《笔墨等于零》 吴冠中 手稿 笔墨等于零 画家 包林 诞辰 文章 系列 活动 先生 崇真艺客


云朗读第5期 | 画家包林释读吴冠中手稿《笔墨等于零》 吴冠中 手稿 笔墨等于零 画家 包林 诞辰 文章 系列 活动 先生 崇真艺客


美育人生——吴冠中百年诞辰艺术展
部分展品

云朗读第5期 | 画家包林释读吴冠中手稿《笔墨等于零》 吴冠中 手稿 笔墨等于零 画家 包林 诞辰 文章 系列 活动 先生 崇真艺客

《水乡》  吴冠中   1980

木板油画   61cm×46cm

中国美术馆藏


云朗读第5期 | 画家包林释读吴冠中手稿《笔墨等于零》 吴冠中 手稿 笔墨等于零 画家 包林 诞辰 文章 系列 活动 先生 崇真艺客

《再绘高昌(高昌遗址之二)》  吴冠中   1987

纸本设色   61.4cm×45.9cm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云朗读第5期 | 画家包林释读吴冠中手稿《笔墨等于零》 吴冠中 手稿 笔墨等于零 画家 包林 诞辰 文章 系列 活动 先生 崇真艺客

《伏(人体)》  吴冠中   1990

布面油画   73cm×61cm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云朗读第5期 | 画家包林释读吴冠中手稿《笔墨等于零》 吴冠中 手稿 笔墨等于零 画家 包林 诞辰 文章 系列 活动 先生 崇真艺客

《直节如竹》  吴冠中   1993

纸本水墨   76.5cm×69cm

吴可雨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云朗读第5期 | 画家包林释读吴冠中手稿《笔墨等于零》 吴冠中 手稿 笔墨等于零 画家 包林 诞辰 文章 系列 活动 先生 崇真艺客

《忆西双版纳》  吴冠中   1996

布面油画  79.8cm×60.2cm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云朗读第5期 | 画家包林释读吴冠中手稿《笔墨等于零》 吴冠中 手稿 笔墨等于零 画家 包林 诞辰 文章 系列 活动 先生 崇真艺客

《瓜藤》  吴冠中   1996

布面油画  73cm×91.1cm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云朗读第5期 | 画家包林释读吴冠中手稿《笔墨等于零》 吴冠中 手稿 笔墨等于零 画家 包林 诞辰 文章 系列 活动 先生 崇真艺客《春雪》  吴冠中   1996
布面油画   30cm×59cm
吴可雨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云朗读第5期 | 画家包林释读吴冠中手稿《笔墨等于零》 吴冠中 手稿 笔墨等于零 画家 包林 诞辰 文章 系列 活动 先生 崇真艺客

《新城(二) 》  吴冠中   1996

纸本设色   66.8cm×135.5cm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云朗读第5期 | 画家包林释读吴冠中手稿《笔墨等于零》 吴冠中 手稿 笔墨等于零 画家 包林 诞辰 文章 系列 活动 先生 崇真艺客

《水乡》  吴冠中   1997

纸本水墨   45cm×48cm

吴可雨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云朗读第5期 | 画家包林释读吴冠中手稿《笔墨等于零》 吴冠中 手稿 笔墨等于零 画家 包林 诞辰 文章 系列 活动 先生 崇真艺客

《蚱蜢舟》  吴冠中   1998

布面油画   69.2cm×69cm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云朗读第5期 | 画家包林释读吴冠中手稿《笔墨等于零》 吴冠中 手稿 笔墨等于零 画家 包林 诞辰 文章 系列 活动 先生 崇真艺客

《生命》  吴冠中   2001

布面油画   65.3cm×79.2cm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云朗读第5期 | 画家包林释读吴冠中手稿《笔墨等于零》 吴冠中 手稿 笔墨等于零 画家 包林 诞辰 文章 系列 活动 先生 崇真艺客

《春花》  吴冠中   2001

纸本水墨设色   48cm×45cm

吴可雨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云朗读第5期 | 画家包林释读吴冠中手稿《笔墨等于零》 吴冠中 手稿 笔墨等于零 画家 包林 诞辰 文章 系列 活动 先生 崇真艺客

《桃色的云》  吴冠中   2002

纸本水墨设色   40cm×45.5cm

吴可雨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云朗读第5期 | 画家包林释读吴冠中手稿《笔墨等于零》 吴冠中 手稿 笔墨等于零 画家 包林 诞辰 文章 系列 活动 先生 崇真艺客

《红墙》  吴冠中   2003

木板油画   39cm×59.2cm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云朗读第5期 | 画家包林释读吴冠中手稿《笔墨等于零》 吴冠中 手稿 笔墨等于零 画家 包林 诞辰 文章 系列 活动 先生 崇真艺客

《桃》  吴冠中   2003

布面油画   80cm×65cm

吴可雨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云朗读第5期 | 画家包林释读吴冠中手稿《笔墨等于零》 吴冠中 手稿 笔墨等于零 画家 包林 诞辰 文章 系列 活动 先生 崇真艺客

《红绿层楼》  吴冠中   2006

纸本水墨设色   49cm×45cm

吴可雨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云朗读第5期 | 画家包林释读吴冠中手稿《笔墨等于零》 吴冠中 手稿 笔墨等于零 画家 包林 诞辰 文章 系列 活动 先生 崇真艺客《秋声赋》  吴冠中   2007

纸本水墨设色   122.5cm×60cm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点击查看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恢复开放公告

开馆时间

8月1日起实行限流预约参观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

每周二9:00-12:00(校内学生专场)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参观预约

云朗读第5期 | 画家包林释读吴冠中手稿《笔墨等于零》 吴冠中 手稿 笔墨等于零 画家 包林 诞辰 文章 系列 活动 先生 崇真艺客


地址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校内,主楼东侧。

校外观众请从清华艺博东侧“艺博专用通道”进校入馆。

车辆禁止入校,提倡绿色出行。

云朗读第5期 | 画家包林释读吴冠中手稿《笔墨等于零》 吴冠中 手稿 笔墨等于零 画家 包林 诞辰 文章 系列 活动 先生 崇真艺客

地铁路线

13号线  五道口站,A(西北)出口出站。

15号线  清华东路西口,C(西南)出口出站。


公交路线

五道口站 508、307、331、375、429、549、562、630、86、运通126。

清华东路西口 333、355、438、466、594、913、 运通110、快速直达专线82。


艺博官网

https://www.artmuseum.tsinghua.edu.cn/


数字展厅

https://www.artmuseum.tsinghua.edu.cn/cpsj/zlxx/szzt/


艺博网店

https://shop402247198.taobao.com/



项目策划/张明

项目执行/张明 王玟惠

图文编辑/垚梦

视觉统筹/王鹏
题图设计/杨晖

图片摄影/肖非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带您走进艺术殿堂


云朗读第5期 | 画家包林释读吴冠中手稿《笔墨等于零》 吴冠中 手稿 笔墨等于零 画家 包林 诞辰 文章 系列 活动 先生 崇真艺客

艺博微信二维码


云朗读第5期 | 画家包林释读吴冠中手稿《笔墨等于零》 吴冠中 手稿 笔墨等于零 画家 包林 诞辰 文章 系列 活动 先生 崇真艺客

艺博微博二维码


云朗读第5期 | 画家包林释读吴冠中手稿《笔墨等于零》 吴冠中 手稿 笔墨等于零 画家 包林 诞辰 文章 系列 活动 先生 崇真艺客

艺博网店二维码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