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平 图片艺术家惠允
在时空中发生的

无题, 2003
纸本炭笔
108 x 75 cm
我的作品是从一个圆的基本图形逐渐过渡与微观的细胞相融合,在宏观与微观之间寻找确切的位置。图像的形式从大的充满空间的圆,渐渐分解成为游动的点,不断游离于这种时间与空间的不确定的平衡中,通过色彩的一次次覆盖,将表层的图像逐渐隐到后面,最终消失于涌动之中,在平面艳丽的色彩后面,有另一个深度与层次,有着暗示与隐喻,意义与象征。
——谭平

无题, 2003
纸本炭笔
108 x 78 cm

无题, 2003
纸本炭笔
108 x 75 cm

“空间”,是谭平艺术最直观的拓展。无论是中国美术馆的圆厅,还是从偏锋艺术中心挑空二楼俯视一楼平展作品的设计,均是如此。整体化的“剧场性”是后期抽象艺术的重要特征,“抽象艺术”似乎宿命般的必然走向空间。“时间”是谭平新作的另一重点,无论是耗费6 小时之久镌刻40 米长线,还是设定规定时间的创作前提,它们无不是对时间流逝中“过程”的记录。极简的形式、时间、空间,构筑了谭平艺术的基本结构,但创造某种形式,或者创作某种直接的观念系统,已经不再是他追求的最终目的。
——《庖丁解牛:谭平艺术中的时空、身体与观念》盛葳 2015


谭平作品在视觉上呈现出的“极简”,实际上承载于贯穿其艺术创作始终的时空逻辑,也正是藉由这个逻辑,他将自己的创作从当下艺术界追求表面形式、甚至于哗众取宠的风气中解脱出来,专注于探索作品内在的时空张力,在与时间、空间的碰撞中,在偶然与必然间,创造。



体验与过程

无题, 2014
纸本炭笔
78 x 108 cm

无题, 2014
纸本炭笔
38 x 54 cm

无题, 2014
纸本炭笔
55 x 78 cm

在谭平的作品中,最带有东方书写特质的作品可能就是2014
年开始画的一系列素描作品。谭平信手在纸上或板上划出一道道线条,或重或缓,或粗或细,线条之间相互错落交织,也喻示着在人生经历中的走走停停。通过同时展出的影像记录会发现,谭平关注的并非最终的作品结果,而是强调自己在书写过程中对于时间和身体动作的内心感受,以及炭笔在纸上涩涩前行甚至崩断所造成的那些细微的声音与痕迹,这些痕迹指向的,是那些永不可复制,却又带有强烈个人烙印的时间、体验和过程。



“画画”这个阶段最初始于2013年以来的一系列木炭条素描,而后成功地实现在画布上,是谭平最新的转型,这一时期的作品打破了他此前对画面每次进行全面涂绘和覆盖的习惯,笔触和色块更加随机性的、不确定的排列组合,画面在不断割裂和重组的过程中达成了面与线、形与色、空间与时间等诸种因素的全新互动与平衡。这个最新阶段的出现,象征着主体和载体的完美融合,“绘画”和“自我”已经达成物我两忘的境界,画面所试图表现的客体已不再重要,并处在渐行渐远的趋势中。
——《关于“画画”的言说-简述谭平的抽象艺术》李旭 2015

无题, 2015
布面油画
160 x 200 cm

无题, 2014
布面丙烯
200 x 300 cm

无题, 2016
布面丙烯
200 x 300 cm
关于艺术家

2020年7月15日-9月1日
10:00-18:00 ( 周一闭馆 )
北京798艺术区2号院 B-11
关于画廊
M: +86 18210011135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