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弗朗索瓦·米勒
JEAN FRANCOIS MILLET
让·弗朗索瓦·米勒,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们爱戴的画家。他那纯朴亲切的艺术语言,尤其被广大法国农民所喜爱。
…
作为法国巴比松派的一员
米勒非常真诚观察自然的
以其画面中感人的人性
在法国乡村风俗画中闻名
×
《播种者》
1850年
收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101×82.5 CM
这幅画招到了“高等市民”的不安,他们在播种者那充满韵律感和强有力的动作中看到了类似六月革命时巴黎街头人民的形象。但当时的进步人士却有不同的反映。

《牧羊少女》
1864年
巴黎奥赛美术馆
在这幅画中,画家捕捉了一个十分抒情的牧羊生活场面(天空、草原、羊群、祈祷着的少女):高高的地平线,平坦与辽阔无垠,牧羊女披着旧毛毡披肩,围着红头巾,孤独地与羊群为伴……这个头上包着暗红色绣花毧帽,身上披着厚重毛毡的牧羊女,背对着羊群与彩霞,兀自编织着手上的毛线衣,她微躬的身影与专注的神情,宛如祷告般的虔诚。
《拾穗者》
1857年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这幅画描写了一个农村中最普通的情景:秋天,金黄色的田野看上去一望无际,麦收后的土地上,有三个农妇正弯着身子十分细心地拾取遗落的麦穗,以补充家中的食物。她们身后那堆得像小山似的麦垛,似乎和她们毫不相关。我们虽然看不清这三个农妇的相貌及脸部的表情,但米勒却将她们的身姿描绘有古典雕刻一般庄重的美。

《扶锄的男子》
1862年
旧金山私人收藏
1862年米勒完成《扶锄的男子》,强烈地表现出生活痛苦的分量。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一个青年农民正在扶锄喘气。这个人从早到晚难以直腰,只能偶然停下来,喘一口气。
《晚祷》/《晚钟》
1859年
巴黎卢浮宫

这幅画深刻地反映了一种复杂的农民精神生活:画面上,夕阳西下,一天辛勤的田野劳作结束了。一对农民夫妇刚听到远方的教堂钟响,便自然而然地、习惯地俯首摘帽祷告。画家着重于描绘这两个形象对命运的虔诚。在充满黄昏雾气的大地上,立着两个农产品的创造者,他们感谢上帝赐予他们一天劳动的恩惠,并祈求保佑。

《喂食》
1872年
巴黎卢浮宫
《喂食》上这依次大小坐在门槛上的三个孩子,显得十分天真,在等待母亲一勺一勺地轮流给他们喂饭。石头屋墙的尽头,也是画面的最右侧,可以看到孩子的父亲在地里劳动,那是个养家活口的主人。此情此景凡在农村里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都能亲身感受到的。所以米勒的油画在我国广大观众中会有更强的共鸣性。

在米勒之前的绘画里,往往描绘历史或圣经人物、神话英雄,以及所谓的“更高尚的臣民”,而米勒用同样严肃和敬畏的的方式——描绘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
- END -
参考资料:
巴比松派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素描手稿欣赏
米勒:最穷苦潦倒的画家,却画出了最温暖的画
米勒,让人动容的画家
大师一窥┃米勒作品欣赏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