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 | 露琪塔·乌尔塔多逝世,享年99岁:于迁徙中栖居这星球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2020年8月14日,豪瑟沃斯画廊满怀悲恸地宣布,我们敬爱的朋友与同事、艺术家露琪塔·乌尔塔多(Luchita Hurtado)辞世,享年99岁。谨以此文缅怀这位令人尊敬的当代艺术家,我们将把对乌尔塔多的尊敬与怀念深深留存心底。

▲ 露琪塔·乌尔塔多(Luchita Hurtado),© 露琪塔·乌尔塔多,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
露琪塔·乌尔塔多1920年出生于委内瑞拉迈克蒂亚,在其80年的实践里,乌尔塔多一直在探索身体及其情境(自然、环境、宇宙)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借此表达普遍性和超越性的问题。她通过对抽象、神秘主义、形体及风景的融合来发展自己的艺术语汇,以非常规的技巧、材料及风格进行了丰富的实验,回应着她的多元文化与经验环境,并借此塑造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乌尔塔多在1928年移居美国纽约,并在那里参加了艺术学生联盟(Art Students League)的课程。1940年代末,她搬往墨西哥城,随后又迁居旧金山湾,并经常访问新墨西哥州的陶斯,并最终定居于洛杉矶。▲ 露琪塔·乌尔塔多今年早前在位于洛杉矶圣塔莫尼卡(Santa Monica)的居家工作室中发来慰问,并勉励大家一起行动,克服疫情,在视频中,艺术家说道“当我仰望,在天空的颜色下,这像是一趟奇妙的旅程,汹涌而来。这让我觉得我是这个星球的居民,在这里待着我太开心了。”© 露琪塔·乌尔塔多,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
虽然乌尔塔多与许多国际知名的艺术家和知识分子(比如墨西哥壁画运动及超现实主义的成员)都有所联系,但她的实践始终都是独立的。她的作品延续了对自我肯定的考察,用色明亮、表达丰富。乌尔塔多的作品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继续发展,明显地呈现出一种对自然主义的表现和具象的转向,并产出了一批被称作“我是”(I am)的自画像。这批画作以一种个人的视角看待身体,并将我们和她自己的目光汇合到一起,创作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效果——以地板作为背景,并把柔和的形体线条置于硬朗的几何边缘之上。▲ 露琪塔·乌尔塔多(Luchita Hurtado)《无题》(Untitled),约1951年,珍妮特·德莱森·拉帕波特(Janet Dreisen Rappaport)通过2019年收藏家委员会(2019 Collectors Committee)赠予洛杉矶郡立美术馆,© 露琪塔·乌尔塔多,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Genevieve Hanson随后,乌尔塔多又创作了一系列超现实主义的身体风景,其中以人体呈现出山峦和沙丘的形态,强调了肉体和自然世界之间的相互联系——而这种微妙的平衡现在正面临危险。乌尔塔多意识到了这一生态危机的紧迫性,而她对环境的关注也始终影响着她不断扩张的视觉语言。▲ 露琪塔·乌尔塔多(Luchita Hurtado), 圣莫尼卡(加利福尼亞州),2020,© 露琪塔·乌尔塔多,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Fredrik Nilsen从始至终,绘画就是我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洗衣做饭、相夫教子,也会提笔写诗,记录平凡日子的同时记载梦想。但最为重要的是,我从未停下画笔,并一直认为自己是位画家。
▲ 露琪塔·乌尔塔多,《露西亚-黑暗岁月》,约1945,油彩 木板,40.6 x 20.3厘米/16 x 8英寸 ©️ 露西亚·乌尔塔多,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
豪瑟沃斯于2019年宣布代理露琪塔·乌尔塔多,并于为其于纽约69街展览空间举办了首场个展「黑暗岁月」(Dark Years),其后艺术家亦于伦敦蛇型赛克勒美术馆(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及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LACMA)举办巡回个展「我生活过,我死亡过,我还将重生」(I Live I Die I Will Be Reborn),2020年豪瑟沃斯苏黎世艺术空间亦举办了艺术家个展「就在街那边」(Just Down The Street)。豪瑟沃斯全球团队对艺术家的离世致以最诚挚的缅怀。
▲ 「露琪塔·乌尔塔多:我生活过,我死亡过,我还将重生」(Luchita Hurtado: I Live I Die I Will Be Reborn)展览现场图,2019,伦敦蛇形画廊赛克勒美术馆 © 露琪塔·乌尔塔多,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Hugo Glendinning
1920年,露琪塔·乌尔塔多出生于委内瑞拉一个海滨小镇迈克蒂亚(Maiquetía)的加拉加斯郊外,她对早年在故乡的生活有着独特的回忆——躲在大如扇子的树叶下,观察螃蟹们沿着沙滩一路疾行是她一生不能磨灭的美好记忆。她说:“我记得在炎热的天气里坐在小溪之中,吃着芒果,对自己说,这大概就是最好的日子了吧。”童年的时光看似平淡,实则珍贵,以至于99岁的她还记得在年幼时看到的那只从茧中冒出的蝴蝶,并沉浸在这种目睹奇迹的喜悦中。或许,乌尔塔多对于“人类的身体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与自然不可分割”这一信仰正是源自于幼时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当然,现在的她也会为童年的好奇心而感到惭愧,她曾为观察蝴蝶翅膀上的非凡图形而将其固定在木板上,如今,热爱自然的乌尔塔多认为这是“极大的罪过”,并坦言:“我仍然在对那只蝴蝶说对不起,希望它能听到我的声音。”▲ 露琪塔·乌尔塔多于加利福尼亚州马里布,这一带曾遭受野火的破坏。她的近期作品聚焦于气候变化以及她对环境的担忧。© 露琪塔·乌尔塔多,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Max Farago乌尔塔多一生频繁迁徙,年幼的她并没有在委内瑞拉停留许久,八岁时,父母离异,母亲筹集了足够的资金,带着她辗转来到了纽约后,乌尔塔多便再也没有见过她的父亲,她的弟弟也被留在了故乡。乌尔塔多搬至纽约后住在因伍德的拉丁裔社区,由姨妈及祖母抚育长大,并教她缝制、钩针和绣花。步入高中,乌尔塔多十分注重教育对人生的影响,因而选择了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女子高中就读,即使这意味着每天超过两小时的通勤,她依旧对校园生活保有热情。她开始学习艺术,并逐渐对反法西斯的政治运动产生了强烈兴趣。高一期间,学校杂志封面评定为周边公园作画的候选人时,乌尔塔多有幸入选,获得了公园的钥匙以便参观及绘画,她因这次评选受到了鼓舞,并因学校对她的信任而感到幸福,从而更坚定了她对艺术的热爱。尽管她的母亲一直认为她在高中学习的是服装设计,乌尔塔多回忆说:“ 毕业时,我的母亲发现这是一所艺术学校,她感到非常难过。但当我说,这是我的激情所在时,她也表示理解。”▲ 1935年的露琪塔·乌尔塔多,图片来源:蛇形画廊
毕业之后,乌尔塔多于西语报纸《新闻报》(La Prensa)做志愿工作,并在这里遇到了她的第一任丈夫——一位年纪大她一倍的才华横溢的智利记者丹尼尔·索拉(Daniel de Solar)。婚后,索拉为乌尔塔多引荐了许多拉丁艺术家和作家,其中包括墨西哥著名艺术家鲁菲诺·塔马约(Rufino Tamayo)。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艺术和绘画创作。
▲ 露琪塔·乌尔塔多,《无题》,1945,蜡笔 墨水 纸上,12 ⅜ × 7 ⅝ 英寸,© 露琪塔·乌尔塔多,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 露琪塔·乌尔塔多,1947。摄影:Man Ray © Man Ray 2015 Trust/Artists Rights Society, New York/ADAGP, Paris怀孕时,乌尔塔多发现自己并不喜欢商店里贩售的孕妇装,于是开始缝制自己的衣服。她说:“我主要是自学,也借鉴了很多时尚元素。舒适是其一,喜欢是其二。”即使结婚生子后需要面对生活中琐碎的柴米油盐,乌尔塔多从未放弃过艺术创作,甚至在她与幼子被丈夫遗弃后,乌尔塔多为了转移悲伤,开始为百货公司罗德与泰勒(Lord & Taylor)制作富于想象力的装置,并为《Vogue》绘制插图以维持生计——到了晚上,她便拾起水彩和蜡笔,创作原始图腾一般的人体素描。也是差不多在那个时候,她的作品有了自己的一些个人风格。棕灰色调、几何图形和生理图像,以及民族风形成为了她绘画的标志。她的风格甚至影响了古巴艺术家代表,她当时的好友,林飞龙(Wifredo Lam)。 ▲ 露琪塔·乌尔塔多,《无题》,1981,油彩 画布,24 × 26 英寸,© 露琪塔·乌尔塔多,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 露琪塔·乌尔塔多,《无题》,大约于1947–49,油彩 画布,15 ¼ × 18 ¼ 英寸,© 露琪塔·乌尔塔多,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上世纪四十年代,乌尔塔多也在不断拓展自身的艺术圈。她通过好友艾尔斯·吉尔莫(Ailes Gilmour)认识了雕塑家野口勇(Isamu Noguchi),并成为了挚友,他们经常相约美术馆及画廊观展。1946年,对于乌尔塔多而言是颇有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内,野口勇将奥地利艺术家沃尔夫冈·帕伦(Wolfgang Paalen)介绍给她认识,帕伦与乌尔塔多情投意合,很快成为了她的第二任丈夫。同年,赫尔塔多看到了第一张从外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这对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回忆说:“当我看到地球的第一张照片时,在太空的黑暗中看到了这个行星,它给了我家人与孩子一般的温柔。我感到非常我是这个星球的一部分。” 此后,人与自然之间的这种相互联系感一直是她作品的中心主题。▲ 露琪塔·乌尔塔多,《无题》,1954,油彩 纸上,35 7/8 × 24英寸。© 露琪塔·乌尔塔多,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 露琪塔·乌尔塔多,《无题》,1969,油彩 画布,35 ¾ × 48 英寸,© 露琪塔·乌尔塔多,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帕伦是让乌尔塔多真正认识艺术界名流的人,其中就包括了美国先锋派古典音乐作曲家约翰·凯奇(John Cage)和美国现代舞大师莫斯·康宁汉(Merce Cunningham)。乌尔塔多和丈夫经常受邀去观看他们的演出。而当夫妻二人搬至墨西哥生活后,乌尔塔多又认识了许多墨西哥的艺术家,如超现实主义画家和小说家利奥诺拉·卡林顿(Leonora Carrington),以及现在闻名于世的弗里达·卡罗(Frida Kahlo)及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等艺术家。然而乌尔塔多和帕伦婚姻关系并没有维持非常久。由于两人在是否要小孩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最后乌尔塔多决定离开,独自居住在洛杉矶南边的一个小镇。不久之后,同为Dynaton运动的重要成员之一,且为帕伦好友的李·穆里坎开始和乌尔塔多同居。他们一起生活和工作了48年,直到李1998年去世。 ▲ 露琪塔·乌尔塔多(Luchita Hurtado)《无题》(Untitled),1971,油彩 画布 127 x 88.9 厘米 / 50 x 35 英寸,130.2 x 92.1 x 5.7 厘米 / 51 1/4 x 36 1/4 x 2 1/4 英寸(带框),© 露琪塔·乌尔塔多,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Jeff McLane
▲ 露西亚·乌尔塔多,《无题》,约1954,油彩 纸上,106 x 37.8 厘米/ 41 3/4 x 14 7/8英寸 ©️ 露西亚·乌尔塔多,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
正如艺术家在伦敦回顾展的策展人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说道:“露琪塔的身份一直在流动,这就令她的艺术特别有二十一世纪(的感觉)。我们必须明确地把她放在历史性前卫的语境之中,因为她是弗里达·卡洛(Frida Kahlo)的同代人,与迭戈·里维拉(Diego Rivera)相识,又嫁给了超现实主义的一位重要人物——沃尔夫冈·帕伦。她本人是精神超现实主义(spiritual surrealism)的重要人物,也与前哥伦布时期艺术有所关联,但我们不能将她限定于此。”▲ “生活会改变你”,乌尔塔多说道,这张照片是其子马特·穆里坎于1973年拍下的。“我曾经有过多重人生,但每一天,我都是截然不同的。”这段时期,乌尔塔多和丈夫李·穆里坎把圣莫尼卡机场的巴克机库(Barker Hangar)当成工作室。翌年,洛杉矶的女性大楼(Woman’s Building)举办了她的第一个个展,展出了她融合英语和西班牙语单词的画作。© 露琪塔·乌尔塔多,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Matt Mullican▲ 露琪塔·乌尔塔多(Luchita Hurtado)《无题》(Untitled),约1970年,油彩 画布 55.9 x 61 厘米 / 22 x 24 英寸,69.5 x 74.3 x 5.1 厘米 / 27 3/8 x 29 1/4 x 2 英寸(带框),© 露琪塔·乌尔塔多,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Jeff McLane乌尔塔多的作品模糊了宏观与微观世界间的界限;她不仅是精神超现实主义的开山鼻祖,同时也引领了环境艺术及女性艺术运动。在热情洋溢的油画、墨水素描、布料拼贴及带有图案的服饰中,乌尔塔多探索着万事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她完成于1970年代的绘画——起伏有致的身体变形为山峦,裸露的乳头与尖锐的树叶并置,形似腹部曲线的球状果实——象征着作为神圣存在的女性,是自身命运的强大主宰。乌尔塔多同时也在作品中融入了子宫的意象,而这一题材后来直到七十年代晚期才随着女性运动的发展而流行起来。▲ 露琪塔·乌尔塔多(Luchita Hurtado)《无题》(Untitled),约1970年,油彩 画布 43.2 x 35.6 厘米 / 17 x 14 英寸,© 露琪塔·乌尔塔多,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Jeff McLane难能可贵的是,乌尔塔多优雅的忽略了穷其一生去推销自己的作品的选择,而是默默且勤奋地不断产出——在餐桌上、在后院和斗室中,甚至一度在圣莫尼卡峡谷(Santa Monica Canyon)的一间独立工作室里(1951年,她搬到了洛杉矶)。▲ 露琪塔·乌尔塔多于亚利桑那州大峡谷,1970。© 露琪塔·乌尔塔多,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Lee Mullican“我始终没有停止绘画、观看和生活,这是同一件事,都是在求解生活。”直到乌尔塔多工作室的总监瑞安·古德(Ryan Good)在4年前偶然发现了近1200件未署日期的作品,大多签着姓名的首字母“LH.”。尽管家人和密友一直清楚乌尔塔多的创作,但更多的人则对她那跨媒介的创作方式、独特的视觉语汇和丰富的产出鲜有所知。▲ 在乌尔塔多位于圣莫尼卡的客厅内,摆放了其子马特·穆里坎(Matt Mullican)的抽象画,和老友利奥诺拉·卡林顿(Leonora Carrington)装裱的由曼·雷(Man Ray)于1948年为艺术家拍摄的黑白肖像。© 露琪塔·乌尔塔多,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Laura Joliet“我们对整个体量并不清楚,”古德一边说着,一边快速翻阅着一本相簿。“我之前知道露琪塔画过一些画,但去回顾她的整个艺术生涯,完全是另一回事。”他继续说道:“我们知道野口勇和山姆·弗朗西斯(Sam Francis)都有她制作的珠宝,艾格尼丝·马丁(Agnes Martin)有几件露琪塔做的衣服,戈登·昂斯洛·福特(Gordon Onslow-Ford)也有一些她做的东西,但她好像从来没有把自己其他的作品给过她认识的那些大艺术家们。”▲ 露琪塔·乌尔塔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塔莫尼卡的工作室,2019年1月。© 露琪塔·乌尔塔多,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Oresti Tsonopoulos露琪塔·乌尔塔多在八十年的实践里,一直在探索身体及其情境(自然、环境、宇宙)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借此表达普遍性和超越性的问题。在她的作品中,抽象和具象融合,产生出神秘的效果。与此同时,她多元的文化生活和事业也反映到了她作品所使用的兼容性媒介和形式技巧之上。但是,建构乌尔塔多的档案却困难重重,她一生频繁的迁徙既给她带去了丰富的人生阅历,也带来了作品的遗失。比如,在纽约和墨西哥城完成的早期作品,绝大部分都已经无踪无迹,甚至很多作品就连她自己也记不清了。“有些东西幸存了下来,有些则没有”,乌尔塔多则很坦然地说道,“我早已习惯了失去。”▲ 露琪塔·乌尔塔多(Luchita Hurtado),《肖像》(Portrait),1965/1968,油彩,纸上,61 x 48.3 cm / 24 x 19 in,© 露琪塔·乌尔塔多,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Jeff McLane▲ 露琪塔·乌尔塔多(Luchita Hurtado) ,《就在街那边》(Just Down the Street),1965,油彩,纸上,46.4 x 60.3 cm / 18 1/4 x 23 3/4 in,© 露琪塔·乌尔塔多,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Jeff McLane纵观乌尔塔多的艺术人生——包括她与奥地利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沃尔夫冈·帕伦(Wolfgang Paalen)及湾区抽象主义艺术家李·穆里坎(Lee Mullican)之间的婚姻,与各个艺术家之间的紧密联系,对家庭的付出,及对艺术的坚持——正如奥布里斯特所言,“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她游刃于不同的情境之间,并且在每个情境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乌尔塔多在经历了人生各种阶段后,终于能比任何人都有分量地说出这番话:“我已经知道自己将要去往某个地方,那里不是死亡,而只是我们跨过的一道坎。我也许无法回来告诉你,但如果可以的话,我会试着回来。如果你忽然看到一席粉色的天花板,那就是我了。”▲ 乌尔塔多曾用在新墨西哥州陶斯(Taos)的家门外找到的熊骨为她的第三任丈夫、照片中的艺术家李·穆里坎(Lee Mullican)制作过一条项链。“如果李还活着,”她告诉我,“我会非常高兴的,因为我们曾共度过一段人生。”他们有两个儿子,分别是画家马特·穆里坎和电影人约翰·穆里坎(John Mullican)。© 露琪塔·乌尔塔多,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Laura Joliet▲ 露琪塔·乌尔塔多,© 露琪塔·乌尔塔多,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Max Farago艺术家重要个展包括:2020年于豪瑟沃斯苏黎世举办的个展「就在街那边」(Just Down the Street);2020年于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举办巡展「我生活过,我死亡过,我将重生」(I Live I Die I Will Be Reborn),2019年于伦敦蛇形画廊举办巡展「我生活过,我死亡过,我将重生」(I Live I Die I Will Be Reborn)、2019年于豪瑟沃斯纽约空间举办的「露琪塔·乌尔塔多:黑暗岁月」(Luchita Hurtado: Dark Years)、2017年于加州圣莫妮卡安纳伯格社区海滨别墅举办的「图形和图标」( Figures and Icons)、2016年于加州洛杉矶PARK VIEW / PAUL SOTO画廊举办的个展「露琪塔·乌尔塔多,精选作品,1942-1950年」(Luchita Hurtado. Selected Works, 1942-1950)以及1974年于加州非盈利组织女子建筑(The Woman’s Building)举办的个展。
▲ 「露琪塔·乌尔塔多:就在街那边」展览现场图,2020,豪瑟沃斯苏黎世,© 露琪塔·乌尔塔多,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
▲ 露琪塔·乌尔塔多2019年于豪瑟沃斯纽约举办的个展「黑暗岁月」宣传片,© 露琪塔·乌尔塔多,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Max Farago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