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东时代美术馆展览“格物致知”开幕的同一天8月8日,林丛欣在新西兰的Govett-Brewster美术馆的个展“猪仔叹与毒物赋”(Pigs and Poison)也开幕了!
林丛欣身处于太平洋另一端的加利福利亚,新冠确诊人数仍高居美国各州榜首,因此她无法出席展览的布展和开幕,这对于艺术家和展览团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为了和无法见面的观众打个招呼,她在家中录制了一段视频,谈及近期的研究、创作、展览,以及自己的“灵感缪斯”——猫。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林丛欣在洛杉矶的工作室吧!
林丛欣的工作室像是一个工具房、杂物间、陶艺坊和炼丹室的结合体,视频中的她被制作中或已完成的作品环绕。她说到自己的成长是被19世纪的小说和美学塑造的(也许包含着对它的反叛?)。这位生活在当代,将林则徐想象为自己的祖先,还可能惊异于“火车进站”的艺术家,由于疫情期间的禁足,终于发现了电视,或许确切地说是发现了流行文化。电视剧里阴森诡异的狼人和吸血鬼等形象,也隐喻了对移民、异族和他者的恐惧,而在一些电视剧里成为青春幻想的投射对象,给林丛欣的创作也带来新的异想。
展览“猪仔叹与毒物赋”基于林丛欣对于污染和病毒如何被种族化的研究,一以贯之的是她对文献档案和鲜为人知的殖民历史的兴趣。填补或修复不一定是她的目的,留白和遗忘也能带来进一步言说的“底片空间”。始于对物的着迷与接触,她开始去了解它们的生产、制作和流通,大量阅读又反过来加深了她对无法言说的物及其历史的认识。这是一种“批判性虚构”的尝试,是由赛蒂亚·哈特曼(Saidiya Hartman) 在《维纳斯双幕剧》一文中提出的,指的是从叙事的基本元素出发进行重组、想象、拼搭,来试演当时当地曾可能发生的事、说过的话;也就是说这种尝试不在于回归现场,而是通过对不同事件的组装,在此刻连通过去、现在和将来。
(Artforum中文网不久之前发表了一篇赛蒂亚·哈特曼谈反抗史和废除主义想象的访谈,文章《维纳斯双幕剧》也授权在广东时代美术馆的线上期刊 On Our Times的第一期《南方以南》上全文刊登。)
对具体的展览空间作出回应,是林丛欣构思展览时必不可少的工作。在与新西兰团队的远程工作中,借助视频会议和3D模型,反复揣摩和调整空间的密度、作品与作品的关系以及观众的观看体验。当3D模型中的设想在实际空间实现时,想象与体验之间微妙的差异无法避免,现场的感受仍然不可替代。而在现实的种种变化下,我们的工作还会有怎样尝试和调试?

视频会议截图

展览现场

林丛欣个展“猪仔叹与毒物赋”原本定于今年三月份在广东时代美术馆开展,因疫情延迟至明年,欢迎阅读展览相关文章:身体与物之何为?| 林丛欣:猪仔叹与毒物赋。展览谈论身体与物、劳工与瘾、种族与瘟疫的交缠,计划在新西兰的Govett-Brewster美术馆、中国广州的广东时代美术馆和英国布里斯托的Spike Island巡展并且演化,在不同的机构的展出中有不同的作品和呈现,以回应每一站所在地的语境和展览空间。
“林丛欣:猪仔叹与毒物赋”
Govett-Brewster美术馆展览现场图
摄影:Sam Hartnett


《未来感染的历史》,2020
木材,钢铁,皮,绳,猪油,骨炭颜料,油,蜂蜡

《在我记忆中,父亲的房间在下雨(索拉里斯)》,2020
书籍,木材,船用环氧树脂,水泵,水,铝格板,植物材料,油画和照片

《害兽的远见》,2020
VR 头盔,皮,布,金属线

《中国城,三藩市,1907》,2020
油,蜡画,猪油,桦木板

《加州罂粟》,2020
寄生蜂,橡木汁墨水,吸水纸

《机器之言,吾父所写》,2019
铁,带刺铁丝,干墙壁,骨炭颜料


林丛欣 (生于1979年),毕业于布朗大学和旧金山艺术学院。她的创作涉及多种媒介,并融合霉菌、发酵、染料等有机材料及过程,跨越性别研究、后殖民主义、种族修辞、致瘾性药物史与植物学等领域。她的作品曾展出于匹泽学院(加利福尼亚,2020)、班芙中心(加拿大,2019)、当代美术馆(斯德哥尔摩,2017)、新美术馆(纽约,2017)等等。
“猪仔叹与毒物赋”展览由Govett-Brewster、广东时代美术馆和Spike Island共同委任。
推荐阅读

「艺式浓缩」计划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