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門简讯|张洹最新个展即将在俄罗斯盛大开幕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上海─藝術門荣幸助力《张洹:灰烬中的历史》展览,由迪米特里·奥兹科夫(Dimitri Ozerkov),阿娜斯塔西娅·伟雅廓(Anastasia Veialko)和巫鸿联合策划。作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博物馆之一,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首次为中国当代艺术家举办个展。此次展览呈现的一系列作品均彰显了张洹在传达其审美判断和社会评判时,对非常规材料和技法的惯常运用。展出的三十余件作品,分别取自艺术家的四个创作系列:香灰画,记忆门,转世革命/爱,和冬宫佛装置。张洹创作的多件《我的冬宫》新作品灵感来自艺术家的首次圣彼得堡之行。此次艺术家个展将在冬宫尼古拉斯大厅中完整呈现。
张洹运用香灰和老门板这两种媒介,描绘中国与俄罗斯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瞬间,展现了中俄两国的兄弟情谊。尤其是《我的冬宫》系列中的记忆门浅浮雕作品,是艺术家受博物馆启发而专程创作的。在2019年威尼斯双年展上,张洹被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策划的俄罗斯馆深切打动;同时,亚历山大·索科洛夫(Alexander Sokurov,生于1951年)和亚历山大·希什金-霍克赛(Alexander Shishkin-Hokusai,生于1969年)的装置作品激发了张洹去探索“俄罗斯方舟”的想法,并以此挖掘博物馆藏品中的历史记忆。《我的冬宫》作为此次展览中新的作品部分,传达出张洹对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馆藏和深深影响过他的艺术大师们的致敬。展览呈现共十三件记忆门木质浅浮雕作品,雕刻着从博物馆油画中抽取图像而制作成的丝网印刷照片。
▲《我的冬宫》1号, 2019 木刻、混合材料 144 x 315 x 15 厘米(上)▲《我的冬宫》15号, 2019 木刻、混合材料 122 x 322 x 13 厘米(下)
《1964年6月15日》(2008–12)是一件长达三十七米的香灰画,它的长度几乎占据了整个尼古拉斯展览大厅。这件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一张1990年初艺术家在北京鬼市上寻觅到的旧照片,并使用从佛教寺庙收集来的香灰制作完成。数桶的灰烬被运送到艺术家工作室后,再通过手工分类出二十种不尽相同的色调。香灰营造出一种历史真实感,并超越其物质特性,成为中国人民集体记忆,愿望和祈祷的象征。艺术家对佛教思想中的缘起笃信至深,这种与众不同的材质恰与之共鸣。

▲《十月革命》2019 布面香灰 247 x 400 x 5 厘米

▲ 《爱》2号, 2020 布面丙烯 300 x 400 x 5 厘米(上)
▲ 《爱》7号, 2020 布面丙烯 300 x 400 x 5 厘米(下)
原本是对《转世革命》系列的延续,艺术家现将两组新作重新命名为《爱》。《爱》系列作品是艺术家在居家隔离期完成,表现了病毒难以控制的本质及其对社会日常生活的影响。这些红色系列丙烯画标示着张洹重拾画笔和颜料进行创作。该系列中的前八幅《转世革命》作品来自佛学理念,即死亡不是结局,而是生命周期的自然组成部分;另外两幅《爱》则蕴含着这场肆虐中国和全球的疫情给艺术家所带来的个人体悟,动荡不安的现实世界令我们放慢脚步、开始反思,正如艺术家所形容的,这是“回到生活本质”的一种方式。
▲《转世革命》9 号, 2019 布面丙烯 286 x 360 x 5 厘米(上)
▲《转世革命》10号, 2019 布面丙烯 286 x 360 x 5 厘米(下)
作为对过往装置作品《三头六臂》和《六道轮回》的延续,《冬宫佛》系列展现出一个人性的兽性状态,汇聚着现代社会里人类自我的无限膨胀。这个庞然大物同时还象征着人与自然,以及现实与权威之间矛盾的二元对立。
▲《冬宫佛》铜、钢铁 1280 x 711 x 639 厘米《张洹:灰烬中的历史》展览由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当代艺术部门组织,作为博物馆20/21项目的一个部分,同时也获得来自多方的支持:一东基金陈宁宁太平绅士,李君宁博士和李小君女士,郑喻⼥⼠和Asymmetry艺术基金会,中国艺术基金会和藝術门画廊。
(艺术作品图片 ©藝術门画廊和张洹工作室)

ZHANG HUAN. In the Ashes of History
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20/21项目由博物馆于2007年成立,旨在研究和展览来自世界各地的当代艺术,并由此建立博物馆的当代艺术品馆藏。在展览规划上,该项目着重于五个方面:当代艺术界知名艺术家个展,来自各国的年轻艺术家群展,建筑展,摄影展以及题为“冬宫大型庭院雕塑”的项目。作为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20/21公众教育计划的一部分,博物馆举办了艺术家和策展人见面会,圆桌讨论,大师班和艺术家竞赛。迄今为止,该项目已举办了四十余个展览。
1965年出生于河南省安阳市,张洹在1988年毕业于开封的河南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他接受了大量学院训练,艺术生涯早期从事绘画创作,受到艺术家伦勃朗·凡·莱因和让-弗朗索瓦·米勒的启发。1993年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硕士进修,并在这段时间开始了让他身体和精神耐力备受考验的一系列行为创作;同时继续作画,并进一步掌握摄影与雕塑艺术。1998年至2005年在纽约工作与生活的经历极大影响了他的艺术生涯。目前,张洹工作和生活于上海和纽约。
张洹将佛教和中国文化范式下的抽象和极简主义相结合,在保持中国艺术家身份的同时,不断努力用现代主义技法为观看者带来新的共鸣。他的创作主题包罗万象包括宗教,家庭,政治,文化,贫困和饥荒。在张洹的艺术实践中,他使用种类繁多的材质和工具为作品注入一种综合性和观赏性。
由林明珠⼥⼠创⽴的藝術門画廊,如今已经成为推动亚洲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量之⼀。创⽴于2005年,藝術⾨在促进东⻄⽅国际对话以及跨⽂化交流上⼀直扮演着关键的⾓⾊。
通过对年度展览计划认真规划,藝術⾨为观众呈现美术馆级别的高质量展览,重新审视并挑战亚洲文化实践的看法。通过中国和海外艺术家的强力组合,画廊致力于展览策划并注重市场培育。藝術門画廊在香港的旗舰空间位于历史建筑毕打⾏,上海的空间则选址在外滩的核⼼区域。不仅拥有国际化的团队,藝術門的影响⼒更是遍及全球,参加了纽约军械库艺博会(The Armory Show)、科隆国际艺博会(Art Cologne)、⾹港巴塞尔艺博会(Art Basel)、弗⾥兹⼤师展 (Frieze Masters)以及⻄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等国际主流艺术展。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