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由新华社“声在中国”和网易云音乐共同推出的非遗音乐微纪录片《不曾遗忘的符号》正式上线,第一集节目把镜头瞄准了昆曲重镇苏州,从文化艺术底蕴深厚的“百戏之祖”汲取灵感和养分,带领观众“梦回牡丹亭”。
90后闺门旦刘煜和说唱歌手Gai跨界合作表演,当江湖说唱遇上绝美昆曲,不少人惊呼“次元壁破了”。

《不曾遗忘的符号》节目海报(图源:新华社)

“《沧海一声笑》三分逍遥三分豪迈,两分不羁两分侠气;《牡丹亭》三分婉约三分孤情,两分柔美两分艳丽。”(图源:新浪微博@昆曲刘煜)
十几分钟的短片不足以窥见昆曲魅力的全貌,但如果你因为那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产生了好奇和兴趣,那不妨再往前走一步。相信我,爱上昆曲,只需要一部青春版《牡丹亭》的时间!

宝藏姐姐刘煜在纪录片里的表演没看够不要紧,12月18日来广东艺术剧院,听她再唱【皂罗袍】,一起走进昆曲园林,品赏四百年不绝的牡丹情梦。



领衔主演本场演出的更有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俞玖林,作为最早饰演青春版《牡丹亭》“柳梦梅”的昆曲演员,他贡献了几百场完美精湛的演绎,在白先勇和无数戏迷眼中,他就是柳梦梅本人。

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
▪ 演出时间:
2020年12月18日(周五)20:00
▪ 演出场馆:
广东艺术剧院
▪ 演出票价:
180/280/380/480/680
▪ 演出时长:
约150分钟(含15分钟中场休息)
▪ 温馨提示:
1米以上观众凭票进场,1米以下儿童谢绝进场。
| 购票优惠 |
早鸟8折最后一天
优惠截止至9月3日0点
(购买280元及以上价位门票立享)
扫码直达购票通道▼

纪录片《昆曲六百年》开篇提到:每个民族都有一种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深刻地表现出那个民族的精神与心声,希腊人有悲剧,意大利有歌剧,俄国人有芭蕾,英国人有莎剧。他们对自己民族的“雅乐”都极端引以为傲。我们中国人的“雅乐”是什么?是昆曲。
作为中国最古老和最有影响力的戏曲剧种之一,昆曲拥有600多年的历史,流传深远。我国现存历史较长的地方剧种,几乎都受过昆曲艺术的影响,所以昆曲有“百戏之祖”、“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2001年,昆曲成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很多人开始去关注和探究中国古老的昆曲艺术。可不得不承认,此时昆曲也是寂寞和凋零的。
直到2004年,一部青春版《牡丹亭》“横空出世”,一扫昆曲界的寂寥,为昆曲走进现代人的生活打开新局面。
而今,青春版《牡丹亭》走遍大江南北,累计演出超过350场,所到之处场场爆满,更创下过单场7000人次观众的记录,热闹程度堪比明星演唱会。


青春版《牡丹亭》演出盛况
青春版《牡丹亭》由当代著名作家白先勇牵头制作,齐聚了两岸三地名家倾力打造。白先勇亲自参与删编剧本的工作,编剧小组的其他成员也多是研究汤显祖和《牡丹亭》领域的专家。不仅如此,白先勇更力邀“巾生魁首”汪世瑜和“昆曲皇后”张继青跨团合作,促进古老戏种的青春传承。
白先勇大刀阔斧地改编了《牡丹亭》,将原本五十五折的戏撮其精华删减成二十九折,分“梦中情”、“人鬼情”、“人间情”三大篇章。而12月广州将演的《牡丹亭》,又是“精华中的精华”,主创团队在全本的基础上再精选八个折目——《惊梦》《言怀》《道觋》《离魂》《冥判》《忆女》《幽媾》《回生》,用一晚上的演出极致展示昆曲经典的神韵风华。


白先勇和他的创作团队遵循“尊重古典而不因循守旧,利用而不滥用现代”的原则,根据21世纪的审美观,利用现代剧场的新概念,使传世经典以青春靓丽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
但青春版《牡丹亭》的基本原则没变:水磨腔的优美、笛声的悠扬、唱词的韵味、表演的四功五法。而这些所表达出的则是昆曲的灵魂:诗意和精致。

舞台上的唱功、歌舞和诗般的台词,不是西方观众所熟悉的一般歌舞,也不同于京剧,但它是美和奇的结合,这段爱情故事是中国戏曲对“罗密欧和朱丽叶”的回应。
——英国《泰晤士报》
青春版《牡丹亭》使昆曲观众年龄下降三十岁。
——《北京青年报》
看青春版《牡丹亭》,你得睁大眼睛,因为每一个场景都是视觉的享受。
——昆曲大师汪世瑜
我宁愿醉死在《牡丹亭》里,永远不要醒过来。
——大学生观众
制作总监:白先勇
当代著名作家。在读小学和中学时深受中国古典小说和“五四”新文学作品的浸染。童年在重庆生活,后随父母移居南京、香港、台湾,于台北市立建国中学毕业后入台南成功大学,一年后进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金大奶奶》。1960年与同学陈若曦、欧阳子等人创办《现代文学》杂志,发表了《月梦》、《玉卿嫂》、《毕业》等小说多篇。1961年大学毕业。1963年赴美国,到衣阿华大学作家工作室研究创作。1965年获硕士学位后旅居美国,任教于加州大学。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
俞玖林 饰 柳梦梅
国家一级演员,工小生。师从岳美缇、石小梅等老师,2003年拜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汪世瑜为师。南京大学(MFA)艺术硕士。曾荣获第2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首届昆剧艺术节“表演奖”;第四届、第五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全国昆曲优秀青年演员展演”十佳演员奖、十佳论文奖,名列榜首;第五届江苏省戏剧节“优秀表演奖”;首届“紫金京昆艺术紫金奖·表演奖”;第三届“江苏省文华奖——文华表演奖”;首届“苏州市文华奖·艺术展演季”文华荣誉奖。江苏省第四、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姑苏宣传文化领军人才”。
代表作有:昆剧青春版《牡丹亭》、新版《白罗衫》、新版《玉簪记》、《西厢记》,苏剧《花魁记》等大戏,以及《牧羊记·望乡》《长生殿·惊变》《占花魁·湖楼》等经典折子戏。领衔主演的青春版《牡丹亭》至今已全球巡演三百余场,先后以青春版《牡丹亭》等多部大戏参加众多国家级重要演出和有影响力的艺术节庆演出,走进多所著名高校,于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多地巡演;并多次出访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奥地利、希腊、日本、韩国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以表演和讲座等多种形式,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
第十三届江苏省人大代表。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苏州市政协委员。2007年被评为“感动苏州”十佳人物。2010年苏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3年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5年获评“苏州市劳动模范”。2016年被评为“江苏省先进工作者”。现任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副院长。
刘煜 饰 杜丽娘
国家三级演员,工五旦,振字辈。师从华文漪、柳继雁、汪世瑜、侯少奎、林继凡、顾湘、孔爱萍、陶红珍、沈丰英。2015年拜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张继青为师。她扮相秀丽,表演细腻。
曾荣获2009年红梅杯 “新苗奖”,苏州市第六届小戏小品大赛 “优秀表演奖”,2011-2012年度苏州市舞台艺术“新人奖”,第六届“江苏戏剧奖·红梅奖大赛”铜奖。主演的昆剧《白蛇传》获第二届江苏省“文华奖·文华表演奖”。第二届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京昆艺术紫金奖·优秀表演奖”,2016-2017年度苏州市“五一巾帼标兵”,苏州市第一届戏剧“兰花奖·优秀表演奖”、“兰花奖·特别荣誉奖”,2017-2018年度苏州市“新星奖”,荣获第三届姑苏宣传文化青年拔尖人才。
擅演大戏剧目有:青春版《牡丹亭》、《玉簪记》、青春版《白蛇传》、《阎惜娇》、现代昆剧《风雪夜归人》 、《活捉罗根元》及折子戏《幽闺记·踏伞》、《风云会·千里送京娘》、《雷峰塔·断桥》、《狮吼记·跪池》、《烂柯山·痴梦》等经典折子戏,成功塑造了杜丽娘、陈妙常、白素贞、阎惜娇等人物。
曾出访英国、法国、德国、美国、荷兰、俄罗斯、拉脱维亚、希腊、奥地利、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和港台地区。
演出剧团:江苏省苏州昆剧院
作为昆曲发源地职业院团,坚持古老的传统样式,纯正的昆剧风貌。继“传”字辈之后,相继培养“继、承、弘、扬、振”五代苏州昆剧人。王芳摘取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第二十四届上海白玉兰表演主角奖,沈丰英、俞玖林、周雪峰荣获梅花奖。十几年来成功打造了青春版《牡丹亭》、《长生殿》、中日版《牡丹亭》、《玉簪记》、《西施》、《烂柯山》、《红娘》、《满床笏》、《白兔记》、《白罗衫》、《白蛇传》、《琵琶记》、《义侠记》、《十五贯》、《钗钏记》等品牌剧目,成为昆剧界乃至文化界的一件盛事。在传承艺术经典的同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焕发了昆曲艺术的时代青春,成就了昆曲文化现象,探索出民族文化传承的有益道路。
END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购票通道。(温馨提示:请至正规售票点购票,非正规售票点谨防欺诈)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