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龚云表
图 / 何曦

何曦 一九三七 我的家 纸本水墨 145×290cm 2005
在当代的艺术语境下,中国水墨画的创作正站在新的精神高度,融入当代审美情境,超越不同的文化形态,重新整合出水墨画的新形态。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中,何曦以当代性文化观念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自由穿梭,他从传统语言中延伸,把敏锐的触角伸向自主精神的广阔空间,找到了符合自己审美精神、适合自己天然性情的形式语言和风格样式。谢赫有云:“迹有巧拙,艺无古今。”艺术并不存在进化与发展,笔墨形迹也可以各不相同,但它都应与时代同步不断发生演化和嬗变。何曦的水墨画,当可视作承载着历史和文化使命,在注重其个人精神对当代审美的投射中,强调绘画语言对时代文化精神的深层感悟,寻找个人与传统和当代的联结点,着力于笔墨观念的变革和表述形式的创新,实现作为艺术媒介的笔墨的当代转型。

何曦在近年来以花鸟虫草为题材、其中尤以鱼类为主要题材的作品中,将传统的鱼虫山石转化为当代精神的形象表达。他善于以别开生面,逸趣横生的艺术形式进行视觉叙事和观念传达,在精心构筑的画面上,以缤纷的意象和雅致丰富的细节刻画,用象征性的形象隐喻,揭示他对于生命和人性的感知和思辨。在《海洋世界》、《标本》和《游过来游过去》等系列作品中,他将传统笔墨与现代观念相结合,发挥了想象的自由和观念的渗入,大处酣畅的笔触,细处精致的工笔,奇特的画面语境和生涩的画面趣味,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视觉画面,获得了表达现代人生存状态的思维空间。这是一种由画家想象力所创造的、超越形象而呈现的“心象”,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质。何曦并没有单纯地、简单地从观念出发去组织画面,而是将观念转化为一种情趣,使它落实到十分具体而又感人的画面之中。他首先关注的并不是观念的表达,而是着力于画境的淡雅和余情余韵,在清淡中出奇趣,在简约中寓深意。他在强调表达当代意识的同时,仍然立足于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精神,对于传统既有继承,也有取舍,更有创新,而其创新的可贵之处,即在于通过对传统的继承取舍和整合重构,转化为对自身审美精神的阐发。这种创新,不仅是绘画形式语言层面上的,更有着文化形态高度上的意义。

在何曦的作品中,呈现出一种主观与客观相互生发的微妙平衡,三度空间的建构与二度平面的谐调表达,被符号化的鱼虫山石、无处不在的静静的止水,以及平面化处理的玻璃鱼缸,构成了统一和谐的空间关系。而在色彩的运用上则追求一种平和朴实、清静淡雅的格调,以单纯烘托意境氛围,并且使用多种技法增加局部色彩的层次与变化,突出鱼虫山石的色彩审美特性从而传递出沉静细腻的感情。使我们感受到他的艺术语言与精神情感的相得益彰,进入他为我们营造的澄明的幻象冥想之境。

在当代艺术中,多采用视觉符号表达文化观念,使形象意义植根于视觉经验的符号之中而发生变异和深化。何曦将大自然中的小生灵一一鱼虫,化为作品中的生灵幻象,作为一种生命意识的观念符号,表现出一种非逻辑性的组织构成,成为一种神奇的生命现象,传递出他对生命的感悟,而画面所呈现的意境却异乎寻常地宁静平和。何曦通过整个画面的构成,似乎在向人们娓娓动听地诉说着一则则言简意赅的寓言,却更被赋予了意味深长的的诗意。这种诗意,或可看作是何曦绘画中的意识流,它在宁静中透射出生命的热情,在安谧中呈现出时空的幽远,在缄默中表达心灵的淡泊。尽管鱼虫山石都沉默不语,但是何曦却仿佛将自己沉浸在这波浪不兴、清澈平静的水中,倾听着它们的天籁之声。

中国绘画理论中有“意象”之说,所谓“以象表德,象中寄意”,借助于现实的物象象征,实现意蕴丰富的象征手段。先秦《周易》中提出:“圣人立象以尽意”,“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在何曦作品中的物象,实现了“意”与“象”的和谐融合,这些鱼虫山石,已不是单纯的客观世界的再现,而是已成为激发他自我生命潜能的媒介,是客观世界和他心灵世界的一种有机结合,是他主体心灵对客观世界的投射并且与之遇合的结果。这是一种“因心造境”得到的“心象”,他将“意”和“象”的本质认识和主观评价融入其中,体现了艺术创造中“物我融一”的情志,达到主观和客观的完美结合。

中国绘画理论中又有“理意”之说,要求在体察和表现自然万物的生机情态时,将画法画理与情感情趣相结合,重在对内在生命力的传达和对情感心性的表达,从而在本质上不同于西方写实主义对物理性质的描写,超越了自然主义对生活的模仿。何曦的作品虽然在视觉结构上有悖常理,但却是在对物象的形、色、质、空间、光感的极精致的描绘下的合理变异,他以迁想妙思营造出的一个又一个生灵幻象,又符合他发乎自然、出乎玄化的本性和对理意的清晰表达。正如清人方薰所说:“有画法而无画理,非也;有画理而无画趣,亦非也。画无定法,物有常理。物理有常,而其动静变化机趣无方,出之于笔,乃臻神妙。”绘画明理而发,则变化万端,尽精微,致广大,生趣无限。何曦的确是明乎此“理”的。


中国水墨画在其千余年白云苍狗的流变过程中,流派风格和笔墨体系纷呈迭起,各擅胜场,犹如百川之汇入大海。在当前水墨画正在不断寻求新的突破的创作背景下,何曦的艺术实践给予了中国当代水墨形态向外延伸和拓展的创新空间。他的作品从传统工笔画笔墨体系的程式、章法中发掘新因素,追求新变化,在文化学养深厚底蕴的支撑下,构建了他个性鲜明的笔墨体系。在他的作品中,既有着传统工笔画的精致、严谨、细密,对物象精微生动的刻画,更显著提升了传统工笔画的意境和气韵,从而打通了工笔与写意的关联,将物象转化为表达意象和观念的媒介。在他的独辟蹊径的水墨形态中,我们可以进而感受到,他正在致力于进一步拓展传统工笔画固有的程式和疆界,在中西融合中纳入西方超现实主义的因素,创立自己独有的个性程式。而在图式建构中,他更是自出机杼,对时空进行自由自主地打碎重组,以象征和隐喻的方式,呈现出单纯整一而又变幻莫测的空间构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全新的视觉范本,这对于丰富和拓展中国当代工笔画的审美意境和视阀,功莫大焉。

《诗经・小雅》曰:“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南有嘉鱼,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衍。”《毛诗序》注云:“《南有嘉鱼》,乐与贤也。太平君子至诚,乐与贤者共之也。”南方有好鱼,优哉游哉在水中游着;主人有好酒,正等待与盈门的嘉宾共享。何曦是北人,却浸淫于江南文化的温润灵巧和从容舒缓,他为我们奉献嘉美的鱼虫山石,其心殷殷,其意拳拳,他笔下的鱼虫山石,虽不可食而果腹,却无异是一席美不胜收的精神盛宴。

END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