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社员

费龙丁
(1879-1933)
费龙丁其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西泠印社志稿》有传:“费砚,字剑石,亦曰见石,号龙丁,别号佛耶居士,华亭人。工篆刻,能诗,善画,有《瓮庐印存》。”
据传,费龙丁出身世家,又兼承其叔伯的宗祧,故受到全家族的重视。自幼极其颖悟,族里延聘两位先生来教他。一位教他八股文章,以求将来仕途上进;一位教他琴棋书画,以培养其才艺与情操。在这两方面,费氏都进展神速。族里、族外,一片称赞声不断。这样一来,养成了费氏十分高傲的性格,不高兴和世俗之人来往。他是西泠印社和南社的社员,恐怕也只有这两个社团他才看得上了。
费龙丁书法(纨扇) 西泠印社藏
他喜欢收集文物,诸如书面、印章、青铜器、古玉、铜镜、碑帖、图书之类。他用钱本就不愁,可总还是不满意。他在结婚前,借口办婚事购物,向家里以及叔伯处要了一大宗银子,带了管家到上海、苏州跑了一趟。回来时家人才发现正经的婚事物件只是象征性的一点点,大量买的都是文物图书。无奈,只好另委他人为他再办一次。
费龙丁个性较内向,沉默寡言,笑口难开。
据掌故大师郑逸梅所撰《艺林散叶》:“王慧,字小侯,八分书学杨见山,又擅篆刻。与费龙丁相友善,二人皆沉默寡言者。丙寅岁,二人不期而遇于冯超然家。费云:久违久违,体尚健否?王答以:一别三年,体尚顽健。二人对坐约半小时,无它言。冯好戏谑,曰:“君等是否哑巴,抑彼此有深仇宿怨乎,何缄口如此?二人但微笑,默然如故。”
费龙丁曾获陕西秦代瓦当,上有“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十二字铭(俗称12字瓦),此瓦已经前人制成观台,上下红木底盖,十分古雅可爱。此瓦出土不多,江南一带多半只闻其名而难见其物,所以十分稀罕,故费氏即改作为砚。字剑石,一作见石,号云楼子。费氏上辈,有笃信佛教者,也有敬奉耶苏者,所以到了费氏的时候,并受两教的礼仪与信仰,故名佛耶居士。颜所居为瓮庐。
关于费龙丁之印,据朱孔阳先生称,彼秉性高傲,向来不肯俯首于某派、某人,以古玺、汉印为主,偶作宋元小篆细朱文。费氏虽曾向吴昌硕请教,对缶庐已是心折之至,但也不屑步其后尘。吴缶庐对费氏亦颇看重,于1918年曾为其《瓮庐印策》题七绝两首:“心醉摩崖手剔苔,臣能刻画古英才。依稀剑术纵横出,何处猿公教舞来。“皇皇吴、赵耻同风,周玺、秦权汉镈钟。感事诗成频寄我,似谈印学演藏锋。”朱孔阳先生当年曾收集费龙丁与金仲白两家的印作,合称《白丁印谱》。

抗日战争中,松江为日寇轰炸,费氏并居庐、作品、藏品均毁亡于战争中,实可哀叹。
据高锌所撰《费龙丁的巨印佳构》:“居士天资颖悟,好艺事。其妻兄为著名的书画篆刻收藏家,是以能得窥真迹,博览精品,书画篆刻因此造指益深……曾为先祖吹万老人治二方巨印,庄重凝练,意境天然。题跋更足寻味,赏读如啖佳果,堪为篆林佳构。印文如下:‘高變吹万’,白文,边识为:少慕劬学,壮益凡庸。蓄久不发,养此潜龙。读万卷书,犹未能破。志与心违,四十将过。如驰日月,倏忽可惊。脱遽溘然,杯土无名。百年须臾,有人斯炳。维道见崇,梅华首肯。 ‘闲闲山人’,朱文,边识为:吹万居士,行年三十有四,营生圹于秦山之麓,植梅其旁,日梅华香窟。越六年,乃自为铭而属余刻石纪之。时已未冬十月,佛耶居士龙丁制于蓏园之商金秦石楼。”据此,则费氏之斋称似应加蓏园,商金秦石楼。
本文摘录自《西泠印社志稿》、林乾良著《西泠群星》
责任编辑:高佳晨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