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符号学观点来洞察并阐释艺术的形式创新与知识生产,是20世纪以来勃兴的一种学术思潮和文化现象。而在21世纪的今天,符号学对当代艺术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持续影响?这个问题有待我们以全新视界加以考察。有鉴于此,服务器艺术基金会(筹)特别打造的线上艺术专栏 —— 有名堂 应运而生,近期专栏以《符号学与当代艺术》为主题组织一系列讲座,并特邀在符号学与当代艺术方面有独到研究的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策划委员会。讲座计划每两周推出一期,每期邀请一位主讲嘉宾和两到三位讨论嘉宾在线直播。

(识别图片二维码报名观看本期直播)
服务器艺术 | 有名堂
《符号学与当代艺术》系列线上讲座 NO.9
物导向哲学与艺术的生成式审美
Object-Oriented Philosophy and the Generative Aesthetics of Art
Keynote Speakers:Ren Hai
服务器艺术 Server Art
四川美术学院和亚利桑那大学研究性艺术工作室
The UA-SCFAI Center for Research-Oriented Art, University of Arizona and Sichuan Fine Arts Institute
物导向本体论(英文为object-oriented ontology,简称OOO),又称为物导向哲学,是当代哲学家格雷厄姆·哈曼(Graham Harman)等学者在过去二十年里在现象学的基础上创建的一个理论体系。“物”既不是它的组成部分,也不是对其它东西有影响的效果。物是一个整体的实在,可以是人、非人、自然的、文化的、真实的或虚构的。物分为两类:实在物和感知物。实在物无论是否影响其它东西都是存在的;而感知物只能以实在物的存在而存在。物的属性有两种:感性的和实在的。人类可以直接与感性物接触,也可以理解感性特质。但却无法直接与实在物接触,也无法直接理解实在特质。如果人类要与实在物接触,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如果要把握物的实在特质,就不能仅仅依靠知识的方法,而且更需要智慧的途径。本讲座首先介绍物导向本体论的学术脉络,然后讨论与“后人类论”和“人类世”等概念的差别,以及与 “新物质论”和“新实在论”等理论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探讨艺术(包括隐喻的符号)是否为物导向本体论中的具有生成意义的间接的方式和智慧的途径这个问题。
即将于9月5日举办的第九期《符号学与当代艺术》线上讲座,我们邀请到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东亚研究系和人类学院终身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任海作为主讲嘉宾,以《物导向哲学与艺术的生成式审美》为题做主题分享,并邀请了当代艺术批评家、独立策展人顾振清,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教授梅剑华,艺术理论家、独立策展人藏策作为讨论嘉宾,顾振清还将同时担任主持人与三位嘉宾展开对话。
主讲嘉宾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东亚研究系和人类学院终身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中国重庆市巴渝学者,四川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四川美术学院和亚利桑那大学研究性艺术工作室主任。获得过多项国际基金会研究资助,包括安德鲁·梅隆基金会,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温纳-格伦人类学研究基金会,亚洲文化基金会,太平洋文化基金会,中国时报文化基金会杰出青年奖等。出版过5本英文专著、编著和专集,并在中外核心期刊发表过80多篇英文和中文论文。应邀在中外30多个大学和研究机构发表过学术演讲,包括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学,人类经验高等研究院,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荷兰来顿大学,香港大学,台北中央研究院等。任海教授的研究方向包括:参与式艺术,研究性艺术,物导向艺术,公共艺术与公共文化,比较媒体与技术,流行文化,文化批评理论,都市研究,物导向人类学,审美哲学等。
主持嘉宾
1987年毕业于中国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2003年至2006年任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总策展人及副馆长,2004兼任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艺术总监,2005年兼任台湾东海大学美术系客座助理教授。2006-2007年任上海朱屺瞻艺术馆执行馆长;2007-2008年兼任《视觉生产》杂志主编、2008年受聘为第五届台新艺术奖决审评委、天津美术学院客座教授;2009-2011年任北京白盒子艺术馆艺术总监;2009-2016年任北京荔空间艺术总监;2014-2016年任西安贾平凹文化艺术馆学术馆长;2017-2018年任厦门MORE ART艺术馆学术馆长;2018年至今任台湾艺术大学雕塑系客座副教授;现以独立策展人身份工作、生活于中国北京。
讨论嘉宾
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交叉平台研究员、《认知科学》期刊主编(双语)、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学会理事、维特根斯坦学会理事。曾任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 ,2012年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2015年美国匹兹堡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访问学者、2016年美国罗格斯大学认知科学中心访问学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主编《多元》、《自我问题》、《昆玉河畔学术丛书》等多种学术文集。在《哲学研究》、《世界哲学》、《学术月刊》、《自然辩证法通讯》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文章数十篇。研究领域:分析哲学传统下的心灵哲学与语言哲学、实验哲学与认知科学。
艺术理论家、独立策展人,呼吸公社社长。在以符号学方法研究当代艺术理论方面颇多建树,创建“超隐喻理论”与“元影像理论”,在多所大学任客座教授,任第26届国展评委、北京国际摄影周学术委员会委员及国内多个大型影展的评委、学委等职。著有《超隐喻与话语流变》、《元影像理论与元语言研究》等著述,以及学术论文、理论批评、散文随笔等百余篇。策展「山水与风景的对话」、「文献之上」等大型影像艺术展,从事文学与视觉艺术两个领域的“元理论”研究,获国家级最高个人成就奖——中国摄影金像奖(理论奖)、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最高学院奖”及“飞马杯优秀策展人”荣誉称号等。
策划委员会(按姓氏拼音排列)
段炼 艺术史论学者、加拿大康科迪亚大学教授 | |
顾振清 服务器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艺术总监,当代艺术批评家、独立策展人 | |
Claus Mewes 德国前汉堡美术馆馆长 | |
藏策 呼吸公社社长,艺术理论家、独立策展人 | |
赵奎英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
赵毅衡 四川大学符号学-叙述学教授,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所长 |
(按拼音排序)
(按拼音排序)
(按拼音排序)
ArtBanana、ArtZone、Dominoart、elvita威的生活便签、今日ART、人民艺术art、文艺星球、艺术中国
报名观看直播
识别二维码
或阅读原文

【符号学与当代艺术】往期内容回放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服务器艺术基金会(筹)以服务人类的智慧与知识生产为宗旨,汇聚艺术与科学、哲学人文各学科领域的精英人脉,打造一个理性思想与感性经验交互碰撞、沟通和融合的跨界空间,以此探讨并追究艺术、科学、哲学对于人类存在的意义。服务器艺术基金会(筹)将承载一个跨学科、多媒体的交流平台“呼吸公社”,定期举办跨领域的学术对话、讲座、论坛,以闭门与公开、线上与线下等各种交流传播形式,不断拓展并突破现代社会的知识视界和思想疆域。


香蕉大大等你来撩~
艺术香蕉商店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