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夜读 | Vol.11:刘以鬯:《酒徒》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昊美术馆「HOW夜读」系列每期将由一位推荐人录制一本书籍、一首诗歌或一部电影的节选段落,与每一双渴望艺术的耳朵分享TA的见解。听众、读者可以通过评论的形式与推荐嘉宾进行互动,在无法见面的日子里借由声音、文字、图像拉近我们的距离。
本期内容由昊美术馆实习生杜悦推荐,为大家带来香港著名小说家刘以鬯的代表作《酒徒》中的第四章。该书被誉为“中国第一部意识流小说”,以“酒”作为衔接外在情节与内在真实的媒介,以创新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一个因处于苦闷时代而心智不十分平衡的知识分子怎样用自我虐待的方式去求取继续生存的故事。进而揭示了香港的文化背景,暴露出当时香港社会上物质与精神文化的强烈反差以及当时香港文坛乃至整个社会的畸形状态。
“让世人重新认识,知道香港曾经有过刘以鬯这样的作家,是最让我开心的事。”——王家卫
2018年6月8日,在刘以鬯去世的那一天,许久不更新微博的王家卫发了一条悼念微博,他写道“所有的记忆都是潮湿的”。这句来自《2046》的经典台词正是出自刘以鬯的小说《酒徒》。
于是,在刘以鬯去世的那一天,他才被大众所真正知晓。
在中国大陆,文学圈以外的人对刘以鬯知之甚少。但是在香港,他用一己之力托起了香港现代主义和严肃文学的一片天。在创作手法上,刘以鬯不是典型的批判现实主义类作家,他偏向于将乔伊斯、伍尔夫等意识流作家奉为圭臬。对他而言,运用意识流技巧更能专注于表达人物内心活动,关注心灵的变幻和捕捉思考的意象。通过“逻辑”地描写人物的意识流动,刘老将他们的心理活动投射到社会环境,更真诚的表达时代精神和生活的城市风貌。从这个角度来说,刘以鬯和王家卫的确有不谋而合之处。王家卫,并不注重好莱坞式的起承转合古典叙事,他的电影是意识流的,情节破碎,但是台词精辟。这种旁白式的台词赤裸的揭露人物内心活动,使得所有的感觉和情绪主导了电影,叙事不再重要。“刘以鬯是王家卫的文学老师”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并不夸张,他的确启发了王家卫的创作。在写作内容上,与莫言,余华等将创作根植于母国土地,用文字塑造农民形象的作家们不同,刘以鬯更擅长将大都市作为根据地来书写都市人群的精神困顿。他生于上海,自1948年后,就久居香港。所以,刘以鬯在很早的时候就看到了被物化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都可以被资本主义的商业逻辑所覆盖和阐释。在金钱前,书,知识,道德,甚至是在日常里对诗意生活的追求都已经显得不再重要。在《酒徒》这本书中,主人公“我”曾在大陆是一位文学青年,因为战争被迫流离香港生活。彼时的香港是“文化沙漠”,严肃文学无法在香港生根,文学因商品化与庸俗化的倾向而丧失特质。“我”虽然内心愤懑这一切,但是为了生存,只能撰写武侠通俗小说换取稿费。于是,面对无力对抗的现实,文学梦想无法实现,“我”日渐消沉,终以酒精度日麻痹自己。这“困在商业社会的肉身”从而造成“精神苦闷”的知识分子形象,正是刘以鬯的自画像。正如他在香港大学文化课上解释创作《酒徒》的动机时所说“为了稿费,我写过很多“娱乐别人”的东西。这种东西写的太多了,就会失去自己。我是文学爱好者,有时难免产生寻回自己的冲动。为了这个理由,在卖文字的同时,我写过一些“娱乐自己”的文章,《酒徒》是其中之一。”今天的夜读,我给大家分享来自《酒徒》的第四章节“潮湿的记忆”。刘以鬯说“现实像胶水般黏在记忆里”,我希望刘老的文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此时此刻可以如胶水一般深深贴合在朋友们的心里,唤起大家对其文字世界甚至是意识流文学的好奇。刘老擅长将现实入梦,希望听完夜读的你们,可以伴着刘老的文字入梦。

*以下文本摘自《酒徒》
现实像胶水般黏在记忆中,母亲手里的芭蕉扇,扬亮了银河两旁的牛郎织女星。落雪日,人手竹刀尺围在炉边舞蹈。轮子不断地转。母亲的“不”字阻止不了好奇的成长。十除二等于五。有个唱小旦的男人名叫小杨月楼。大世界的酸梅汤。忧郁迷失路途,找不到自己的老家。微笑是不会陌生的。蝴蝶之飘突然消失于网中。轮子不断地转。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轮子不断地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那个卖火柴的女孩偷去不少泪水。孙悟空的变态心理起因于观众的鼓掌声。黄慧如与陆根荣。安南巡铺的木棍。立春夜遂有穿睡衣的少女走入梦境。轮子不断地转。点线面旅行于白纸上。听霍桑讲述吕伯大梦。四弦琴嘲笑笨拙的手指。先施公司门口有一堆冒充苏州人的江北野鸡。青春跌进华尔兹的圆圈。谜样的感情。轮子不断地转。“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八三一。四行仓库里的孤军。亚尔培路出卖西班牙的刺激。那个舞女常常借钱给我。无桅之舟航行于士敏土上。租界是笑声集中营。笛卡尔与史宾诺莎。我是老师的叛徒。他喜欢狄更斯,我却变成乔伊斯的崇拜者。女人眼睛里的磁力。槐树以其巨大的身躯掩盖荒谬的大胆。轮子不断地转。戴着方帽子走进大光明戏院。一九四一。《乱世佳人》在“大华”公映。毕业证书没有半个中国字。日军三路会攻长沙。 轮子不停地转。日本坦克在南京路上疾驰。一张写着“全灭英米舰队”的标语被北风的手指撕落了。站岗。豫园路的裸体跳舞。十点小。十一点大。葛嫩娘是反日的。七十六号的血与哆嗦。轮子不断地转。通过封锁线。柴油汽车是公路的独生子。人人有工作。人人有屋住。曲江的月亮麻木了。文化城内帮派多。火车的重点弥漫着美国西部的气息。娃娃鱼。海棠溪之初夏。 轮子不断地转。山城。浓雾击退敌机。唯一大戏院上映保罗茂尼的《左拉传》,绅士都吸“华福牌”香烟。我远征军入缅,在仁安羌痛击日军,解救英军之危。李白坐在嘉陵江边的骡车上。轮子不断地转。我学会了抽烟。伦敦电台广播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阵亡。停电。心心咖啡馆的伪现代情调。精神堡垒。脚不着地的四川人力车夫。白干与毛肚开堂。年轻人都去银社看《杏花春雨江南》。
轮子不断地转。防空洞里发现患霍乱病的死者。两只耗子在石级上寒暄。只有铁,只有血,只有铁血可以救中国。灵感跌入龙井茶。书店很多。没有人知道福克纳的《我在等死》与《喧嚣与骚动》。没有人知道康拉艾根的《忧郁与航程》。没有人知道卡夫卡。没有人知道朱尔斯罗曼。没有人知道伍尔夫。没有人知道普鲁斯特……
轮子不断地转。哥哥将仅有的冬季大衣送进拍卖行。昆明来客常有口香糖。浓雾。有一则新闻是千金小姐爱上狼狗。衡阳守军苦战四十七天。有地板的人家正在举行派对。轮子不断地转。湘桂大撤退。空气走不进车厢。一家报馆的总编辑被挤死了。恐慌。恐慌。恐慌。轮子不断地转。敌军进逼独山。重庆的有钱人打算入西康。中发白。上清寺的芝麻糊生意仍佳。信心在发抖。驻缅国军回国反攻。 轮子不断地转。“号外!号外!盟军登陆诺曼底,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轮子不断地转。孱弱的希望打了强心剂。红油水饺。嘉陵江边的纤夫不会唱《伏尔加船夫曲》。树的固执。小说的主题在火中燃烧。白云瞌睡于遥远处。家书来自沦陷区。父亲死了。泪水掉在饭碗里。轮子不断地转。联合国宪章与波茨坦宣言。“天快亮了!”希望在废墟中茁长。四川鸡蛋面具有古典主义的煮法。窗外有风景在招手。写字台上的计划书亦将乘飞机而东去。爆竹声起,正是悲剧落幕时。轮子不断地转。原子弹使广岛与长崎失去黑白之辨。东边的梦破碎了。西边的梦中有人倒骑骡子。九月九日,冈村宁次交出指挥刀。轮子不断地转。归舟如沙甸鱼般拥挤在三峡。河山依旧。隔壁的张老三不敢照镜子。母亲久焉未露笑容,泪眼看不清游子的白发。接受者在民众心田上种下太多的仇恨。胜利冲昏头脑。轮子不断地转。和平终被奸污。烽火从东北燃起。火!火!火!轮子不断地转。南方一块大石头。维多利亚海峡上的渡轮。天星码头是九龙之唇。陌生的眼睛与十一月的汗珠。“沿步路过”。惊诧于“请行快的”。亚多到士多去买多士,屙屎多。远东的橱窗。金圆券的故事不可能在这里重演。汽车越做越大。房屋越住越小。大少爷在告罗士打门口等待可以借钱的朋友。轮子不断地转。威士忌。白兰地。红盾牌钵酒,VAT69。杜松子酒。伏特加。香槟。姜汁啤酒。轮子不断地转。有人在新加坡办报。文化南移乎?猴子在椰树梢采椰。马来人的皮肤是古铜色的。五丛树下看破碎的月亮。圣诞夜吃冰淇淋。三轮车在莱佛十坊兜圈。默迪迦。掺有咖喱的大众趣味。武吉智马的赛马日。赢钱的人买气球;输钱的人输巴士。孟加里也会玩福建四色牌。文明戏仍是最进步的。巴刹风情。惹兰巴刹的妓女梦见北国的雪。有人在大伯公庙里磕了三个响头。郁达夫曾经在这里编过副刊。轮子不断地转。吉隆坡。鹅岸河边有芭蕉叶在风中摇曳。锡矿是华侨的血管。甲必丹叶观盛。湖园的竹堕在阳光下接吻。奥迪安戏院专映米高梅出品。赶牛车的印度人也嚼槟郎。榴莲花未开,有人就当掉啦纱笼。大头家陆佑从未梦见过新艺综合体。马来巴刹的沙爹是一把打开南洋文化的钥匙。月亮是不是更圆?绿色的丛林中,枪弹齐舞。窗前有一些香蕉花。峇都律的灰尘正在等待敏土的征服。轮子不断地转。香港在招手。北角有霞飞路的情调。天星码头换新装。高楼大厦都有捕星之欲。受伤的感情仍须灯笼指示。方向有四个。写文章的人都在制造商品。白兰地。将憎恶侵入白兰地。
《酒徒》是香港严肃文学大家刘以鬯最重要的代表作,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初,被誉为“中国首部意识流小说”,入选“20世纪现代小说经典名著百强”。2004年引发香港导演王家卫拍摄电影《2046》。文章主要描写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商品经济盛行,文艺也高度商业化。一位艺术良心未泯的作家,挣扎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不愿典卖自我价值而不能,只好一面煮字疗饥,靠写文字垃圾求取生存,一面自责忏悔,借酒麻醉,沉沦为不能自拔的酒徒……

刘以鬯(1918-2018),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生于上海。1941年上海圣约翰大学(主修哲学)毕业。1948年底定居香港。他于1936年开始进入文坛。迄今已有逾四十种文学著作,主要包括小说集、散文和杂文合集,还有文学评论集等。作品屡获奖项,并被译为英、法、意、荷、日、韩等多国语言。一些小说如《酒徒》《对倒》还被改编搬上银幕。2001至2015年,先后荣膺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教授及荣誉文学博士学位、香港岭南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香港书展及文学节首届“年度文学作家”、香港艺术发展局“杰出艺术贡献奖”“终身成就奖”、香港特区政府荣誉勋章和铜紫荆星章等荣誉与奖项。

杜悦
先后就读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市场营销与传播专业(硕士)和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专业(硕士)。* 非特别注明图片均源于网络
文字整理 & 音频后期 | 杜悦 & HuiwenHOW ART MUSEUM (SHANGHAI)

昊美术馆(上海)是具备当代艺术收藏、陈列、研究和教育功能的全新文化机构,坐落于上海浦东,共有三层展览和活动空间,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于2017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昊美术馆首创“夜间美术馆”的运营模式,常规对外开放时间至夜间10点,目前特殊时期开放时间为上午11点至下午6点(周二至周日)。此举能让更多观众在工作之余前来美术馆观展,昊美术馆也举办“国际策展人驻留项目”、“户外电影节”、“雕塑公园”等国际交流项目和户外活动,以此建立全新的艺术综合体和浦东新地标。
昊美术馆(温州)
HOW ART MUSEUM (WENZHOU)

昊美术馆(温州)延续昊美术馆(上海)的“夜间美术馆”运营模式,是浙江省首家"夜间美术馆",常规对外开放时间至夜间10点,目前特殊时期开放时间为下午1点至夜间8点(周二至周日)。昊美术馆(温州)将持续为公众呈现丰富的公共教育及户外艺术项目,引领融合艺术、设计、科技的全新生活方式。
特殊时期开馆时间
周二至周日 13:00-20:00
(每周一闭馆)

📌暗号:进群
昊美术馆(上海)
HOW ART MUSEUM (SHANGHAI)



昊美术馆(温州)
HOW ART MUSEUM (WENZHOU)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