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物:中国花鸟画的创作与研究”系列学术讲坛是2020年浙江美术馆重磅推出的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专题系列学术计划,由浙江美术馆和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共同主办,从同期举办的齐白石、黄宾虹、吴茀之、张书旂、汪曾祺等具体展览出发,对中国传统迄今的花鸟画创作与理论研究进行深入探究,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内,邀请三十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齐聚观物,讨论花鸟画的创作及其相关研究,思考与花鸟画密切相关的哲学、美学以及文学等领域的问题。
系列学术讲坛将打破空间阻隔,与公众在线上线下共同展开讨论,构建无墙的学园。系列讲坛还将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同名论文集,梳理专家学术观点,并通过浙江美术馆“盒子里的美术馆”项目在更广泛的观众群体中开展大众美育普及。

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专题
“观物:中国花鸟画的创作与研究”系列学术讲坛
第十一讲
天然之趣——齐白石花鸟画赏析
时间:2020年9月8日(周二)10:00
主讲人:薛良(北京画院美术馆展览部主任)
地点:浙江美术馆3层7号厅
人数:30人
主讲人介绍

薛良,1984年出生于河北邯郸。200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同年进入北京画院美术馆从事展览策划工作。策划实施北京画院自主策划的“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中国古代书画研究系列展”“齐白石艺术系列展”等多个项目。并参与策划制作《齐白石》《李可染胆与魂》等文献纪录片。在《美术》《荣宝斋》《艺术》《中国书画报》《中国文化报》《北京青年报》等期刊报纸发表多篇个人研究文章。
本讲概要
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坛,可谓是名家辈出,群星璀璨,齐白石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颗。他从一名雕花木匠成为世界文化名人,从为生计奔走的青年画匠到将艺术奉献给大众的人民艺术家,齐白石的艺术经历了怎样的蜕变之旅?
齐白石出生于湖南湘潭杏子坞贫寒农家,早年以《芥子园画谱》自学绘画,中年毅然北上,鬻艺谋生。定居京城后,在挚友陈师曾的劝导下,以“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君等勿怜”的决心进行了“衰年变法”。在这十年中,他大胆革新,在师法八大、石涛的基础上,学习赵之谦、吴昌硕等海派绘画之长,将民间艺术融入文人画艺术形态,历经“岁岁寻常汗满颜”的不懈努力,终于自成一格,开创了“红花墨叶”大写意花鸟画风。齐白石的艺术变革不仅改变了近现代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趣味,而且在中国画现代化转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齐白石的笔下,无论是逸兴洒脱的花鸟蔬果,还是精妙传神的工笔草虫,均已体现其所追求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创作理念,也进入到了“一花一叶扫凡胎,墨海灵光五色开”的自由境界,更展现出齐白石“天然之趣”的艺术特色。

供稿:李哲宽 石黛
编辑:洪子又
责编:公共教育部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