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居纽约的艺术家约瑟芬·梅克泽佩尔,在此次线上展览中为我们带来 12 件作品,带领我们探索她对于当代文化思潮的概念解读。这 12 件作品主要创作于 2013 年至 2019 年间,另外还包括数件于新冠疫情期间,在其位于纽约长岛和曼哈顿的工作室中完成的新作。此次展室的部分收益将捐赠予美国联合国妇女署,旨在帮助受到新型冠状病毒影响的全球妇女和女孩。
《再见语言》(GOODBYE TO LANGUAGE,2015)得名自让-吕克·戈达尔的同名电影作品,以纪念这位法国新浪潮电影大师,透过画笔下的胶片孔,类比电影制片中的“荧幕框架”概念。在作品中央泼溅的黑色笔触,勾勒出纽约的地图形状,左下角的条纹袜则暗示压抑的移民法,引起对人道成本的讨论。《不止于一》(ONE PLUS ONE,2015)则讲述了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作为唯一的女性,独自在政坛步步向前。
约瑟芬·梅克泽佩尔,《脏手》,2016
约瑟芬·梅克泽佩尔,《甘斯布》,2015
约瑟芬·梅克泽佩尔,《贝克特(1964)》,2015
约瑟芬·梅克泽佩尔,《爱之颂》,2015
约瑟芬·梅克泽佩尔,《阿尔发城》,2015
· 展讯 ·
约瑟芬·梅克泽佩尔
Josephine Meckseper
约瑟芬·梅克泽佩尔 1964 年生于德国,现工作居住在纽约。梅克泽佩尔的作品在全世界很多地方展出过,其中个展包括:在德国亚琛的个展(2014),在纽约帕里什艺术博物馆的个展(2013),在德国明斯特艺术馆的个展(2009),在苏黎世米格罗当代艺术博物馆的个展(2009),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个展(2008),并在惠特尼双年展、里昂当代艺术双年展、沙迦双年展、台北双年展中亮相。她的作品被众多机构永久收藏,包括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纽约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
泰勒画廊 (Timothy Taylor) 创办于1996 年,坐落于伦敦黄金地段梅费尔 (Mayfair) 地区,距今已有 20 余年历史。泰勒画廊代理全球三十余位知名当代艺术家及已故艺术家的历史性遗作,其多元的艺术版图囊括了重要的历史性人物和在世艺术家。画廊目前代理安东尼·塔皮埃斯 (Antoni Tàpies)、汉斯·哈通 (Hans Hartung)、西蒙·汉泰 (Simon Hantaï)、谢尔盖·波利雅科夫 (Serge Poliakoff) 等已故国际著名艺术家的遗作;其历史谱系通过肖恩·斯库利 (Sean Scully)、亚历克斯·卡茨 (Alex Katz)、奇奇·史密斯 (Kiki Smith)、约瑟芬·梅克泽佩尔 (Josephine Meckseper)、爱德华多·特拉萨斯 (Eduardo Terrazas)、丁乙、艾迪·马丁内斯 (Eddie Martinez)、阿芒·埃洛扬 (Armen Eloyan)、谢扎德·达乌德 (Shezad Dawood) 、理查德· 帕特森 (Richard Patterson)、安妮· 莫里斯 (Annie Morris) 等当代艺术家得以延续。
2016 年,泰勒画廊还在纽约切尔西艺术区成立了新画廊“纽约泰勒画廊”,与伦敦总部遥相呼应,通过对泰勒画廊 20 年历史的总结和集萃,为新老艺术家举办联展或个展。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