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5年的Rosemarie Schwarzwälder,图片由nächst St. Stephan Rosemarie Schwarzwälder艺廊提供,照片由Gerhard Jurkovic摄影
作为巴塞尔人的Rosemarie Schwarzwälder于1978年接手维也纳的nächst St. Stephan艺廊自始便成为巴塞尔、香港及迈阿密三地展会的常客。于本节访问中,她跟我们谈谈她如何接触巴塞尔艺术展、为何她逆道而行,以及在1980年代于展会上所发生的轶事。
1988年,Rosemarie Schwarzwälder与Donald Judd,图片由nächst St. Stephan Rosemarie Schwarzwälder艺廊提供
我在1980年首次踏足巴塞尔艺术展,当时有幸能参与我是十分兴奋的。我自1978年起担任nachst St. Stephan艺廊的总监,1987年起成为艺廊主人。nachst St. Stephan艺廊是现代艺术传统的鲜活象征,自1920年代以来一直屹立在维也纳的中心。可是当时的维也纳只是铁幕背后的一个省市小镇,没有国际艺术展。然而,上世纪80年代也没有多个大型艺术展会,而艺术圈子也不及现在的广阔,巴塞尔艺术展可算是首屈一指的了。所有代理在世艺术家的艺廊都安排于现在那座巴塞尔旧建筑的一楼展出,地下则用作展示经典雕塑及画作。
1987年,艺廓主Rosemarie Schwarzwälder,图片由nächst St. Stephan Rosemarie Schwarzwälder艺廊提供
当时的艺廊圈子很小,像个大家庭似的。展会期间的每个晚上,我与十多个同事会到Chez Donati或the Kunsthalle吃晚餐。我们去跳舞、聊艺术,尽情享受展会的一切。我还记得我们在展会看1980年的欧洲足球联赛,有次当展会清场后,我们挤到展出录影艺术的展位,那我们就可以用那台电视来看球赛。同时,我也十分认真对待我的工作,很清晰知道我的使命,就是让全世界认识我代理的艺术家。我很快就认定巴塞尔艺术展是这方面最好的平台,因为人们都在这里相遇和交流,艺术和商业得到和谐共融。
1986年,nächst St. Stephan Rosemarie Schwarzwälder艺廊在巴塞尔艺术展上的展位,照片由nächst St. Stephan Rosemarie Schwarzwälder艺廊提供
当时我和来自奥地利因斯布鲁克(Innsbruck)的艺廊主Ursula Krinzinger分租展位。我在巴塞尔长大,我的母亲就住在离展会十分钟的莱茵河附近。那些年Ursula和我就住在我妈妈的家,但我们都没有怎么在那儿休息。我们在展会上做的不错,展会闭幕后,Ursula和我会在妈妈家里的厨房桌子上数钱,把钱分成几份,分别给我们自己和艺术家。那时人们都使用现金,大数目的则用支票。当时的巴塞尔早已是真正的艺术买卖中心,我们的展会通讯录里都是来自瑞士和邻近国家最重要的藏家,到现在我还和早期的客户保持联系。
艺廊外景象,图片由nächst St. Stephan Rosemarie Schwarzwälder艺廊提供
1980年代具象艺术的回归,取代了1970年代的概念框架;艺术市场逐渐兴起,超前卫艺术和新表现主义作品成为当时巴塞尔艺术展的热门展示。然而,这对我的艺术取向没有多大的影响,我仍然偏向严肃题材为主的作品。后来,艺廊有了一个清晰和独立的展览方向 — 呈现抽象艺术和概念艺术。从那时起我就一直延续这个愿景,到现在依然和当初首批艺术家合作,包括Ernst Caramelle、伊米·克诺贝尔(Imi Knoebel)和Helmut Federle ;而John Armleder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合作伙伴。那时,John Armleder代表的Ecart出版社的展位就在我们旁边,我们成了朋友,数年后我当了东道主,带他参观我们在维也纳的艺廊。
相关阅读...
—
*以上为北京时间*

长按二维码关注巴塞尔艺术展微信,获取最新展会动态
内容版权归巴塞尔艺术展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图片与文章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