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 览 即 将 开 启
敬 请 关 注
参展艺术家 丨 孙大壶
大壶的书写就开始于自己生活的老上海的弄堂,他试图把此日常生活的狭窄空间与传统九宫格的间架结构重合起来,从自己喜爱的篆刻空间出发,在方寸之间打开汉字的想象空间,又欲摆脱汉字形体的限制,走向笔痕的空间形态学想象。
展览现场丨西安崔振宽美术馆 5 号厅
大壶的创作开始于扩展印章方寸之间的痕迹,重新布局纸面空间与活化其间的黑白,以篆刻的笔划断开为出发点,不像书帖相连,也不同于碑帖呈现完整字形,因为篆刻的空间更为散开,更为容易激活一个呼吸的灵性空间。大壶的作品既转化了书帖的间架结构,也转化了碑碑上面时间风化残缺的痕迹,有一种残痕的拓片感。同时,其对于西方的抽象空间的借鉴,对日本现代书道之象书及前卫书的学研,尤其是深谙类深濑昌久黑白摄影《鸦》等影像作品的情感呈现,会其意而通其灵感。如此多方面的组成,让铺展的尺幅空间获得了充满魂魄呐喊的魅力。
当然,激活空间的想象,还必须摆脱汉字自身形体的束缚,首先就必须抽象化,以抽象的块状与叠加,大笔大块状的厚重感,而且是倾斜不稳定感,在空白的宣纸上叠加/重叠,产生白与黑的纯粹对比;随后就是墨块的切割,留白的呼吸化,从厚重的块状切割到留白的凸显,然后把文字的间架结构带进去,就让字形被打散,而让笔痕可以重新组合与打散,不再看得到字形;同时又把甲骨、金文的古老原始形态带入,包括一些陶刻的片断;随后,再以建筑的结构来关联这些打散的墨块;最后则是以音乐的旋律加以重组,大壶以其极为深广的音乐修养,对这些片断加以重组。
几个厚重的墨块,参差不齐与倾斜转折,在大壶笔下获得了音乐的节奏,带有即兴但又严谨,空间的形态散散落落,既凝聚又消散,形成节奏的张力,其中蕴含饱满的激情与爆发力,白的纯粹、黑的厚重,黑白之间的撞击力,在聚集与消散之间,包括笔痕散开的细碎感与深沉的情绪,我们似乎可以倾听到笔触的呼啸与呐喊。
孙大壶以假似文字空间的黑白对比,重新改造传统书法的间架结构与印章空间,在解散笔划后,以厚重笔触重构不确定空间,如同某种“待考文字”或原始建筑空间,在接近与断开的书写节奏中,让笔痕具有行走时的呼吸活力,在黑度的强烈对比中,形成了平面上富有张力的立体感与情绪饱满的音乐性,破碎中的连接又看似建筑空间的重组,形成了意在言外又可多重解读的形态组合。
展 览 即 将 开 启
敬 请 关 注
已展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