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研学敦煌线丨阅研丝路,深览敦煌(10.9-10.15)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壁画与造像,是深刻认识丝路文化内涵的媒介。
石窟和佛寺,古丝绸之路文化沉积的重要标识。
如果把石窟和佛寺比作书籍,壁画与造像就是这本书里的图片和文字。
造像雕塑艺术、壁画图像艺术和石窟佛寺建筑艺术,共同构成了丝路石窟艺术的三大核心。

甘肃主要石窟分布地图 图源网络
牧弘书院本期丝路研学敦煌线主题课程,以敦煌及其周边的文化遗产为研学对象,重点以敦煌石窟壁画和造像为研学对象,涵盖敦煌文化与历史相关的关城、长城等文化遗迹与相关博物馆课程,以全面而有深度地展现敦煌丝路文化。
敦煌莫高窟,前秦建元二年沙门乐僔始凿第一窟,距今1600多年。前秦之后,又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等,前后共11个时代,14个时期,历时千年。窟长1600余米,现存有壁画或塑像的共492窟,其中共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造像3000余身,唐宋木构窟檐5座,是以石窟建筑、彩塑和壁画三者合一的佛教文化遗存。瓜州榆林窟,现存洞窟最早建于唐代,经五代、宋、回鹃、西夏续建,终于元。洞窟分上下层共有43个,窟形、彩塑、壁画的特点、题材和风格,与莫高窟基本相同,同属敦煌艺术系统,故被称为莫高窟的“姊妹窟”。十六国北朝时期,是第一阶段,浓厚外来风格,不管是在洞窟建筑形制、彩塑和壁画制作等方面都很明显,同时,来自中原的艺术风格也逐渐影响到敦煌。该时期的代表洞窟有北凉275窟,造像犍陀罗风格明显,尤其是窟中那尊高达3.4米的交脚弥勒造像。南北两壁对列的汉式宫阙,内塑交脚弥勒,象征兜率天宫。北魏254窟,中心塔柱窟的代表,塔柱四周的造像和窟壁外来风格的故事画最为著名,其中尸毗王本生故事中的尸毗王形象,颇有印度阿旃陀石窟壁画的造型风格。北魏257窟,著名的是九色鹿本生故事画,有中式的长卷画特点。西魏285窟的纪年题记,是早期洞窟明确纪年的禅窟,和古西域龟兹地区禅窟形式一致,也和印度毘诃罗窟遥相呼应。佛像身体修长、面目清秀,是“秀骨清像”风格的代表。更神奇的是窟顶出现了中原式绘画风格的女娲、伏羲等天神,和 “外来神仙”同处一窟。北周时期的莫高窟428、297等窟又出现了一种面型方而圆、五官细小集中、上身魁梧而下身短小的佛像,整体上显得小巧生动,可能又一次吸收了西域风格。隋朝至唐朝前期,是敦煌石窟营造的第二个阶段。隋王朝上升期带来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影响到造像与壁画艺术,直接准备了唐式石窟风格的到来。以方形殿堂窟隋朝的420窟为代表,造像造型敦实、比例匀称,从西龛外观音造像长裙描绘的波斯连珠狩猎纹样看来,中西交流依然明显。窟顶四披的法华经变,是其代表,也是唐朝大幅经变画的发展先河。唐代莫高窟彩塑,可以看到“大唐气象”,造像整体上体现出了中国化、世俗化的倾向,并且注重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的表现,艺术家擅长在群像中塑造不同任务的神韵和风貌。比如唐代莫高窟328窟,龛内彩塑群像,身材修长、庄重慈祥,阿难虔诚谦和,菩萨高雅圣洁。盛唐45窟龛内的阿难造像,身披红色袈裟,内着锦绣长袍,纹饰简洁而单纯,恭谨中透露出属于青年的朝气。比较而言,该窟北侧的迦叶则老成持重,颇有长者风范,慈祥的眼神中充满了睿智的光彩。唐代彩塑在写实性加强的同时让佛像又和蔼可亲,大型彩塑还能显得庄重高大,比如莫高窟96窟、130窟中的大型坐佛,148窟和158窟中的大型卧佛,榆林窟6窟中的大型佛像,这种崇高感明显的造像,正是唐人的雄强与自信,同时也是唐式石窟造像艺术风格和技法的成熟。唐代石窟壁画也是空前的创造,尤其是经变画,以宏大的构图,细腻的描绘,表现出理想中的佛国世界,其中的人物、建筑、山水画艺术水平都很高。比如莫高窟220窟南壁的无量寿经变、北壁的药师经变、东壁的维摩诘经变图,加在一起达20平米,人物与场景众多,细节生动。比如莫高窟盛唐172窟南北壁的观无量寿经变,画面中央是西方净土世界,两侧分别绘未生怨和十六观内容,画中人物、建筑、空间处理,堪称唐代经变的杰出代表。该窟经变画中的唐式建筑,让我们窥见长安与洛阳唐代宫廷建筑的宏伟。类似的还有榆林窟中唐25窟南壁的观无量寿经变,华丽的宫殿楼阁表现佛国世界的景象,中央的乐舞图尤其生动,北壁弥勒经变中还有不少当时的社会生活细节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晚唐至宋西夏元时期,是第三个阶段。莫高窟晚唐156窟南北壁的“出行图”反映了“归义军时期”的特殊历史,在后来一百多年的特殊而相对安定的时期里,敦煌石窟营造得以延续,甚至出现了规模更大的“家窟”,例如莫高窟98、61、55窟等。北宋“沙洲回鹘”时期,有一批重绘的壁画,比如莫高窟409窟、榆林窟39号窟,在前期的洞窟中重绘回鹘风格的作品,也是重要的历史遗存。西夏时期,敦煌石窟又有一部分新建或重修,榆林窟29窟和3窟是该时期的代表,第29窟水月观音、金刚曼荼罗等。线描和敷彩颇有西夏风民族风格,最典型的是该时期世俗人物形象上,民族特征明显。榆林窟第3窟是显密教结合的题材内容,既有汉传的净土变、文殊变、普贤变等,又有藏传的曼荼罗图像。壁画还表现了古代生活资料的场面,玄奘取经的场景,其中胡琴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拉弦乐器图像。该窟人物画也是奇葩,颇有李公麟画风精髓,刚柔相济,自然得体。还有千手观音壁画,以遒劲的铁线描勾勒出人物躯体的轮廓,淡彩晕染绘出肌肤,向背分明,而衣饰处理上却采用中式的传统画法,生动多变的折芦描来变现。河仓城遗址,位于东西走向的疏勒河古道旁的凹地上,因临疏勒河而得名。南北有高出城堡数丈的大戈壁怀抱,使河仓城极为隐蔽。古人选择这块地方修军需仓库,确费了一番苦心,是经过周密勘察和设计和。戈壁滩还建有好几座守卫仓城的烽燧,好比城堡的眼目,在那里警惕地瞭望。敦煌魔鬼城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原是丝绸古道西出敦煌进入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必经之路,自古为中原进入西域之门户。魔鬼城整体象一座中世纪的古城,外观典型的雅丹地貌群落,遇有风吹,鬼声森森,夜行转而不出,人们俗称魔鬼城。锁阳城遗址,古瓜州的所在地,始建于汉,兴于唐,是典型的唐代古城。锁阳城见证了河西重镇的繁盛与寂寞。丝绸之路的重镇锁阳,扼守在河西走廊西陲,是通向西域的枢纽。千年时光逝去,此地已了无人烟。但历史会记住,这里经历过无数烽火狼烟,走过川流不息的僧人商旅。这里曾是极旱荒漠中的一片珍贵绿洲。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一度讹传渥洼池,清代正名月牙泉。水质甘冽,澄清如镜。玉门关、阳关,汉唐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商贸和文化艺术交流的必经之路,因此“关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大型实景演出“又见敦煌”,是由王潮歌导演编剧的独特“电影”,全场几百名演员将带着大家一起回到历史中去,与古人对话,打破时空来重建距离,最终实现以史诗的笔法来传承丝路文化,用艺术的方式展现敦煌与丝路历史。敦煌壁画体验活动,邀请本地艺术老师倾情授课,以课堂的方式,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和体验敦煌艺术的魅力。流淌的时光,静谧的洞窟,细泥,黄沙,手工麻布,作为敦煌壁画艺术继承与发展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保留敦煌壁画艺术的“原滋原味”,潜心领略数千年之久古代壁画的独特魅力。敦煌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佛教图像学、佛教文化、敦煌文献学等。已刊著述110余篇(部),代表专著:《敦煌佛教与石窟营建》,《敦煌佛教图像研究》等。代表论文:《关于<天请问经>和天请问经变的几个问题》、《敦煌321窟、74窟十轮经变考释》、《吐蕃长度单位“箭”考》、《敦煌莫高窟第320窟大方等陀罗尼经变考释》等。牧弘书院创始人,牧弘教育研学项目发起人,深耕于文化与教育事业,致力于以研学教育的形式推广丝路文化。
《敦煌佛教与石窟营建》
本书按照敦煌石窟在不同历史时期营建年代的先后顺序,对各时期石窟的形制与营建、石窟特点和其蕴含的特定文化意涵等做了系统的梳理、归纳和研究,完整地展示莫高窟一千多年的营建史,是一部对敦煌佛教与石窟营建进行专项研究的专业性和代表性著作。《敦煌石窟艺术简史》
本书对敦煌石窟美术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集合了新的材料与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在强调学术性的同时兼具可读性,精选了大量紧密配合各章节内容的插图,注重了图文互证,在语言和叙述方式上更偏重青年读者的阅读习惯。该课程没有分级,年龄在14至70岁都可以参与,适当放宽条件。满8人成团,要求身体健康并有自理能力。未成年人参与该团一般应有家长陪同参与。超值优惠价:每人5880元(7天6晚)含指定特窟,额外包含莫高窟和榆林窟各两个特窟。有其他特窟学习需求的请和客服说明。1.费用包含全程食宿包车门票费用:落地旅游包车;购买旅游保险;住宿四星双人标间含双早;费用不包含单房差。2.包含所列行程中景点的全部门票费用,包含全部老师讲解费用和课程费用,包含莫高窟、榆林窟等区域的指定特窟费用和讲解费用。3.费用不含个人消费与来回大交通费用,门票只包含进景区的门票和部分讲解费用,不包含内部个人娱乐活动等消费。1.活动开始前10天截止报名,请尽早报名;满8人成行,未成行全额退款;活动开始15内取消报名的退款50%,7天内取消的费用不退。2.行程安排因景区临时不开放等具体原因会有所调整,请依据最终的行程清单或者相关合同中列举的行程为准。所有研学活动均由具有出入境资质的大型旅行社承接,并为所有参与者购买出行旅游保险。3.研学培训活动行程过程中,请参与者遵守当地风俗习惯和相关场所的规章制度,非允许拍摄的区域请勿拍摄,否则组织方有权拒绝参与。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